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61.
高温环境下,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机能消耗加剧、体温调节负担加重,进而会对运动表现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对身体实施的冷却措施可缓解热不适、增强热储备能力进而改善高温运动表现.薄荷醇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可被应用于热环境下的各种冷却措施中,起到减少热感觉、改善热舒适度等作用,因其独特"凉爽"特性而受到高温运动领域青睐.但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糖尿病人群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继续降压是否有益。方法 检索 MEDLINE、EMBASE、IPA数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为血压、高血压、降压药物。入选试验条件:随机对照试验,试验对象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的人群,试验终点人群平均血压≤140/90 mm Hg,强化降压组与常规治疗组间终点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检索到16篇文献满足试验条件,总计51 470例病人。采用RR和95%CI作为评价强化降压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种临床结局有无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5.0软件。结果 对于糖尿病人群,当血压≤140/90 mm Hg时,继续降压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R 0.91;95%CI 0.87~0.96,P=0.0004)和卒中的发生率(RR 0.75; 95%CI 0.63~0.88,P=0.0005),但增加了症状性低血压 (RR 3.57;95%CI 1.41 ~11.20, P=0.03)及高钾血症的发生率(RR 1.57; 95%CI 1.05~2.33, P=0.03)。强化降压和常规治疗组间全因死亡率(RR 0.94,95%CI 0.87~1.01,P=0.08)、心血管病死亡率(RR 0.95; 95%CI 0.85~1.08, P=0.05)、心肌梗死发生率(RR 0.93; 95%CI 0.82~1.05,P=0.26)、心力衰竭入院率(RR 0.90;95%CI 0.76~1.06,P=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糖尿病人群,当血压降到140/90 mm Hg以下时,继续降压获益减少,同时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3.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否减少无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IPA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检索词: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 randomi(s)zed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l trials,myocardial infarction。入选试验满足条件:试验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无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随访时间不少于2年。在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7个试验(HOPE、PART-2、QUIET、EOROPA、PEACE、CAMELOT、IMAGINE)满足条件,总计36 053例患者。采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作为评价ACEI和安慰剂治疗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RevMan5.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ACEI治疗可明显减少总病死率(OR=0.86,95%CI为0.80~0.94)、心血管病死率(OR=0.82,95%CI为0.74~0.91)、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OR=0.85,95%CI为0.76~0.95)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OR=0.78,95%CI为0.67~0.91),其他事件如心脏停搏后复苏、血管成形术、心力衰竭入院等发生率也减少。结论 ACEI可明显降低无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的总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进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可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管内镜、血管内超声、磁共振、多层螺旋CT[1]。前两种均为有创检查方法,不易在人群中广泛开展[2]。磁共振所能够显示的冠状动脉血管数目明显少于多层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斑块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多层螺旋CT低得多。近年来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母血及脐带血IGF2甲基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产妇及新生儿脐血IGF2甲基化状态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4~6月对82名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产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卧式身长计、头围尺分别测量新生儿身高和头围;电子秤称量新生儿体重。RT-PCR分析IGF2 P2、P3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新生儿平均身高为49.46 cm,平均体重为3.19 kg,平均头围为33.87 cm。母血IGF2 P2甲基化率的均值是3.00%,脐血是3.81%,脐血IGF2 P2甲基化率高于母血IGF2 P2甲基化率(P<0.01)。母血IGF2 P3甲基化率的均值是5.61%,脐血是4.34%,母血IGF2 P3甲基化率高于脐血IGF2 P3甲基化率(P<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新生儿IGF2 P2的甲基化状态与母体IGF2 P2的甲基化状态呈正相关(r=0.246,P<0.05),且新生儿IGF2 P3的甲基化状态与母体IGF2 P3的甲基化状态也呈正相关(r=0.428,P<0.01);母体IGF2 P2的甲基化状态与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被动吸烟史分别相关(分别r=0.234,P<0.05,r=0.242,P<0.05),母体IGF2 P3的甲基化状态还与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具有相关性(r=-0.239,P<0.05)。结论:产妇及新生儿脐血IGF2甲基化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但对新生儿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6.
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种死因首位,每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接近3亿人。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因为其发病隐匿,  相似文献   
67.
耿雪  迟文成  林霄月  隋雨桐  梁华  姜家康 《河北中医》2023,(10):1739-1742+1748
“和法”既是中医的治疗法则,也是“八法”之一。随着历代医家对“和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法”理论逐步丰富,有其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法指“和其不和者”,狭义和法指“和解”。肿瘤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历代医家对于肿瘤的论治治则虽有不同,方药各异,却也万变不离“和”之宗旨,“和法”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根本法则,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但目前对“和法”及其治疗肿瘤的认识尚不够完善,本文拟通过追溯中医“和法”及“和法”治疗肿瘤的历史源流,探索中医“和法”的思想内涵,以期对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8.
近年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但不成功的血运重建增加了心血管事件风险,影响了预后,使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仍然是介入心脏病专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现通过回顾既往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PCI的相关临床证据,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PCI的获益和风险,以期为临床医生应用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益肾补脾汤治疗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荣军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降血压、调血脂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补脾汤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证候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尿液5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40.0%(12/30),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53.3%(16/3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297、7.937,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专家评估获得或变更(定量)构效关系[(Q)SAR]评价分类结果实例,提供一种基于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M7(R1)指导原则进一步利用专家进行评估的杂质遗传毒性评价程序。方法 采用Lhasa公司的Nexus 2.5.0版软件平台(整合了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对杂质进行遗传毒性评价,任意选择3个预测得到阳性、阴性、相互矛盾或未分类结果的实例,进行专家回顾评估,获得最终分类结果。结果 实例1,Derek预测结果为阴性,Sarah预测结果为阳性,专家评估后分类结果由3类变更为5类;实例2,Derek预测结果为阴性,Sarah预测结果为模棱两可,专家评估后界定为5类;实例3,Derek和Sarah预测结果均为阴性,专家评估后分类结果由5类变更为1类。结论 通过对实例化合物遗传毒性分类结果论证过程的描述,为专家评估在杂质遗传毒性(Q)SAR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参考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