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65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592篇
预防医学   32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66篇
  5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梅毒血清固定的妊娠期孕妇的状况进行筛查及了解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医疗单位进行免费梅毒保健筛查的妊娠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数量及梅毒血清固定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固定孕妇,根据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同时驱梅用药患者作为治疗组,而两疗程没有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或两疗程均没有驱梅用药的患者作为未治疗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结果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梅毒筛查中,3年的梅毒确诊分别为204例、154例和195例;血清固定孕妇占比分别为5.39%、9.74%和3.07%;在血清固定组患者中不良结局妊娠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治疗组新生儿血清梅毒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儿血清感染率和不良疾病发生率上均具有较好帮助,值得在梅毒血清型固定妊娠妇女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在头颈肿瘤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两届护生为研究对象,按整群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观察组护生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查房及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学习目标实现自评得分以及护生教学满意度。结果:两组实习后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查房及护理病例成绩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护生的护理查房、护理病例成绩提高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护生完全实现学习目标的比率为69.23%,高于对照组的15.69%(P<0.05);观察组护生9项目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护生的护理查房和护理病例成绩、实现学习目标和提高教学满意度方面有更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颈腮入路及其拓展术式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4月行经颈腮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咽旁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腮入路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肿瘤,1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离断再复位切除侵犯颅底咽旁隙巨大复发性多形性腺瘤,2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后缘部分切除暴露咽旁隙切除侵犯颅底的多形性腺瘤,22例颈腮入路将下颌骨前上牵拉暴露颅底咽旁隙并切除该部位肿瘤,2例颈腮入路结合内镜辅助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神经来源肿瘤。结果本组29例患者皆成功手术,其中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7例;27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25例,复发神经来源肿瘤2例。25例多形性腺瘤病例中3例为复发多形性腺瘤;本组病例均无出血、张口受限等不良并发症。复发良性肿瘤病例中2例行术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皆拔除气管套管。2例颅底咽旁隙复发恶性肿瘤中手术后最短存活时间为1年7个月,最长3年。结论颈腮入路不仅适应于大部分咽旁隙肿瘤的切除,而且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和累及颅底的范围进行适当拓展,以实现有效切除肿瘤和保证重要解剖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94.
采用血管塞联合可解脱弹簧圈及覆膜支架对 a+Ⅱ型复杂内漏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一次性处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多个内漏通道,栓塞材料合理选择及置入顺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5.
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液ATP与心、肝、肾ATP和C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生化教研室(咸宁437100)何丽娅,宋春桥,缪明永,陈克明,石汉平失血性休克动物组织的能量代谢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关于血液ATP含量改变及其与心、肝、肾等组织AT...  相似文献   
96.
在四肢手术中,术前常用气囊止血带绑扎四肢,以达到减少患者手术出血,便于医生手术操作的良好效果。传统方法是先用纱布或治疗巾包缠上臂上1/3或大腿上1/3处,再将气囊止血带缠绑于纱布或治疗巾上。这种方法虽然起到了隔离保护皮肤的作用,但是由于纱布或治疗巾和皮肤的贴附性较差,易引起皱褶,若手术时间较长,如四肢血管吻合手术等,气囊止血带的反复使用,术后易引起缠绑气囊止血带处的局部皮肤出现压红和水疱,严重者导致局部皮肤感染。为了避免缠绑气囊止血带处的局部皮肤出现压红和水疱,我们用医用石膏衬垫包缠上臂上1/3或大腿上1/3处两圈,替…  相似文献   
97.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的正畸患者对颜面美的感知差异,为正畸医师进行诊断设计提供美学参考。方法:选取45例初诊患者的面像(正面像、正面微笑像、侧面像、正面咬合像)制作调查问卷。另随机选取213例正畸患者在治疗前对问卷中病例资料的颜面美进行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患者对颜面美的感知度,婚姻状况对患者颜面美的感知影响不明显。中青年、女性、文化程度较高者比少年、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者对颜面美的感知度相对较高。②.正畸患者对安氏Ⅲ类病例颜面美的评价最低,其次是安氏Ⅱ1类病例,对安氏Ⅱ2类、安氏I类病例的美学评价较高。结论:不同背景患者对颜面美的感知度不同,提示进行正畸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美学倾向,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后患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方法选择因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惠儿,同时采集咽喉部分泌物和肝素抗凝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人类偏肺病毒RNA和细胞免疫指标,观察其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人类偏肺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37±2.65%和9.80±6.2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结论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CD4^+CD25^+T细胞扣NK细胞数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窒息联合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的动物模型,于各时相点断头留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PR后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脑组织内仅有少量TUNEL阳性细胞;ROSC后3 h出现表达阳性细胞,ROSC后6 h表达开始增多,ROSC后12 h进一步上升(P<0.05),其后各组均处于高水平表达.Caspase-3表达均在ROSC后24 h显著增加,直至ROSC后7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明显相关(r=0.909).结论CA/CPR后大鼠脑线粒体Caspase-3蛋白高表达可能是细胞凋亡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并分别按血糖控制情况和年龄分组: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为分界点为血糖控制良好组(Hb A1c≤7%)35例与血糖控制不良组(Hb A1c﹥7%)46例;按年龄分为〈45岁17例、45~60岁30例、﹥60岁34例分为三组。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81例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11.66±6.90)ng/ml较对照组(14.69±3.54)ng/ml明显下降(P〈0.05);血糖控制不良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9.44±4.19)ng/ml低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4.59±8.56)ng/ml(P〈0.05);年龄〈45岁、45~60岁、﹥60岁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5.75±10.54)、(10.96±4.42)和(10.24±5.77)ng/ml,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年龄大、血糖控制差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