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及72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癌细胞、MMP-7表达变化、手术根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明显较开腹组短,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周切缘、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至远切缘长度、冲洗液癌细胞阳性、MMP-7阳性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且符合根治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确诊、年龄11~71岁的12例甲状旁腺肿瘤临床资料。包括甲状旁腺癌并甲状腺肿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型(MEN-1)1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甲状旁腺瘤10例,其中1例为双侧甲状旁腺瘤并MEN-1,1例合并甲状腺肿,1例为异位腺瘤。结果依靠血钙、血磷、B超、CT及99mTc-MIBI等检查10例在术前确诊(2例术后确诊)。8例腺瘤和1例囊肿行单侧探查及甲状旁腺瘤切除;行双侧探查3例,其中1例甲状旁腺瘤并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包括旁腺瘤),1例甲状旁腺癌为MEN-1行根治性切除及切除垂体肿瘤手术,1例甲状旁腺瘤并MEN-1术前行胰岛素瘤和肾上腺皮质瘤切除。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随访期间11例血钙正常,8例无症状生存;1例腺瘤术后对侧甲状旁腺增生,再次手术。结论定位明确的单发甲状旁腺瘤或囊肿可单侧探查,MEN-1和腺癌或伴结节甲状腺肿者应双侧探查。术后密切随访不仅可确定手术效果,而且有利于早期发现复发患者和MEN-I患者。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d入院。查体:腹部明显膨隆,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轻压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膝胸位肛查:肛门外形正常,进指顺利,齿状线以上布满直径约0.2~0.8cm大小肿块,质硬,无蒂,退指指套染暗红色血液。拟诊为家族性息肉病并肠梗阻。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伤情评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1例,死亡1例。并发创伤性十二指肠瘘2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有效减压和引流及视不同伤情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对十二指肠损伤的成功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肠吻合(特别是当肠壁健康情况欠佳,或左半结肠一期吻合)时,为防吻合口漏的发生需注意保证安全渡过术后2~4天这个易漏的危险期。这不可能依赖过分增加缝线强度和缝合密度来达到。目前也无法使吻合部的组织愈合过程缩短至这个时间完成。我们注意到伤口两界面间纤维素性粘连形成较早这一特点,设计了充分发挥这一特点的包套式肠端端吻合式术,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确能明显提高术后2~4天吻合口的抗破漏能力。自1986年9月至1989年12月应用于临床135例(136个吻合口)效果满意。 1 手术方法 将拟吻合肠两断端分别夹一有齿直血管钳。  相似文献   
26.
应用半月线切口行阑尾切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炎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外科急诊手术病种之一 ,约占外科住院患者的 10 %~ 15 %。但近年来关于阑尾疾病的诊治、并发症和误诊率的研究进展不大[1] 。 1999~ 2 0 0 0年我院应用半月线切口行阑尾切除术 16 4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6 4例中 ,男 112例 ,女 5 2例 ;年龄 7~ 74岁。病理诊断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6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88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4例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2 6例。其中阑尾穿孔2 0例。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 15 6例 ;另 8例因腰背部感染、畸形行局部麻醉加强化。以脐与髂前上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9例因严重创伤、腹腔感染导致的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进行夹心式减张缝合而暂时性关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7例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死亡率与基础疾病有关,而非暂时性关腹技术本身。结论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是一种价廉、安全有效的暂时性关腹手段。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吻合器在小儿肠套叠肠切除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 2001年8月-2005年12月,我院应用吻合器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肠套叠肠坏死12例。结果 全部患儿术后近期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患儿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 在小儿肠套叠肠坏死术中,应用吻合器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腹痛者35例.恶心呕吐者16例,肛门排气排便停止或减少者10例,黑便或血使者8例,腹部包块者3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术前确诊23例;31例行手术的患者中28例为肠道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占20例,恶性肿瘤占8例。结论病理因素是成年人肠套叠的主要戍因;CT检查的特异性征象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成年人肠套叠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可作为成年人肠套叠的首选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是指结直肠本身无任何病变及未受到外伤等情况下,突然发生穿孔,继而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该病较少见,起病凶猛,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术前常被误诊。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15例白发性结直肠穿孔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