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0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Heath—Carter体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eath-Carter体型法是一种连续定量的体型综合评价法,它克服了体型评价的主观性,为体型的概念下了明确科学的定义。Heath-Carter体型法对体型成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具有客观性和普遍适用性,并且容易掌握,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也最为流行的用来评价成人和儿童体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围产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宝安区1997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了先天性畸形监测研究。结果 宝安区 1997~1999年3a围产儿先天性畸形总发生率为77.72/万。年发生率(1/万)1997~1999分别为66.58、81.86和82.29,常住和流动户口的围产儿分别为69.65和80.33,活产及死产儿分别为51.61和2310.23,两者差异非常显著(x~2=3374.95,P=0.001);性别发生率男(75.25)高于女(73.75),差异无显著性(x~2=0.026,P=0.873);年龄以孕母<20岁者为最高(129.31),不同孕母年龄差异非常显著(x~2=40.88,P=0.001);孕母职业以工人为最高(168.69),不同孕母职业差异非常显著(x~2=10331.87,P=0.001);城区(86.43)高于非城区(63.34),不同地区差异非常显著(x~2=278.68,P=0.001);季节以夏(89.12)、冬(92.22)季较高,不同季节差异非常显著(x~2=11.517,P=0.009)。发生率居前5位的畸形依次为:大腹儿(18.23)、短肢或缺肢畸形(8.42)、先天性脑积水(7.84)、唇裂合并腭裂(6.41)和唇裂(6.41)。结论 宝安区围产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比国内部分地区监测的结果要高,且发生有自己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3.
武汉市居民1990~1997年前列腺癌流行趋势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武汉市城区居民1990 ~1997 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探讨其流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居民前列腺癌年平均粗发病率和死亡率(95 % 可信区间)分别为1.42/10 万(1.24/10 万~1.61/10 万) 和1.02/10 万(0.87/10 万~1.18/10 万) ;相应的中国人口标化率分别为1.40/10 万(1.37/10 万~1.43/10 万) 和0.99/10 万(0.97/10 万~1.02/10 万) ;世界标准人口标化率分别为1.89/10 万(1.68/10 万~2.11/10 万) 和1.50/10 万(1.31/10 万~1.69/10万) ;1990 ~1997 年间该市居民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稳定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多发生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其平均发病和死亡年龄分别为69.3 ±8.5 岁( 中位数70.0 岁) 和70.9 ±8.8 岁( 中位数71.8 岁) 。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区居民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上属较低水平,但高于国内其它城市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厦门市恙虫病季节分布特征。方法用集中度与圆分布法对厦门市2006—2014年恙虫病发病情况进行季节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厦门市恙虫病共报告490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2006—2014年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季节性,集中度M=0.63,圆形分布r=0.62,恙虫病发病高峰日在7月25日,流行期5月31到9月21日。结论集中度法和圆分布法可较好地分析厦门市恙虫病季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5.
复方雷尼替丁对三种溃疡模型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复方雷尼替丁对幽门结扎型,利血平型和乙酸型等不同类型溃疡模型的作用,结果表明,复方雷尼替丁对3种溃疡模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且疗效与西米替丁相似;此外,复方雷尼替丁尚能显著抑制大鼠基础胃酸的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为复方雷尼替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分析2011—2017年鄂州市肺结核发病数据,了解鄂州市肺结核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全市结核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 年报告肺结核患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疾病三间分布情况,使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 2011—2017 年全市共报告肺结核患者5 55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5.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递降率为4.9%;肺结核患者发病呈季节性波动。男女发病人数性别比为 2.5: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9/10万,年均递降率5.0%,女性报告年均发病率为45.0/10万,年均递降率4.5%,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下降幅度较女性略快。农民是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人群,占病例总数的57.2%,女性家务及待业人群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和女性实际从事的社会工作结构较符合。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低,65~74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结论 鄂州市肺结核疫情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肺结核患者发病呈季节性波动,农民、男性及中老年人结核病防治工作要重点关注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按照MS的诊断标准筛选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MS患者的BMI、SBP、TG、HDL-C、FPG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7,-3.598,3.536,-2.218,2.983,P<0.05);其中BMI、SBP、TG、FPG有所降低,而HDL-C有所上升;高BMI、高SBP、低HDL-C和高FPG的比例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5,6.777,4.832,5.124,P<0.05).结论 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对MS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8.
青少年吸烟干预及控烟的心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晶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5):342-343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及消费大国,吸烟人数已达3.2亿,占全球总数的1/3。让人忧心的是20岁前的青少年吸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997年WHO估计中国20岁以下青少年与儿童有2亿将变成吸烟者。估计到2050年每年将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烟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开展干预及控烟研究已成为各级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从全球来看也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130多个预防青少年吸烟项目。我国在对青少年吸烟干预及控烟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了解社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武汉市3个城区中随机抽取4个社区为研究现场,从5 668名受检对象中筛选出在调查前6个月内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咯血、痰中带血者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武汉市社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65.1%,调查对象对于肺结核的传染途径知晓率较高(78.7%),但对国家关于肺结核的检查和治疗的免费政策知晓率较低(44.8%)。核心信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籍(OR=2.732,95%CI:1.018~7.330)、文化程度(OR=2.770,95%CI:1.107~6.933)、婚姻状况(OR=5.004,95%CI:1.881~13.311)是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对象对于肺结核的态度行为状况:38.2%的人觉得结核病是一种羞耻或受人歧视的疾病,34.1%的人会因患病而感到害怕或绝望。结论武汉市社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肺结核核心知识知晓率还较低,要根据户籍、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中国东、中部广东、湖南、江苏、上海四省市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2月,采用结核病发病监测户卡对四省市若干乡镇/街道的常住人口,共进行3次以全人群为基础的入户调查。调查中的47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病例组,从源人群中按地区、年龄、性别进行频数匹配,随机抽取1896位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结核病史(OR=52.356,95%CI:18.956~144.607)、人均居住面积≥50 m2(OR=8.742,95%CI:1.107~69.064)、结核病患者接触史(OR-6.083,95%CI:2.336~15.839)、外来人口(OR=3.306,95%CI:1.907~5.734)是结核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O.284,95%CI:0.110~0.733)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对既往有结核病史者、结核病接触者以及外来人口的结核病管理控制工作,将有助于降低结核病的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