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1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罗勇  张力  王伟  袁武  黎新建  陈剑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3,25(3):357-359,362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近中期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12年4月接受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脉搭桥)患者35例,人均搭桥2.7支(1~4支)。其中常规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30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脉搭桥5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化冠脉搭桥8例,同期行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24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并发症、桥血管数目和近中期疗效等。结果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仅1例患者因胸骨感染死亡,34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随访效果均良好,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体外循环下搭桥少,总的风险更低,但因患者病变、病情及各种因素,本术仍不能完全取代冠状动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局限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至2014年收治的10例局限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中CT诊断符合率为:20%,8例患者术前误诊,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随访8例至今无1例复发.结论 局限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CT对局限型XGP诊断符合率为20%,手术及抗感染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需根据术前诊断及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3.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近几年来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的热点,尽管越来越多的肿瘤干细胞亚群被鉴定出来,但是肿瘤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物并不唯一,这町能是因为肿瘤干细胞的来源不一造成的.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迁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干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后获取较强的迁移能力,随着血液循环在转移灶停留,并与组织细胞和骨髓源间质细胞-同形成适应肿瘤转移灶形成的微环境,最终形成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心得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充分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效果不佳情况下,根据心率决定心得安的用量。结果68例甲亢性心脏病并心功能Ⅱ、Ⅲ、Ⅳ级的患者在接受不同剂量的心得安治疗后,除1例心功能改善较慢以外,均能有效控制心衰。结论甲亢性心脏病并心衰患者在LVEF>50%时使用心得安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5.
<正>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中国最新统计结果[1-2]显示肾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肾癌的确切病因,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姜黄素在逆转结肠癌伊立替康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构建结肠癌伊立替康耐药模型LoVo/CPT-11R细胞,CCK-8法测其生长抑制率及耐药指数;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q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耐药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分子标志物表达变化;耐药细胞经不同浓度姜黄素(5、10、15μg/mL)处理后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及逆转指数;将耐药细胞设对照组、姜黄素组、伊立替康组、两药混合组,检测不同组间细胞EMT分子标志物表达变化.结果 LoVo/CPT-11R细胞能在含60μg/mL伊立替康的全培中稳定生长,耐药指数为5.79;耐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间连接不紧密;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上调(P<0.05);姜黄素作用耐药细胞后,其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逆转指数为1.75;姜黄素组和混合组中耐药细胞的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N-cadherin表达下调(P<0.05).结论 EMT参与结肠癌细胞伊立替康耐药形成,姜黄素通过调控EMT途径逆转结肠癌细胞伊立替康耐药.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3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儿采取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用妈咪爱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佳,患儿心肌酶谱水平改善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多种转移潜能不同的人前列腺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EMT)特性进行鉴定,并从粘附因素和细胞骨架蛋白角度分析其骨转移潜能获得的分子机制。方法:用W estern印迹法鉴定LNCaP及其亚细胞系C4、C4-2和ArCaP亚细胞系IF11、IA8,以及PC-3、Du145等细胞中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和波形纤维蛋白(V im entin)的表达差异情况,并分析其在前列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E-cad-herin在PC-3、LNCaP、C4、C4-2中表达较高,但在Du145、IF11、IA8中表达极低;而V im entin的表达情况恰恰与E-cadherin相反;N-cadherin在IF11、IA8细胞中呈现显著的高表达状态。结论:转移潜能不同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之间存在EMT表型的表达差异,其中PC-3、LNCaP、C4、C4-2是未发生EMT改变的细胞,Du145、IF11、IA8却是EMT化的细胞。EMT表型差异蛋白在解释前列腺癌转移机制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人前列腺癌细胞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下能否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EMT)改变,进而致侵袭能力增强,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LNCaP细胞及其亚细胞系C4、C4-2、C4-2B这4种EMT阴性的人前列腺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情况,并凭此筛选出适合于进一步作转染诱导试验的细胞。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装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和pCD-NA3.1(-)空质粒后,分别转染上步试验所挑选出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600μg/mLG418筛选抗性克隆。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法鉴定HIF-1α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MT标志蛋白——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验证转染后LNCaP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RT-PCR证实4种EMT阴性的细胞中,仅LNCaP表达有vimentin编码基因,适合作转染诱导试验。免疫荧光也观察到HIF-1α转染细胞胞质中荧光亮度较空质粒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明显增强。Western印迹法证实HIF-1α转染细胞发生了EMT转化,其E-cad-herin表达缺失,而vimentin表达增加。同时,Transwell体外侵袭试验也发现,LNCaP/HIF1α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高于LNCaP细胞和LNCaP/pCDNA3.1(-)细胞。结论:HIF-1α过表达可以通过调节两种EMT相关蛋白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发生EMT改变并致其侵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0.
EMT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描述的是上皮细胞在与周围间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获得了某些间质细胞所特有的性状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生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以及肿瘤的发展过程。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其间质特性(成纤维细胞样的外形,波形纤维蛋白、Snail、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的获得为主要特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原位侵袭和远隔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EMT的研究现状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及表达情况,为EMT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