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使用本省所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_3毒株,接种Vero E_6细胞,制备成抗原片,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34例EHF患者特异性抗体,连续同步观察特异性IgM、IgG、IgA抗体滴度2年余.其动力学图象均呈抛物线。经曲线回归后IgM:y=72.01x-7.66x~2-43.32:IgG:y=8564.17x-769.42x~2-10892.28;IgA:y=52.11x-5.33x~2-27.39。本文讨论了检测EHF、IgM可用作早期诊断,并认为以测IgM的亚单位μ链为宜。  相似文献   
62.
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始于60年代初,70年代疫情上升,80年代进入发病高峰,90年代疫情稳定。为进一步提高防制水平,我们分析探讨了有关资料。1资料来源疫情报告和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结果2.1流行现状我省HFRS自1963年首发以来,到1...  相似文献   
63.
浙江省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感染等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制定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我们于2006年10月-2007年3月分别对部分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65.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浙10株感染沙鼠肾细胞,经0.05%β-丙内酯灭活研制成的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对8名志愿者免疫3针(0、7、28天各注射1ml)。首针免疫后第28天,血清用RPHIA,ELISA和IF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均全部阳转,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于第28天有4人阳转,第45天又有3人阳转,阳转率87.5%,GMT40.0。于志愿免疫前及后7、14、28、45天、3个月、0.5年、1年测定其3HTdR掺入法淋转试验显示:首针免疫后7天至3个月以内,其非特异性和(或)特异性T淋巴细胞转化程度低下,与免疫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01);特异性B淋巴细胞转化于免疫后1~1.5月明显增高,与免疫前相比P<0.05;非特异性的T、B淋巴细胞总的转化率亦以免后1~1.5月为高(P<0.05)。1年后,再加强免疫1针。加强免疫后1月测中和抗体、阳转率100%、GMT117.4,比初免高2倍,两者差异极为显著,特异与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转化未再见抑制(P>0.05),而特异性B淋巴细胞转化极为明显增强(P<0.001)。  相似文献   
66.
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EHF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疑似EHF急性期也者血清183例、疑似恢复期患者血清186例、家鼠(黄胸鼠、沟鼠)血清148份,并与常规的免疫荧光抗体法(IFAT)作特异性比较.检测结果二者阳性符合率达99.44%。与IFAT、ELISA、HI作敏感代比较,RPHI法敏感性略低于IFAT,与ELISA接近,但明显优于HI法.  相似文献   
67.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后抗体应答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机体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应答水平和疫苗之间的交叉免疫反应水平。〔方法〕对 2 0 6名健康人用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 ,1年后分别用双价灭活疫苗和I、Ⅱ型单价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并连续观察机体两年的IgC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情况。〔结果〕①基础免疫后 2周IgG抗体的阳转率为 96.76%,GMT为 3 8.0 5 ;1年后阳转率降为 5 1.91%,GMT为 2 5 .45 ;用不同剂型疫苗加强免疫后 2周 ,三组的阳转率分别提升为 98.46%、10 0 %、98.0 3 %,GMT分别为 3 8.0 2、43 .84和 3 4.82 ;加强免疫后 1年 ,三组的阳转率保持在 83 .82 %、78.5 7%、75 .0 0 %,GMT分别为 40 .2 1、42 .0 5和 3 3 .75。②基础免疫后 2周中和抗体的阳转率I、Ⅱ型分别为 10 0 %、92 .5 0 %,GMT分别为 2 0 .82、15 .66;1年后阳转率降为 5 5 .81%、46.5 1%,GMT为 5 .45和 5 .18;用不同剂型疫苗加强免疫后 2周 ,三组的阳转率I、Ⅱ型都达到 10 0 %,三组的GMTI、Ⅱ型分别为 2 0 .0 1、2 0 .0 0 / 46.66、19.99/ 12 .42、16.82 ;加强免疫后 1年 ,三组的阳转率I、Ⅱ型分别为 86.67%、10 0 .0 0 %/ 10 0 %、90 %/ 76.47%、75 .3 0 %,GMTI、Ⅱ型分别为 14 .5 2、6.60 / 12 .3 1、5 .83 / 1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测定从东方田鼠分离到的汉坦病毒ZT10株的全基因序列,了解该株分子基础.方法 提取ZT10病毒总RNA,对L、M、S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回收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然后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及分析.结果 L基因组片段长度为6530个核苷酸,编码2151个氨基酸,与3株Seoul型汉坦病毒的L片段同源性为95.8%~99.7%,而与HTN型汉坦病毒的同源性则较低.将推导的ZT10株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汉坦病毒L片段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显示ZT10编码的RNA聚合酶也有6个比较保守的区域.基因组M片段长度为3651个核苷酸,编码1133个氨基酸.结论 序列分析表明,与Seoul型汉坦病毒的M片段同源性为84.0%~96.3%,而与HTN型汉坦病毒的同源性则较低,与从田鼠分离的汉坦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Tula virus,khabarovsk virus,Isla vista virus)M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仅为57.5%~60.9%.S基因片段与SEO型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9%~96.0%和96.9%~97.9%,与HTN型病毒株76~118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1.3%和81.9%,与其他型汉坦病毒的同源均很低.表明ZT10属于SEO型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国内首次从东方田鼠分离到的汉坦病毒(HV)ZT10S基因克隆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参考GenBank发表的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提取分离株ZT10细胞培养物的总RNA,对ZT10S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1.7kb的条带,回收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然后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及分析。结果与4株SEO型病毒(SR-11、R22、Gu03、86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9%~96.0%和96.9%~97.9%,与HTN型病毒株76-118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1.3%和81.9%,与其他型汉坦病毒的同源性均很低,表明此分离株ZT10为SEO型汉坦病毒。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其进化和变异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生产SEO型汉坦病毒特异性核蛋白抗原,免疫血清学诊断试剂的制备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