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15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营养素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论是在建国初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等都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尤其是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实践证明,改善人群营养素缺乏的主要措施包括: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居民的就餐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居民的就餐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55514名(男26449人,女29065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就餐行为包括每日就餐次数、就餐地点、每日在外就餐比例等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居民中91.5%是一日三餐,8.0%是一日两餐,城市、农村居民中一日三餐和二餐的比例相差不大,四类农村地区居民一日二餐的比例(29.3%)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一日中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3.2%),18~44.9岁年龄组不吃早餐的比例较高(3.5%),四类农村地区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12.6%)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的比例(26.1%)明显高于农村(8.7%),男性(18.6%)高于女性(11.0%)。结论:我国居民的就餐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营养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470户,其中城市7687户,农村15783户,调查人数为68962人。结果: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9.42MJ(2250.5kcal)。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1.8%与29.6%,大城市的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8.4%。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57.9%,动物性食物占12.6%,纯热能食物为17.3%。蛋白质摄入量为65.9g,粮谷类占52%,豆及豆制品占7.5%,动物性食物占25.1%,其它食物占15.3%。膳食脂肪摄入为76.3g,3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上升。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居民2002年膳食纤维的摄入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2002年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本次分析为2岁及以上人群68952例,(男33546,女35406)。结果:我国居民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占AI的61.9%,每标准人日总/不可溶性膳食纤维(TDF/IDF)摄入量为18.7g/12g,城市17.4g/11.1g,农村19.1g/12.4g,与1992年比,IDF摄入量有所下降。在各个年龄组均呈现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城市女性,成年前随年龄逐渐上升,而中老年逐渐下降的趋势。IDF主要来源于蔬菜、面、米、杂粮,分别占31.6%、21.2%、16.1%、5.8%。结论:应该在人群中大力开展膳食营养教育,强调摄入蔬菜、谷类食物及水果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的整体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79,自引:18,他引:4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现状。方法 调查目标总体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于2002年开展,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4个部分。结果 城市居民能量食物来源构成中,谷类食物仅占48.5%,脂肪供能比高达35.0%;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于合理(61.4% vs.27.5%)。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低体重率为7.8%。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人群贫血患病率为15.2%。人群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2.6%;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依次为2.9%、11.9%、7.4%。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30.2%、247%、25.0%。中国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异以及年龄别差异。结论 中国人群的健康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城乡个体营养与健康水平的差异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2个调查点中选取23470户进行膳食调查,共调查68962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调查居民所有摄入食物,及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 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为402g(城市居民366g、农村居民416g),蔬菜为276g(城市居民252g、农村居民286g),水果为45g(城市居民69g、农村居民36g),畜禽肉类为79g(城市居民105g、农村居民69g),水产品类为30g(城市居民45g、农村居民24g),蛋类24g(城市居民33g、农村居民20g),奶类及其制品为27g(城市居民66g、农村居民11g),豆类及其制品为16g,食用油摄入量为42g(城市居民44g、农村居民41g),食盐为12g(城市居民11g、农村居民12g),酱油为9g(城市居民11g、农村居民8g)。结论 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质量有所提高,其中动物性、奶类食物及油脂类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但膳食中奶类、豆类摄入量仍然很低。城市居民膳食中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明显上升,出现了失衡的现象。膳食结构趋向“高能量密度”,部分人群的膳食已经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当前中国的营养改善工作应从营养状况的双重负担的特点出发,同时解决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调查资料显示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人群当中有83.5%的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个性问题)。我科在1986-2008年共对50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再造手术。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族别在不同手术时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海南省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36个居委会,村委会,1800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样本人群BMI正常居民占60.1%,低体重或消瘦人群占31.9%,超重与肥胖人群占8%。男性BMI均值为20.6,女性BMI为21.0,男女BMI值均低于2000年全国水平,而均高于1992年海南省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地区类型、城乡差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因素为BM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海南省居民超重率呈上升趋势,在海南省营养不良、消瘦的情况比超重肥胖更加严重。海南省年轻人营养不均衡,必须注重主要影响因素的改善,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9.
对糖尿病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喻称“五套马车”。其中饮食治疗为“驾辕之马”,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因此根据不同病情提供合理有效的饮食处方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是糖尿病饮食调控的首要原则。应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年龄、劳动强度,并结合病情和营养状况确定每日能量适宜摄入量,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年龄超过50岁者,每增加10岁,比规定值酌情减少10%左右(表1)。  相似文献   
110.
扩张器植入术是应用橡胶制作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经手术埋植于皮下或肌肉下层,定期注入生理盐水扩张,使其表现皮肤逐渐伸展,以提供“额外”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修复缺损;或形成一定的腔隙适应植入骨,软骨的需要。由于皮肤扩张术能提供缺损区组织色泽、质地、厚度相近似的充裕皮肤组织,即可修复组织缺损,又不产生新的供区痕迹,已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