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物穿刺术细胞学诊断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直接穿入患者甲状腺肿块,在肿块内多方向抽取0.05~0.10 mL成分,涂片、镜检。
结果:303例甲状腺肿物的穿刺细胞学检查中,良性病变247例,其中急性炎症14例,临床诊断12例,符合率85.7%;亚急性炎症24例,临床诊断25例,符合率96.0%;慢性炎症67例,临床诊断66例,符合率98.5%;甲状腺肿24例,病理学诊断26例,符合率92.3%;甲状腺腺瘤78例,病理学诊断78例,符合率100%。甲状腺癌56例,病理学诊断56例,符合率100%。
结论:细针穿刺术方法简单,容易掌握,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诊断结果,患者痛苦小、易接受,本方法可与病理学诊断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16例(胃癌组)及同期收治的胃良性病变25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两组的FIB浓度;化学发光仪测定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12—5(CA12—5)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IB水平胃癌组较良性病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转移组较未转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水平与CA12—5、CA72—4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4、P=0.031)。[结论]FIB与胃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含量在术前可以作为预测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表达及变异,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以Rac1mRNA为标志基因,用RT-PCR方法检测66例患者胃癌组织、癌旁组织、11例胃良性病变中Rac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PCR-SSCP方法显示Rac1基因存在的变异。结果66例胃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中Rac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2%、27.27%,两组差异显著(χ2=39.6,P=0.001)。11例胃良性病变中无Rac1 mRNA的表达。胃癌组织中Rac1 mRNA平均表达水平(Md=1.641,Q75=1.9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d=0,Q75=0.0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转移组、微转移组和转移组中Rac1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22%、88.67%和92.86%,三组差异显著(χ2=25.165,P=0.000)。微转移和转移组中Rac1 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三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4.577,P=0.0007)。Rac1在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的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份超水平表达Rac1的PCR产物在非变性胶中出现了明显不同的染色区带,表明它们的Rac1表达产物存在基因变异。结论Rac1 mRNA的高表达以及变异与胃癌临床病理表现密切相关,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6.
紫草萘醌组分制剂逆转可移植肿瘤的免疫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草萘醌组分可溶性提取物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紫草萘醌醇提物制备成可溶于水的微乳液(LE)制剂,给荷瘤模型小鼠灌胃;皮下接种HepA22肝癌细胞或S180肉瘤细胞制作荷瘤模型;观察其生存时间、瘤重和免疫学指标.结果:荷瘤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以及NK细胞毒、ConA诱导淋转和IL-2生成能力明显降低,胸腺皮质和脾脏生发中心严重萎缩;应用LE阻止荷瘤动物免疫器官形态改变的发生;提高其脾细胞免疫功能.结论:紫草萘醌组分制剂抑制可移植肿瘤原位增殖,逆转荷瘤对小鼠免疫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WHO淋巴系肿瘤新分型的可行性,使从事细胞形态学及肿瘤细胞学的实验诊断医生尽早掌握WHO建议的淋巴繁肿瘤分类方案。方法 依据WHO建议的淋巴系肿瘤分类方案,对经骨髓细胞学诊断的36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浆细胞性白血病(PCL)、毛细胞白血病(HC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NHLCL)进行重新回顾与评价。结果 WHO关于淋巴系肿瘤的分类遵循了REAL分类的原则,联合应用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特征及临床特征来界定病种:①将FAB分型中的ALL和CLL归类于淋巴瘤,并认为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②取消了ALL中Ll、L2、L3三个亚型,并不再使用这些名词;③将淋巴系肿瘤分为B细胞肿瘤、T和NK细胞肿瘤以及霍奇金淋巴瘤三个部分;④WHO新分型中注重了临床表现,将以往的NHL分为播散性/白血病性和淋巴瘤性两种病变。结论 虽然WHO的淋巴系肿瘤新分类标准仍较复杂多样,并给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学及肿瘤细胞学检查的实验诊断医生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是其分型对淋巴系肿瘤的诊断标准、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从分子水平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进行诊断分级,评价胃癌临床分期及预后。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以细胞角蛋白18(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对照组良性病变淋巴结20枚,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0)199枚。结果 ①对照组良性病变淋巴结中无CK18mRNA表达,与病理符合率100%。胃癌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99枚淋巴结中有CK18mRNA阳性表达34枚,阳性率17.1%。②胃癌淋巴结微转移(LMM)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浸润(T)呈正相关。结论 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18mR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9.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老年肺癌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AI)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找到靶动脉后按3种药物配合分别注入化疗药物,观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①本组101例老年肺癌总有效率为90.10%,中心型肺癌的有效率为81.80%,周围型肺癌为65.71%。②有肺外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为70.21%,无转移者为61.11%。③不同化疗药物配合对疗效的影响分别为56.09%,44.14%,52.88%。④肿瘤供血有侧支循环形成者疗效为85.70%,无侧支循环者为65.30%。⑤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影响,少血管型为45.81%,中血管型为65.63%,多血管型为75.55%。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化疗;其疗效与癌肿发生部位、组织类型及癌肿供血等因素有关,而与化疗配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总结老年贫血骨髓像的特点 ,明确老年贫血的病因。方法 1 2 0 0例贫血患者分为老年组 (≥ 60岁 )和对照组 (<60岁 ) ,每组各 60 0例。行骨髓穿刺术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同时做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1 )红细胞减少时其减少幅度老年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红细胞在正常范围时老年贫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 (2 )老年贫血患者 ,轻度贫血时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1 ) ,在中度与重度贫血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3)老年人贫血伴有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者占 65.0 % ,对照组占 59.3% (P<0 .0 1 )。结论 (1 )老年人贫血骨髓增生以减低为多见。 (2 )贫血病因以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为主。 (3)病因为急、慢性白血病时 ,常为少见类型的低增生性白血病。 (4)临床表现虽为贫血 ,但真正的病因可能是恶性肿瘤。 (5)骨髓细胞学是老年人贫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 ,能够对 96.3%的老年人贫血的病因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