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0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22篇 |
口腔科学 | 36篇 |
临床医学 | 307篇 |
内科学 | 145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45篇 |
特种医学 | 4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21篇 |
综合类 | 729篇 |
预防医学 | 465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339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298篇 |
肿瘤学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226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孕期增重以及产后膳食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在北京北方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产后1个月、6个月进行追踪随访,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孕前、分娩前、产后1个月、6个月的体重;用半定量的食物频数法,收集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信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增重以及膳食摄入量与产后体重滞留的关系。结果 孕期增重(β = 0.73, 95%CI: 0.52~0.71,β = 0.67, 95%CI: 0.51~0.77)、软饮料摄入量(β = 0.14, 95%CI: 0.14~1.34,β = 0.15, 95%CI: 0.05~1.53)与产后1、6个月体重滞留呈正相关关系,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喂养方式分层后,孕期增重、软饮料摄入与产后1个月、6个月喂养方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孕期增重与产后软饮料摄入与产后体重滞留有关,与软饮料摄入量相比,孕期增重是产后体重滞留更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a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a,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3.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因其低发病率、高致死率以及严重的皮肤及肝功能损害,已经成为我国危重职业病之一。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了《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将其定义为以急性皮肤炎症反应为表现的、全身性变应性疾病。本文根据近年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患儿女,生后2 h,因皮肤缺损并水疱2 h就诊。体检:双下肢及左手腕皮肤成不对称缺损,右手手背可见一薄壁水疱,口腔黏膜部分缺失,余体检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COL7A1(NM?000094)exon4:c.481c > T;P.(Gln161*)杂合,致病突变;COL7A1(NM?000094)exon14:c. 1837C > T;P.(Arg613*)杂合,致病突变。患儿父母基因检测各有一致病突变。诊断: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给予患儿保护性隔离,生理氯化钠溶液局部冲洗,并外用表皮生长因子、防治感染综合治疗,治疗6 d出院,出院时皮损干燥无渗出。该病例提示,COL7A1(NM?000094)基因C.481位点和C.1837位点的杂合异常组成复合杂合子,为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75.
报告1例结节性痒疹并发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男,38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2年余就诊。体格检查:左颈部可触及一0.5 cm×1 cm淋巴结,右颈部一3 cm×3 cm淋巴结,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米粒至黄豆大褐色丘疹、结节,触之坚硬,结节周围皮肤色素沉着,部分呈苔藓样变。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结节性痒疹改变。右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淋巴组织高度增生伴异形大细胞。右颈部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CD30(+),CD15(+),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背景FDC网CD21(+),CD23(+)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CD123散在(+),CD3(+),CD5(+),CD19(+),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符合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于当地行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氮烯唑胺)方案化疗2个月后皮疹较前消退,瘙痒基本缓解。 相似文献
76.
78.
[摘要]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和大斑片样副银屑病中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态和其蛋白的表达对其分型的相关性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14例蕈样肉芽肿和4例大斑片样副银屑病石蜡蜡块组织中P16INK4a蛋白及P16INK4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蕈样肉芽肿中14例中有9例少量表达P16INK4a蛋白,10例P16INK4a甲基化阳性,大斑片样副银屑病4例中有1例少量表达P16INK4a蛋白,4例全部P16INK4a甲基化阳性。蕈样肉芽肿组和大斑片样副银屑病组之间以及蕈样肉芽肿各组之间的蛋白表达和甲基化状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蛋白的表达和蕈样肉芽肿的分型可能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双循环(肺循环及体循环)灌注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及预判提供指导。方法对58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容积灌注扫描,最后经病理证实腺癌22例,鳞癌16例,小细胞癌9例,良性者11例;其中病理得到分化程度31例。采用双入口模式对其进行后处理分析分别得到病灶的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血流灌注指数[PI=PF/(PF+BF)]。采用LSD两两比较考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各灌注值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肺癌的分化程度与各灌注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腺癌与鳞癌之间的灌注值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值PF、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与小细胞癌,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灌注值PF、BF及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灌注值PI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50,P<0.05),即随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灌注值PI呈增高趋势。灌注值PF及BF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肺腺癌与肺鳞癌的P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PI值高于鳞癌;肺癌的分化程度与其灌注PI值呈负相关。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癌的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的临床预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托珠单抗注射液是一种人源化抗人白细胞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制剂,在我国已获批用于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因原研产品分子保护专利已到期,该品种已成为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热点之一.目前,境内外尚无托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上市.本文将从审评视角探讨该品种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点,以期为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