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3篇
中国医学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对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脏甘油三酯含量(HTC)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T2DM合并和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 入选55例T2DM患者,进行人体学特征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同时行肝脏磁共振氢谱(~1H-MRS)检查测定HTC.然后根据HTC结果将患者分成合并和不合并NAFLD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 T2DM患者HTC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舒张压(DBP)、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5或P<0.01),合并NAFLD的T2DM患者腹型肥胖更明显,ALT 和TG水平更高.结论 T2DM患者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合并NAFLD的T2DM患者呈现更显著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小檗碱及其衍生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高热卡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组、8-羟基二氢小檗碱(Hdber)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骨骼肌PTP1B、胰岛素受体β(InsRβ)亚基蛋白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血脂代谢紊乱,FINS及骨骼肌PTP1B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而InsRβ亚基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代谢紊乱均得到明显改善、FINS降低(P<0.05,P<0.01),但骨骼肌组织PTP1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小檗碱组比较,Hdber中高剂量组对各指标的改善程度相接近。结论:小檗碱及Hdber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增加骨骼肌组织InsRβ亚基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有关,而未观察到其对PTP1B蛋白表达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肥胖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局部脂肪的堆积造成,包括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如腹部脂肪)。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据估计,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肥胖以及其引起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人数将达到3亿。  相似文献   
44.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系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其叶并比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马齿苋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等作用,主治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等[1].马齿苋既可入药,又可食用,是我国卫生部划定的78种药食同源的野生植物之一,2008年被列入北京奥运会菜谱[2].药理研究既往侧重于其抗菌、抗肿瘤方面,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不多.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药液洁泽1号(Jieze NO.1,JZ1)对外用杀精剂壬苯醇醚(N-9)的杀精增效作用及洁泽2号(Jieze NO.2,JZ2,JZ1与N-9混合制剂)凝胶大鼠阴道内用药的避孕(抗生育)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Sander-cramer方法观察JZ2中N-9的最低杀精浓度对正常人精子前向运动率、活动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大鼠阴道内给予JZ2药物凝胶后雌雄合笼,分别于交配后1 min、3 min、5 min、10 min观察阴道内精子活动情况,并观察各组避孕率。结果:N-9 20 s、3 min最低杀精浓度均为0.25 mg/ml,与洁泽1号混合(即JZ2)后,N-9最低杀精浓度分别为0.125 mg/ml、0.062 5 mg/ml。交配后1 min,各单纯N-9及JZ2凝胶组大鼠阴道内均未见活动精子。N-9(12%及以上浓度)、JZ2(含10%及以上浓度N-9)各组均有较高的避孕率,与自然对照组及空白凝胶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JZ2(含14%、12%N-9)药物凝胶组抗生育率均可达100%,与14%N-9作用相当。JZ2(含10%N-9及8%N-9)抗生育率分别为90%、40%,与自然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JZ2(含12%N-9和10%N-9)凝胶组对大鼠的避孕作用强于相同浓度的N-9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可以看出JZ1对N-9的杀精作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药混合后(即JZ2)可以减少N-9的剂量;JZ2凝胶大鼠阴道内用药具有较好的抗生育作用,在相同避孕效果下可减少N-9的用量。  相似文献   
46.
洁泽2号预防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洁泽2号(JZ2)中药复方洁泽1号(JZ1)与外用杀精剂壬苯醇醚(N-9)混合制剂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多点接触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造模前阴道内按分组分别注入各药物凝胶20μl,1min后阴道接种白色念珠菌液5×104个/只,分别于造模后第2、4、7、14天观察小鼠阴道灌洗液菌丝生成及菌落计数结果,阴道、子宫组织PAS染色,各组阴道组织的炎症分值及阴道炎预防率。结果:体外实验中,JZ2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N-9好,菌液浓度为5×105个/ml时,JZ2的MIC和MBC均为1∶64(含JZ17.8mg,N-90.78mg);随着JZ2凝胶中JZ1浓度的降低,小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预防率逐渐下降,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JZ2高剂量凝胶组预防率可达65.0%,与模型组预防率0、空白凝胶组预防率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对照组(联苯苄唑凝胶)作用相当,但强于N-9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Z2中、低剂量凝胶组预防率较低,但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JZ2(含JZ17.8mg,N-90.78mg)即可抑制念珠菌的生长;JZ2凝胶对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洁泽2号(JZ2)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方法:比较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JZ2、JZ1、N-9及甲硝唑体外抗滴虫的效果。结果: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滴虫死亡率增高;相同时间内各药物浓度组滴虫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JZ2(0.25±0.0625)mg.ml-1浓度作用2h及(0.125±0.03125)mg.ml-1浓度作用48h滴虫死亡率均达到100%,相同时间内滴虫死亡率高于同浓度的JZ1、N-9及1%甲硝唑(P<0.05)。结论:JZ2有较好的体外抗滴虫作用,其作用效果强于同浓度的JZ1、N-9及1%甲硝唑。  相似文献   
48.
49.
2001年,Banting奖得主McGarry教授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作了题为"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脂肪酸代谢异常"的报告,指出脂代谢异常为2型糖尿病(T2DM)的原发性病理生理事件,同时基于脂代谢紊乱常先于糖尿病发病前数年存  相似文献   
50.
中医药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创新比其他学科更具现实意义。继续医学教育则是传统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项新型教育制度。中医药科学研究与继续医学教育关系两者应如何协调发展,本人结合工作谈二点认识: 一、中医药科学研究要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