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影响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性伴检测的因素,为制定MSM人群性伴HIV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配比分析方法,性伴检测组为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5—10月在南京市开展的MSM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中筛选出做过性伴检测者,对照为同期调查未做过性伴检测者,并且对年龄(±5岁)、性取向以及婚姻状况进行匹配。问卷自行设计,对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数据先经过Excel进行筛选,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中共有73例做过性伴检测,匹配146例未做性伴检测者作为对照。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HIV检测次数(χ2=6.195,P<0.05)、既往HIV自我检测次数(χ2=33.658,P<0.05)和性角色为“0”(χ2=5.223,P<0.05)与性伴检测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HIV自我检测次数(OR=8.502,95%CI:3.474~20.805)和性角色为 “0”(OR=0.397,95%CI:0.163~0.969)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HIV自我检测次数是性伴检测的促进因素,性角色为“0”是性伴检测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劳教这个特殊人群及自然人群HCV感染状况 ,我们于 1999年对我省两个劳教所劳教人员的吸毒、卖淫者及肝炎监测点上的自然人群进行了抗 -HCV的检测 ,结果如下。对象及方法1 对象 对江苏省两个劳教所部分教养人员按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询问 ,自然人群为各肝炎监测点送检标本。按要求选取部分人群进行血清检测。2 检测方法 抗 -HCV ,用ELISA法检测 ,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 990 5 11,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及判断结果。结  果1 一般情况  10 80人吸毒者来自全省各地…  相似文献   
73.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个别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自1998年EV71在中国台湾暴发以来,EV71病毒在亚洲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症状的EV71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可能与毒株间的差异等因素有关[1].为了解EV71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特征,本实验室对2009年在江苏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分离到的一株EV71型病毒株(Jiangsu01,GenBank:FJ600325.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从分子水平为EV71病毒的流行以及所致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艾滋病相关支原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感染情况。方法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男性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经重复横断面调查共收集到101个对象,进行支原体、病毒载量检测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2009年调查时,101例中有66例为HIV感染者,35例为AIDS患者,1年后没有新的患者产生。2次调查检测中得到的支原体感染谱相同,均未检测到穿通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的感染率由第1次的35.6%降低至第2次的18.8%(P<0.05),发酵支原体则由第1次调查的6.9%升高至第2次调查的18.8%(P<0.05)。HIV感染者的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状态发生改变,其病毒载量水平也有变化。结论支原体感染状态的变化与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要确定支原体感染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还需更长时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及体外实验。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在3/10万以下,但2005年发病率显著回升,至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达到了7.7/10万?同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 1岁和20~39岁病例年龄平均构成比分别上升为22.69%和32.71%,< 1 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高发地区也由苏北转向苏南?冬春季流行季节性高峰改变不明显?麻疹病毒H1型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仍然是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在2007~2010年3次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2010年发病率降为0.95/10万,已逼近历史最低水平?结论:江苏省控制麻疹成绩显著?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一项重要策略?根据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提高8月龄婴儿MV第1剂及时接种率?适龄儿童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病例周围的应急接种率,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及高质量地运转麻疹实验室网络,对江苏省监测消除麻疹进程并最终接近消除麻疹目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6.
江苏省2006~2010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6~2010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更科学的性病病例报告制度和性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省辖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和淋病的已删除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006~2010年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分别在当年该病例报告总数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删除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类型也呈上升趋势,而临床诊断类型呈下降趋势;删除病例主要集中在15~49岁的性活跃人群中;综合性医疗机构是被删除病例最多的机构;大多数删除病例为不明原因删除;全省梅毒和淋病的删除病例主要集中在苏南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结论:全省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呈上升态势,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性病病例报告的管理,提高性病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7.
江苏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0年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2011年全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原则,江苏省近年来采取了传染源控制与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并打造了敏感而高效的监测体系,加强了新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有效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于2017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文对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防治历程及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阶段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指标体系,等级和法与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回收率均在70%以上,权威程度高于0.7,协调系数为0.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30.40,P<0.05)。确立了以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为主体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48、0.357、0.295。结论:该指标体系结构合理,内容精炼、全面,包含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儿童感染者体内CD3dimCD56+细胞数量及部分细胞受体的变化.方法:采集11例经确认的HIV-1儿童感染者和10例HIV-1抗体阴性的健康儿童抗凝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对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和细胞上部分受体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HIV-1儿童感染者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健康儿童(P<0.01);HIV-1儿童感染者与健康儿童比较,CD16无变化(P>0.05),NKp30、NKG2D、KIR2DL1和CD244的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NKp44、NKp46、KIR3DL1和NTB-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Kp80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HIV-1儿童感染者CD3dimCD56+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健康儿童,并且细胞上受体的表达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KIR3DS1基因在HIV/AID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初步分析其与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的439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P方法进行KIR3DS1基因的检测。分类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用χ2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历史性对照组携带KIR3DS1基因的差异。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KIR3DS1基因与HIV/AIDS疾病进程的关联性。结果 439例研究对象KIR3DS1基因出现频率为34.4%,基因频率为0.19。HIV/AIDS患者与江苏历史性健康对照组间携带KIR3DS1基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美国健康白人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调整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等因素后,携带KIR3DS1基因对HIV进展到AIDS无明显影响(P=0.188)。结论我国汉族人群KIR3DS1基因与艾滋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