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以唑来膦酸为主治疗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晚期有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40例,其中单纯使用唑来膦酸治疗20例(单纯组),联合放化治疗20例(联合放化组)。用唑来膦酸4mg溶于生理盐100mL中,静脉滴注15min以上,每4周1次,共2~4个周期,同时对有化疗及放疗指征者用唑来膦酸治疗第3d后开始化、放疗,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及无效(NR)来评估疗效。结果全组40例,CR9例,PR21例,MR7例,NR3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单纯使用唑来膦酸20例,CR4例,PR10例,有效率为70%,唑来膦酸联合使用化、放疗20例,CR5例,PR11例,有效率为80%。全组病例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20例),8例出现肌肉酸痛和骨痛加重现象。结论第3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对晚期骨转移痛所致骨痛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合并使用化、放疗的病例中,止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 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罗格列酮)联合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 脱氧氮杂胞苷(5-Aza-cdR)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靶向治疗乳腺癌提供基础试验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生长良好的乳腺癌MCF-7 细胞株,按2.0 × 10 6细胞/孔接种24孔板,按析因试验设置试验组。采用MTT 比色法观察罗格列酮和5- 氮胞苷对体外培养的MCF-7 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MCF-7 细胞用药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5- 氮杂胞苷组和联合组均能有效的抑制MCF-7 细胞生长(P<0.05)。 3 组的细胞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72h 时点,罗格列酮组、5- 氮杂胞苷组、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早期凋亡百分率分别为36.9% 、22.7% 、35.5% 、24.1% ,晚期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6.0% 、43.7% 、37.7% 、40.2% ;3 组的G0、G1 期(DNA合成前期)细胞分别为81.3% 、67.3% 、74.5% 和6.0% ;S 期(DNA合成期)细胞分别为2.5% 、17.1% 、0 和38.5% 。G2 期(DNA合成后期)细胞分别为16.3% 、15.6% 、25.5% 和55.4% 。与对照组相比3 组G0、G1 期的阻滞作用均较强(P<0.05),联合用药未增强G0、G1 期的阻滞作用(P<0.05)。 结合分析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联合用药既不增强周期阻滞效果未增强凋亡效果(P<0.05)。 结论:体外培养抑制试验证明罗格列酮、5-Aza均能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 的生长。罗格列酮对MCF-7 细胞株的干预作用是通过周期阻滞完成的,5-氮胞苷能干预细胞周期,其可能的机制是诱导细胞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乳腺癌切除活检准确性和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40例钼靶怀疑早期乳腺癌的患者进行钼靶美兰染色定位下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手术。结果:40例患者中有35例术中一次切取活检成功,5例第2次活检成功,总成功率100%;40例患者中6例为微小浸润型导管癌,1例为小叶原位癌,24例为导管内癌,5例为重度非典型增生,4例为其他良性增生。结论:钼靶美兰染色定位下乳腺病灶切除活检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切除的准确性以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效果确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疾病,高共显的易感基因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疆地区维、汉民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ARD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维、汉民族妇女散发性乳腺癌各3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癌组织与血液标本.应用启动子和外显子测序的方法检测占BARD1基因突变,并在血液样本中测序来验证上述结果.结果:(L)维族和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在生育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维族有很大比例为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2)维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ARD1基因突变率为33.3%,而汉族为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1,P=0.07).新发现的14个低频SNP全部位于非编码区.(3)血液验证除一个位点rs28997575外,其余43个全部一致,提示突变为生殖细胞突变.结论:维、汉民族的乳腺癌类型有差异,治疗也应区别对待.BARD1基因突变在维族乳腺癌患者中作用可能大于汉族患者,机制可能是增加了乳腺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科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探索与实践出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医外科学始于周代,在《周礼·天官》中就有疡医的记载。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中医外科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学实践在学习效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带教教师的重视。本文结合自身带教经验,总结分析目前中医外科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及改正措施,为广大教师队伍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调冲固本方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收并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疾病患者10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其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采用调冲固本方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月经色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月经色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调冲固本方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马震  王薇  耿中利   《四川医学》2022,43(4):369-373
目的 探究经腋下内镜甲状腺叶切除术中充气与无充气技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102例接受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外科医生进行。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充气组和无充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估计失血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VAS评估的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有102例患者接受了经腋下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52例患者通过充气方式,50例患者使用无充气技术。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充气组相比,充气组的手术效果明显更好:手术时间更短(121.63±33.52)min vs.(142.61±28.94)min(P=0.001),估计失血量更少(15.26±6.18)ml vs.(27.24±6.21)ml(P=0.001),引流量更少(35.25±11.56)ml vs.(57.43±14.21)ml(P=0.001),住院时间缩短(5.21±2.15)d vs.(7.13±1.82)d(P=0.028)。关于术后疼痛,24 h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 与无充气技术相比,充气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可减少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透照下动力静脉切除术(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顺行抽剥+分支点式剥脱术,观察组应用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行TIPP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生活质量量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CIVIQ)评分,比较2组切口数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VCSS评分在观察组[(4.02±0.77)、(1.29±0.46)分]、对照组[(4.54±0.51)、(2.04±0.74)分]均低于术前[(9.45±2.02)、(9.33±1.98)分],CIVIQ评分在观察组[(80.64±5.20)、(88.07±2.61)分]和对照组[(74.71±3.83)、(83.86±3.01)分]均高于术前[(54.36±12.35)、(55.25±13.58)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6个月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数量[(2.36±0.49)个]、术中出血量[(45.71±8.25)mL]较对照组[(3.71±0.76)个、(61.25±7.53)mL]少(P0.05),切口长度[(3.29±0.76)cm]、手术时间[(56.43±7.80)min]、住院时间[(7.04±1.14)d]较对照组[(5.00±0.94)cm、(79.29±6.49)min、(9.29±2.01)d]短(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21.4%)高于对照组(3.6%)(P0.05),术后切口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7.1%、3.6%)低于对照组(21.4%、14.3%)(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0、3.6%)与对照组(3.6%、1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P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具有微创、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低的优点,但皮下血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手术后并发涎腺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我科2001年3月至2007年7月手术治疗腮腺肿瘤2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者术后并发腮腺涎腺瘘66例(占25%),经过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腮腺肿瘤术后并发涎腺瘘是可以预防的,出现后通过积极处理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dPGJ2和PTEN质粒转染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靶向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试验依据.方法:取生长良好的乳腺癌MCF-7细胞株,按5.0×106/L接种96孔板,按析因试验设置试验组.分别给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d然激动剂15dPGJ2,用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PTEN质粒转染(脂质体转染法)MCF-7乳腺癌细胞株.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5dPGJ2和野生型PTEN质粒转染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MCF-7细胞用药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取生长良好对数生长期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调整细胞浓度至2.0×107/L接种于6孔板,设置3个复孔.连续培养3 d;待细胞生长超过40%时.用15dPGJ2 40 μmol/L,pcDNA3.0-PTEN质粒2μg/ml转染后连续培养3 d常规消化收集细胞,离心,70%酒精固定,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5dPGJ2和PTEN质粒转染能有效的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P<0.05),两者联合使用抑制效果更好(P<0.05).pcDNA3.0-PTEN质粒转染、15dPGJ2 40μmol/L和两者联合干预在MCF-7乳腺癌细胞株连续72 h时即达到有效抑制率,联合处理组处理MCF-7乳腺癌细胞株细胞生长抑制率最大(P<0.05).pcD-NA3.0-PTEN质粒转染72 h能将60.6%的MCF-7乳腺癌细胞阻滞在G0-1期(DNA合成前期)周期阻滞效果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pcDNA3.0-PTEN质粒转染、15d-PGJ2干预及联合用药均不能有效的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P<0.05)).联合用药细胞凋亡率低于单用15d-PGJ2(P<0.05),pcDNA3.0-PTEN质粒转染可降低MCF-7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率(P<0.05).结论:体外培养抑制试验证明pcDNA3.0-PTEN质粒转染、15dPGJ2 40μmol/L能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pcDNA3.0-PTEN质粒转染能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pcDNA3.0-PTEN质粒转染抑制MCF-7乳腺癌生长的机制是周期阻滞,联合15d-PGJ2不增加周期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