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庞贤妹  耿雪  陈楚杰  陈道睿  刘刚 《新中医》2024,56(11):23-28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运动性疲劳(EF) 小鼠AMPK/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EF认 知损伤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高剂量组、 四君子汤中剂量组、四君子汤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小鼠构建脾气虚证EF小鼠模型。四君子汤高、 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四君子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 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乳酸、血糖、肝糖原、肌糖 原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AMPK和SIRT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实验后,模型组小鼠体质 量、摄食量、血糖、肝糖原含量、肌糖原含量、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AMPK 蛋白表达量、 SIRT1蛋白表达量低于空白组,血清乳酸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给药干预后,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 组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肌糖原含量、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高于模 型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四君子汤高剂量小鼠游泳力竭时间高于低剂量组,乳酸水平低于 低剂量组(P<0.05)。四君子汤高、中剂量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 四君子汤高、中剂量组AMPK及SIRT1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四君子汤低剂量组SIRT1蛋白表达量增 多(P<0.05)。与四君子汤低剂量组比较,四君子汤高、中剂量组AMPK及SIRT1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 结论:四君子汤可在一定程度调控AMPK/SIRT1的活性,进而改善EF小鼠脾虚症状。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等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56例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的变化。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器官功能不全组和器官功能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官功能不全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与器官功能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激活状态,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易导致患者发生血栓,血小板聚集率及活化指标可作为判断脏器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为了减缓运动中因大量脱水而引起的负面影响,运动员在运动期间增加全身水分储备量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许多研究表明,补充添加甘油的饮料能增加液体潴留,改善机体水合状态。运动前补充甘油能诱导高水合状态,运动中、运动后补充甘油能提高再水合效果。此外,在常温或高温环境下,运动前、中、后补充甘油在液体潴留、体温调节、心血管功能、有氧耐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在益处;在低温环境下,冬季项目运动员补充甘油能发挥其增加液体潴留、改善水合状态的功效。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甘油的理化性质与生化代谢、甘油改善机体水合状态的机理、不同运动阶段补充甘油对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甘油的使用指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油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45.
46.
目的:优选芍药苷胃漂浮片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芍药苷胃漂浮片,以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漂浮片最佳工艺处方。结果:最佳工艺为芍药苷80.00mg, HPMC K15M 45.00mg, NaHCO345.00mg, PVPP 20.00mg,十八醇30.00mg, MCC 135.00mg;起漂时间<1min,持漂时间>12h,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药典规定。结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芍药苷胃漂浮片具有优良的漂浮能力和释药行为,使芍药苷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建立各品种滴眼液中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监测内毒素污染,发现风险品种。方法 收集17家企业生产的26个滴眼液品种,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光度法(动态浊度法)对供试品细菌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滴眼剂pH一般为6.0~8.0,符合细菌内毒素检查供试液pH要求标准,不干扰凝胶反应,无需调节可直接取供试品用BET水稀释。试验时一般选择1︰2稀释倍数进行检测,若存在干扰,则选择供试品从原液2倍比稀释,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43进行试验,找到供试品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并在此或更大稀释倍数下对其余批次供试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建立了26种滴眼剂动态浊度法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根据临床用途和USP对眼用制剂的内毒素限值规定为依据筛选出2个风险品种;发现2个品种细菌内毒素含量存在不同厂家间的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风险品种和同品种不同厂家产品细菌内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时,应对该品种或生产厂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阐述中西医发病机理及治疗为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韩延华教授认为痰邪是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因素,责于肝脾肾三脏。脾肾亏虚,虚则生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扰清窍是其最终的结果。临床上多见于痰火上扰型、气郁痰阻型、脾虚痰凝型。治疗上始终以祛痰作为总纲,辨证治疗,气郁者当疏肝解郁以顺之,脾虚者当健脾祛痰以补之,痰火者当涤痰祛热以清之,临证加减,收效甚佳。所举验案为气郁日久,痰火上扰型,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显著。[结论]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理论独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49.
耿雪  崔炜 《临床荟萃》2015,30(11):1226
目的:评价当人群血压达到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时,继续降压是否有益。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 数据库。入选试验满足条件:试验为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终点人群平均血压<140/90 mmHg,两组间终点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比值比(OR )和95%可信区间(95% CI )作为评价强化降压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种临床结局有无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 RevMan 5.0软件。结果在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44个试验满足条件,总计193772例患者。当血压降到140/90 mmHg 以下时,继续降压可减少总病死率(OR =0.89,95% CI =0.85~0.94)、心血管病死率(OR =0.87,95% CI =0.80~0.94)、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 =0.79,95% CI =0.70~0.89)、心肌梗死发生率(OR =0.89,95% CI =0.80~0.9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OR =0.86,95% CI =0.79~0.94)、脑卒中发生率(OR =0.84,95% CI =0.79~0.89),但同时增加了低血压发生率(OR =2.63,95% CI =1.87~3.71)、高钾血症发生率(OR =2.24,95% CI =1.49~3.38),而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OR =0.73,95% CI =0.52~1.03)、肾衰竭发生率(OR =2.01,95% CI =0.99~4.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强化降压组血压<130/80 mmHg 的试验进行亚组分析,强化降压和常规降压组间总病死率(OR =1.02,95% CI =0.89~1.17)、心血管病死率(OR =0.96,95% CI =0.70~1.30)、心肌梗死发生率(OR =0.97,95% CI =0.75~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强化降压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OR =0.63,95% CI =0.47~0.84),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 =0.87,95% CI =0.79~0.96)。结论无论人群基础血压高低,当血压降到140/90 mmHg 以下时,继续降压可以减少人群总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同时增加了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血压降到130/80 mmHg 时,继续降压不能减少总病死率和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但仍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降糖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4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共同标记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合并组)44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外周血CD34及VEGFR 2双阳性的EPC(CD34~+/VEGFR-2~+EPC)水平;合并组患者降糖治疗,血糖稳定4周后门诊随访,观察外周血CD34~+/VEGFR-2~+EPC水平的变化。结果合并组外周血CD34~+/VEGFR-2~+EPC水平较冠心病组明显降低(P<0.05);合并组治疗后外周血CD34~+/VEGFR-2~+EP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EPC百分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71,P<0.05)。结论降糖治疗可减轻高血糖水平对CD34~+/VEGFR-2~+的影响,使EPC耗损减少,有利于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