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肖倩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36-2036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 DNA检测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cAb、前S1抗原,采用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292例HBsAg(+)、HBeAg(+)、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2.2%;HBV DNA抗原阳性率为78.1%;134例HBsAg(+)、HBe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29.9%,HBV DNA抗原阳性率10.4%;160例HBsAg(+)、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1.3%,HBV DNA抗原阳性率为15.60/0;9例HBsag(+)、HBe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9%,HBV DNA抗原阳性率为88.9%。55例HBsAb(+)、HBe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9.1%,HBV DNA抗原阳性率7.3%。结论:前S1抗原与HBV DNA、HBeAg阳性呈高度正相关,在防治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7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顽疾,难以治愈。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取得了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网络药理学应用于探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机制,能从对多系统阐述药理作用机制,与中医的整体观相契合。本文根据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总结中医传统经典方剂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现状,以期为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化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阐述中医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73.
目的:分析宁波市北仑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保障北仑区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分析。结果:2017—2021年北仑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2 264例,其中,男性占53.2%,21~40岁占41.8%,农民、民工和工人占74.6%。6—8月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病例的38.9%,其中7月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4.2%。可疑暴露的主要食物分别是水产品类(32.6%)、水果类(15.8%)、肉类(10.2%)。病例主要症状有腹泻(92.1%)、腹痛(45.1%)、恶心(37.9%)。共采集1 191份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9.99%。沙门氏菌在第2、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副溶血性弧菌在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结论: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水产品类食物、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有关,病原体以水产品易产生的副溶血性弧菌和水果、肉类易产生的沙门氏菌为主,建议监管部门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物加强安全监测,在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74.
高翔  李明  龚海姣  肖倩  李瑶 《广西医学》2023,(5):506-510
目的 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动脉血乳酸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及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动脉血乳酸水平及NIHSS评分均有随时间而降低的趋势(均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2 h的颅内压,术后72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相比,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去骨瓣减压术能更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更好地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75.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eview Manager V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包括22项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生理因素(年龄、白蛋白)、病理因素(脑卒中伴基础疾病、帕金森病、痴呆、卒中发病部位、吞咽障碍、意识障碍、咳嗽障碍、自主进食障碍、误吸史)、治疗相关因素(使用抑酸剂、鼻饲、鼻饲时长、吸痰、气管切开)、其他因素(体位不当、义齿)为脑卒中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病理因素、治疗因素和其他因素,临床治疗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376.
目的 调查陕西省护士患者安全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护士患者安全能力提升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6月,使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患者安全能力量表、安全组织量表,通过问卷星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8 200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护士患者安全能力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患者安全能力总分为(167.60±27.48)分,安全组织总分为(53.68±10.22)分。护士安全组织与患者安全能力各维度呈正相关(r=0.521、0.679、0.762,P均<0.05)。月收入、每周加班次数、最近一次参加科室组织患者安全相关培训时间、最近一次主动查阅患者安全相关文献或书籍时间、是否热爱护理岗位、安全组织是护士患者安全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陕西省护士患者安全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患者安全相关培训,合理配备科室人力资源,积极营造患者安全组织氛围,以提高护士患者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