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例1.男性、61岁。住院号97944。因进食有阻塞感二年而入院。各项理学检查及化验均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检查,见心脏左后方有一直径约8cm的圆形肿物,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压迫食管向右后移位变形,但无梗阻。手术见心脏后方,降主动脉前方有8×5×4cm囊性肿物,质软,无波动,内为褐色粘稠状液体,腔内呈分隔状。病理:见囊壁表面光滑,内面有条索状乳白色隆起,形如粘膜皱襞两条。诊断:纵隔食管囊肿。  相似文献   
32.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用于肺癌的诊断方法较多,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其中最常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6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标本48例,可疑恶性胸腔积液22例,良性胸腔积液20例;胸腔积液经离心沉淀后,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TF1和p63的表达。结果 TTF1只在肺腺癌中表达。p63只在肺鳞癌中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常规细胞学联合检查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71.1%,较单纯细胞学检查阳性率(53.3%)有提高(P0.05)。结论 TTF1和p63可用于鉴别胸腔积液中的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以及判断肿瘤细胞的来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辅助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4.
76例苯中毒患者末梢血像及骨髓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薇  郑玉梅 《吉林医学》1995,16(2):97-97
76例苯中毒患者末梢血像及骨髓像观察续薇,王军荣(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130021)郑玉梅(农安县医院130200)我院从1994年3月至7月陆续诊治苯中毒患者7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患者全部为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车间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互渗式整合培养在检验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做法及有效性,提高检验医师整体素质。方法将理论、实践、前沿、持续改进整合互渗,即按照《细则》要求制定轮转方案、轮转计划、小讲课计划、及技能培训计划,整理疑难病例供讨论学习,指导住院医师签发检验报告及形态学诊断报告,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住院医师与带教教师互评,鼓励住院医师参加省市级继续教育。设计能力评估量表,包含德、勤、能、技四方面共25项,对住院医师个人整体素质进行评分。结果住院医师在检验科22个月内完成血液、体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诊断、细胞遗传7个亚专业共24个岗位的培训,参加:1)小讲课85次:内容涵盖检验原理、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仪器操作、形态学识别、结果报告等,并接受培训后考核;2)技能培训103次:血涂片制备、尿沉渣镜检等;3)疑难病例讨论75次;4)出科考核8次:7次专业组考核和1次年度考核;5)签发报告1000余份,其中形态学报告50余份;6)能力验证及性能验证多次;7)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工作;8)临床沟通6次;9)省市级学术活动3次。能力评估均能达到合格,丢分主要为科研和论文。结论根据培养目标并建立整合互渗的系统培养方案,更有利于检验住培人员的人才培养和检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二肽蛋白酶(dipeptidylpeptidaseIV)活性及抗CD26/DPIV抗体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IV酶活性以及抗CD26/DPIV抗体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6分子在T细胞上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血清中抗CD26/DPIV抗体的存在。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IV酶活性低于健康人;患者体内存在抗CD26/DPIV抗体,并且与DPIV酶活性呈负相关;患者的抗SSB抗体水平与DPIV酶活性呈负相关;79%的人活化T细胞表达CD26分子;患者体内的抗CD26/DPIV抗体水平与健康人体内的无差别,但患者之间的抗体水平有差别,而健康人之间的抗体水平则无差别。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产生的抗CD26/DPIV抗体,抗SSB抗体引起DPIV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建立了检测DPIV酶活性及抗CD26/DPIV抗体的实验诊断检测方法,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妇科细胞病理学TBS诊断——3068例细胞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应用 The Bethesda system(TBS)诊断标准进行细胞病理诊断,结合临床进行正确及时治疗之目的。方法 妇科VCE涂片、巴氏染色、TBS标准诊断报告。结果3068例标本,满意1038例(33.8%),满意但受限制2013例(65.6%),不满意17例占(0.6%),微生物感染107例(3.5%),上皮细胞异常改变91例(2.9%),恶性肿瘤38例(1.2%),正常细胞学886例(29%)。结论TBS诊断标准全面、特异、明确,更加贴近于临床,易于病因治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8.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能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具有生命调节能力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胃癌患者外周血等体液中存在miRNAs,且表达水平随疾病变化而变化,并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体液中miRNAs(即循环miRNA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应用于胃癌的诊断。该文就循环miRNAs的检测技术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Tiam1基因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1]).我们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CR,RTFQ-PCR)方法,检测了24例病理诊断为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99枚淋巴结的CK18 mRNA拷贝数,同时检测了患者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水平,以探讨RTFQ-PCR测定CK18表达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明确胃癌淋巴结CK18 mRNA表达与胃癌组织Tiam1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老年肺癌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AI)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找到靶动脉后按3种药物配合分别注入化疗药物,观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①本组101例老年肺癌总有效率为90.10%,中心型肺癌的有效率为81.80%,周围型肺癌为65.71%。②有肺外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为70.21%,无转移者为61.11%。③不同化疗药物配合对疗效的影响分别为56.09%,44.14%,52.88%。④肿瘤供血有侧支循环形成者疗效为85.70%,无侧支循环者为65.30%。⑤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影响,少血管型为45.81%,中血管型为65.63%,多血管型为75.55%。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化疗;其疗效与癌肿发生部位、组织类型及癌肿供血等因素有关,而与化疗配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