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大剂量羟基喜树碱+阿霉素+5-氟脲嘧啶(5-FU)动脉灌注治疗晚期上颌窦癌的疗效。方法:30例晚期上颌窦癌随机分为2组,颞浅动脉灌注组15例,采用大剂量羟基喜树碱+阿霉素+5-FU进行颞浅动脉插管灌注;静脉滴注组15例,采用同样剂量作静脉滴注,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颞浅动脉灌注组完全缓解(CR)6例(40.0%),部分缓解(PR)7例(46.7%),总缓解率达86.7%;静脉滴注组CR1例(6.7%),PR6例(40.0%),2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喜树碱+阿霉素+5-Fu行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上颌窦癌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皮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即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清扫)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第1组26例采用颈部2个横行皮纹小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第2组32例采用传统颈部"L"形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检测并比较2组所有患者的术前1 d、术后1,3,5 d血清细胞因子IL-2,IL-6,CRP的含量。结果:2个皮纹切口与"L"形切口术后第1天血清IL-2含量均有下降,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开始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IL-6值均升高,术后第3天均有下降,且术后第5天两组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血清CRP含量术后第1,3天和5天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切口和"L"形切口术前和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40个月未出现局部及颈部淋巴结复发。结论:颈部2个皮纹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L"形颈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对机体血清应激细胞因子影响相当,并不增加创伤性,其在不影响颈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同时又兼顾了功能与美容,是甲状腺癌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3.
背景与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与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基因的表达在人类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是一个核受体转录因子,能够上调PTEN的表达.本研究目的是研究人类乳腺癌(human breast cancer, HBC)组织中PTEN和PPARγ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临床分期进展与该两种基因在细胞内分布特点以及与ER、PR、HER-2相关性提供基础研究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临床证实乳腺癌患者66例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TEN和PPARγ蛋白的表达,调取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组织中PTEN和PPARγ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HER-2、ER、PR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PTEN和PPARγ蛋白在HBC中总阳性率分别为68.2%、63.6%.乳腺癌切片PTEN阳性的病期较晚患者的表达阳性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内占72.86%,胞质表达占27.14%.PPARγ蛋白阳性乳腺癌切片主要表达在核膜,占87.3%.相关分析表明PTEN与PPARγ、ER、PR、HER-2阳性率无显著相关(P均>0.05).PPARγ与ER、PR、HER-2阳性率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PTEN、PPARγ阳性率均下降,PTEN表达位置由正常细胞质表达转为细胞核表达.PPARγ由正常核膜表达转为胞质核膜表达.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健择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后的复发性乳腺癌。[方法]34例经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后的复发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健择1000mg/m^2,第1d、8d静脉滴注;顺铂80mg/m^2,第8d静脉滴注,3~4周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化疗4个疗程以上。[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4例,有效率47.06%(16/34)。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复发性乳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特点以及ki67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71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随访结果和病理特征,并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绝经状态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中ki67的表达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非三阴性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阳性可作为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颈部切口甲状腺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大小。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腔镜手术组(n=32例)和传统手术组(n=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颈部感觉、大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术后疼痛、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2、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心理创伤等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比较,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喉上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1d、术后2h、术后1d及术后3d血清白细胞介素-2、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h、1d血清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心理创伤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具有较多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手术中容易出血、常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Berry韧带区进行解剖研究,探索并总结体系化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流程。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临床资料,录像分析Berry韧带区血管结构及其与神经的关系,以发现影响甲状腺腔镜手术的突破性结构。结果 Berry韧带是一个致密的白色致密结缔组织带,从圆形软骨的外中下边缘一直延伸到甲状腺的峡部水平,占据一些气管软骨环,横向连接气管与甲状腺。从前方及两侧将甲状腺向前牵拉,测量喉返神经与腹韧带甲状腺边缘的距离为(4.3±2.1) mm和(3.2±1.1) mm。在由下向上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存在2个动脉和喉返神经交叉层面解剖标志,分别为甲状腺下动脉(ITA)层面及上旁腺动脉(PGA)层面,ITA层面U型牵拉的出现率左侧为74.96%,右侧为83.14%; PGA层面U型牵拉的出现率左侧为51.8%,右侧为73.6%。结论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ITA和PGA两条动脉和喉返神经的交叉面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重要标志结构。手术中对ITA和PGA两个动脉层的松解是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血液供应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68.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传统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和局部注射硬化剂。最近我科采用平阳霉索局部注射治疗各种血管瘤患者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瓣、肌皮瓣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2月,对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于病灶切除术后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瓣或肌皮瓣部分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34岁。导管原位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临床分期:0期4例,Ⅰ期20例,ⅡA期6例。病程3周~1年,中位时间5.6个月。肌瓣切取范围为3 cm×3 cm~6 cm×5 cm,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 cm×5 cm~7 cm×4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肌皮瓣及肌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5例出现供区局限性积液,对症处理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2个月。1例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其余肿瘤均无复发。术后24个月根据再造乳房外观评价标准:获优14例,良12例,一般4例。结论乳腺癌切除术后应用同侧背阔肌肌瓣、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可获得足够组织量,联合假体植入再造乳房形态良好。 相似文献
70.
甲状腺癌是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当大部分患者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由于颈部具有丰富的淋巴回流,尤其是淋巴导管及乳糜管均在颈部汇入静脉系统,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颈淋巴,管或乳糜管若损伤,会并发乳糜漏。乳糜漏是劲廓清术后一种对生命有潜在威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