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精氨酸包裹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nano-Fe2O3-arginine)及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在针对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转染中的可行性,并对两者的转染效率进行比较。方法将nano-Fe2O3-arginine及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基因载体连接绿色荧光蛋白pcDNA3.1(+)/EGFP质粒在体外转染兔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后48h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这两种载体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以了解其细胞毒性。结果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基因载体将报告基因转染至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内并成功表达,用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转染效率达38.3%;而nano-Fe2O3-arginine转染组在荧光显微镜仅能观察到少量绿色荧光细胞,转染效率不到5%;两种载体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活性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脂质体作为载体转染内皮祖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精氨酸包裹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脂质体可较为有效安全地转染基因至内皮祖细胞,从而为内皮祖细胞联合基因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背景: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可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凋亡以及血管发生。近年来,靶向EGFR的单克隆抗体拓宽了结直肠癌治疗的选择范围。目的:系统评价EGFR单抗联合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常用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结直肠癌治疗方案联合与未联合EGFR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反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比值比(OR),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漏斗图检测出版偏倚。结果: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n=4186)纳入分析。联合与未联合EGFR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反应率按意向治疗(ITT)分析分别为25.4%和17.6%(OR3.36,95%CI:1.42~7.95),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25.6%和18.0%(OR3.32,95%CI:1.40~7.88).治疗组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按ITT分析分别为71.2%和54.3%(OR2.23.95%CI:1.74~2.86).治疗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和皮肤损害、腹泻、低镁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EGFR单抗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尤其是转移性或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伴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TRAF-6)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的表达,及其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中TRAF-6蛋白的表达,SYBR—green 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F-6 mRNA的表达。数据处理使用Graph Pad Prism 5。结果克罗恩病患者(P=0.000)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00)血浆TRAF-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但是克罗恩病患者(r=-0.114,P=0.377)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r=0.044,P=0.727)血浆TRAF-6表达水平和内镜下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克罗恩病患者(P=0.000)和溃疡性结肠炎(P=0.000)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F-6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的表达。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存在TRAF-6的激活,但血浆TRAF-6的高表达不能反映内镜下的疾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93.33%,对照组73.33%;实验组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PEF、PEF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显著,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
超声检查常常是评价肾脏疾病的首选成像方式。在多普勒成像中引入超声对比剂是超声检查中一项重大的进步,与CT或MR成像相比,由于超声对比剂无辐射,成本低,且不会扩散到血管外,故可实现实时多维成像,有利于快速诊断。随着声学对比剂的发展和成像软件的开发,超声造影已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就超声造影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及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可行性。方法:将65岁以上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20例)和硬膜外组(EA组,20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阻滞平面及注药前、注药时、注药后15 min、30 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CSEA组麻醉过程比EA组平稳,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镇痛肌松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结论:CSEA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只要应用得当,即可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严重低钙血症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仁济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5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患者,并将其分为严重低钙血症组(n=32)及非严重低钙血症组(n=43)。比较两组20项基线水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各因素对于严重低钙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提示术前碱性磷酸酶水平(OR=1.004;95%CI1.001~1.007),术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OR=1.001;95%CI1.000~1.002)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严重低钙血症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提示两项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及0.850(P0.0001),且与术前及术后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水平具有相关性(R~2=0.3322及0.2782,P0.0001)。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姑息性化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姑息性化疗组(n=40)和支持性治疗组(n=40)。支持性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姑息性化疗组患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姑息性化疗。对2组患者的1年生存情况及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姑息性化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77.5%(31/40),显著高于支持性治疗组的42.5%(17/40)(P<0.05)。姑息性化疗组患者PF、RF、EF、CF、SF、GOL评分均显著高于支持性治疗组(P<0.05),FA、NV、PA、DY、SL、AL、CO、DI、FD评分均显著低于支持性治疗组(P<0.05)。结论姑息性化疗能够有效改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通过颅脑超声监测胼胝体的生长率,分析新生儿胼胝体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评价和治疗脑发育性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97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54例(27~34周),足月儿43例。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0~6周每周行颅脑超声检查并测量胼胝体矢状长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产儿、足月儿出生后0~6周胼胝体生长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胼胝体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1)新生儿出生时胼胝体矢状长度与孕周、出生体质量成正相关(r=0.57、0.58);(2)早产儿出生后0周、2周、3周、4周、5周、6周胼胝体长度均低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6.51、7.81、8.87、10.25、11.64,P均<0.001);(3)早产儿、足月儿出生后0~2周胼胝体生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6周每周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均低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1、14.76、13.85、12.21,P均<0.001)。 结论新生儿胼胝体的发育与孕周、出生体质量有关;颅脑超声能实时动态监测胼胝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