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81.
超声检查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0例(212个结节)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结节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甲状腺徽小良恶性病变在形态、边界、声晕、回声强度、回声均匀度、囊性变,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及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查对于鉴别甲状腺微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90.5%、81.6%、98.5%,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超声俭查在甲状腺微小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共18例,病变位于肺部6例,肝脏1例,脾脏2例,胆总管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上颌窦2例,浅表软组织4例。4例患者行CT平扫,14例平扫后行单期或多期增强扫描。结果肺内病变2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物;4例为周围型,其中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肿物,1例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小结节。肺外病变CT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实性肿物或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尤其对肺内病变有一定价值,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颅底的CT表现,探讨颅底不同结构受侵与病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6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首次CT检查表现及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颅底不同结构受侵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reedom from distant metastasis,FDM)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667例鼻咽癌侵犯颅底240例(360%),未侵犯颅底427例(640%)。颅底有无受侵,对于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影响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有非常显著性(P=0.000),其中翼突、岩枕缝、翼管、蝶窦有无受侵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有非常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2、0.006、0.003、0.005).斜坡、破裂孔、海绵窦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32、0.025、0.049),环椎、卵圆孔、棘孔、圆孔、眶下裂、颈静脉孔、眶上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9、0.065、0.066、0.059、0.074、0.177、0.786)。岩枕缝、卵圆孔、棘孔、翼管、破裂孔、圆孔、海绵窦、眶下裂单侧受侵、双侧受侵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8、0.200、0.383、0.583、0.590、0.876、0.932、0.188)。颅底骨质破坏CT表现可分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破坏与硬化兼有三种类型。蝶窦、翼突、斜坡骨质破坏三种类型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48、0.387、0.056)。结论鼻咽癌患者CT检查,详细分析颅底有无受侵及不同结构受侵情况,对于评价病变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回顾分析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TMN) 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和增强CT资料的NTMN患者264例CT表现及诊断良、恶性的价值,良性病变159例(60.2%),恶性105例(39.8%),淋巴结病变111例(42.O%),非淋巴结病变153例(58.0%).应用低密度区CT值、低密度区强化比值、病变边缘、病变形态、性别、是否多发及是否为淋巴结病变7个指标分析其诊断NTM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类资料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或x2检验.结果 单独应用低密度区CT值、低密度区强化比值、病变边缘、病变形态4个影像学诊断指标及性别、病变数目、是否为淋巴结病变等3个诊断指标,诊断肿物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77.1% (81/105)、81.9%( 86/105)、71.4% (75/105)、56.2% (59/105)、64.8% (68/105)、75.2% (79/105)、82.9%( 87/105),特异度是分别为50.9% (81/159)、44.7% (71/159)、73.0% (116/159)、67.3% (107/159)、51.6%(82/159)、73.0%(116/159)、84.9%(135/159).联合7个诊断指标,出现4个及4个以上指标时诊断恶性的敏感度为86.7%(91/105)、特异度为74.8%(119/159).在特殊征象中斑驳状高密度影多见于神经鞘瘤(P =0.000,25/41),规则钙化灶多见于血管瘤(P =0.000,7/18),颈动脉分叉处肿物多为颈动脉体瘤(P =0.000,23/24),椎旁病变多为神经源性病变(P =0.001,9/50).结论 联合应用诊断指标和征象可提高NTMN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病变位置及一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下窝原发肿瘤的CT及MR资料。结果颞下窝肿瘤形态多不规则。神经鞘瘤多边界清楚(5/6),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肿物伴线状分隔样低信号,2例通过卵圆孔伸入中颅窝呈哑铃状生长。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边界多不清楚(4/5),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可侵犯邻近肌肉及骨质。横纹肌肉瘤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界清楚,MR T1 WI等信号,T2 WI为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腺样囊性癌边界不清,沿神经浸润生长。侵袭性多形性腺瘤MR T1 WI为等、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侵犯邻近肌肉。淋巴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轻度强化,内有线样血管影穿行。结论熟悉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该部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6.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鼻咽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3.0T MR颈部扩散加权成像(DWI)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及适宜的b值.方法 采用GE 3.0T MR及颈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对50例鼻咽癌患者及20名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DWI,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 s/mm~2)扫描,将鼻咽癌组中判断为转移的淋巴结与志愿者组的淋巴结ADC值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b=600、800、1000、1200 s/mm~2时,鼻咽癌转移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808±0.112、0.769±0.098、0.732±0.095、0.696±0.083;正常对照组良性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993±0.172、0.967±0.165、0.903±0.157、0.855±0.122.转移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P<0.05).当b=800 s/mm2,ROC曲线上ADC诊断阈值取0.873×10~(-3) mm~2/s时,鉴别诊断鼻咽癌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8.41%,特异度为69.43%,准确率为75.22%,既能兼顾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值.结论 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MR成像技术,DWI有助于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87.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传统方法与自动团注追踪法在确定肝脏多期扫描动脉早期时间上的价值,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时间.方法将66例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男50例,女16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49.5岁)分为三组,均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肝实质期三期扫描,动脉早期的扫描时间分别采用常规延迟方法(20 s)及两种不同阈值/间隔时间(100 Hu/3 s;75 Hu/6 s)的团注追踪延迟方法确定.利用动脉早期及晚期数据分别进行肝动脉及门静脉的CT血管成像(CTA),并评价三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团注追踪法及一组传统方法扫描获得的肝动脉及门静脉CTA三组间无显著差异.肝动脉及门静脉CTA质量最佳组延迟时间分别为(23.74±4.32) s及(41.78±3.68) s.结论团注追踪法确定扫描时间在获得血管成像方面与传统方法间尚无显著差异,传统延迟方法仍然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动脉早期及动脉晚期的扫描时间可分别定为注药后22~25 s及41~43 s.  相似文献   
88.
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13例,原发8例,复发5例。颅面部肿物2例(15.4%),颈胸部肿瘤6例(46.1%),腹部肿瘤5例(38.5%),包括前腹壁肿瘤4例(30.8%),腹膜后肿瘤1例(7.7%)。结果 颈胸部侵袭性纤维瘤病6例,男3例,女3例,初次发病年龄13-36岁,20-40岁占83%。肿瘤沿肌肉长轴生长,边缘不规则,范围广泛,肿瘤明显侵犯周围肌肉、骨骼、纵隔等结构。5例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4例肿瘤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区。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4例,均为女性,初次发病年龄23-52岁,20-30岁者占75%。肿瘤截面为梭形或卵圆形,沿腹直肌和/或腹斜肌长轴生长,边缘规则,密度基本均匀,平扫或增强扫描密度接近于周围肌肉密度。结论 发生于颈胸部及腹壁的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及发病年龄有一定特征,CT扫描能提示本病的诊断并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价颈部肿瘤气管侵犯的应用价值 ,探讨颈部肿瘤气管侵犯的诊断标准。资料与方法 对 2 0例颈部气管旁恶性肿瘤患者 (2 2个肿瘤 )行前瞻性的术前CT检查 ,3位医师双盲法评价横断面扫描图像、多平面重建 (MPR)和容积再现 (VR)图像上颈部肿瘤与气管的关系 ,对比手术及病理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气管受侵的判断 ,MPR的准确性 (90 .9% )与横断面 (86 .4 % )相仿 (P =1.0 0 0 ) ;对气管受侵的诊断价值 ,气管MPR和VR评分≥ 3分者分别占 6 8.2 %、2 2 .7% (P <0 .0 1) ;肿瘤与气管交角≥ 90°时气管受侵多于交角 <90°时 (P <0 .0 5 )。结论 对气管受侵的判断 ,横断面是基本诊断方法 ,MPR可为横断面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气管VR价值有限 ,MPR对判断气管受侵的应用价值高于气管VR。  相似文献   
90.
梁颖  吴宁  罗德红 《放射学实践》2003,18(11):783-78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像、MPR及VR技术对颈部动脉受侵判断的准确性,探讨后处理技术在颈部肿瘤侵犯颈部动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8层螺旋CT扫描机,对临床拟诊颈部动脉旁肿瘤的患者行前瞻性直接增强扫描,其中手术证实恶性肿瘤患者40例(48个肿物)。两位医师对40倒手术患者的横断面扫描图像、MPR图像(包括AVE重组、MIP重组、CUR重组)、VR图像中53支颈部动脉是否受侵进行双盲法评价.对比手术及病理结果后给予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颈部动脉(包括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受侵的判断,MP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2.1%和94.3%,敏感性较横断面提高了6.7%(P=1.000),特异性与横断面相仿(P=1.000).准确性与横断面相同(94.3%)。对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MPR和血管VR的应用价值达≥3分者分别占71.7%和14.2%(P=0.000);MPR中3种重组方法的价值相仿(P=0.817)。结论:对动脉受侵的判断,MPR可为判断颈部动脉受侵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增强诊断信心,横断面图像仍是判断颈部动脉受侵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