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初步探讨11C-PIB和18F-FDG联合脑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额颞痴呆(FTD)鉴别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难以鉴别为AD或FTD的患者,行11C-PIB及18F-FDG PET联合脑显像。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 老年人为对照组,行18F-FDG PET脑显像。18F-FDG结果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基于体素水平分析,行2个样本t 检验,P < 0.001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选取11C-PIB廓清及滞留情况对比明显的55~60 min图像进行视觉分析,PIB阳性 定义为双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及皮质下结构PIB放射性滞留较白质为著,小脑PIB廓清。PIB阴性定义为大脑皮 层及皮质下结构、小脑无明显PIB滞留,仅在脑白质走行区少量放射性滞留。结果 18F-FDG与11C-PIB PET脑显像 示典型AD图像5例,双侧颞-顶联合皮质区、楔前叶及后扣带回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PIB阳性。典型FTD图像2例, 双侧额叶、前扣带回及双侧皮质下结构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PIB阴性。3例患者经18F-FDG脑显像仍难以鉴别,但 11C-PIB脑显像提示AD 2例,FTD 1例,并且经5~6个月随访证实。结论18F-FDG和11C-PIB联合脑显像能为AD及FTD 鉴别诊断提供双重的影像学依据,尤其是在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相互重叠时,11C-PIB显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相似文献   
72.
James Parkinson医生于1817年首次描述帕金森病的概念、病程和特征性临床症状,直至1877年Jean-Martin Charcot医生方命名其为帕金森病并广为熟知。Frederic Henry Lewy于1912年在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元中检出一种特殊的异常蛋白小体,至1919年Konstantin Tretiakoff将其命名为路易小体,认为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是黑质,医学界方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特征有所了解。1867年Leopold Ordenstein医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流涎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并予颠茄生物碱治疗,开创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陆续发现帕金森病患者黑质、蓝斑等神经核团存在路易小体,逐渐明确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特征。Arvid Carlsson和Isamu Sano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组织多巴胺缺乏,从而研发出左旋多巴药物。帕金森病的历史已近200年,以此为基础,我们期待很快能够看到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变性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获得性知识丧失,直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丧失为特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医疗卫生问题。AD 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原因。
自20 世纪初(1906 年)Alzheimer 医生首次报告1 例51 岁女性病例以来,AD 载入医学史册已近110 年,该病的发现为人类了解痴呆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2014 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44.40×106 例痴呆患者,每年新增病例约7.70×106 例,平均每4 秒即新发1 例(脑卒中为每7 秒新发1 例);全球痴呆病例数约20 年增加1 倍,至2030 年将达到7.56×106 例、2050 年高达135×106 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3 年,全球约有62% 的痴呆病例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截至2050 年,将有71% 的患者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老龄化进展最迅速的是中国、印度,以及南亚、西太平洋地区。2010 年,ADI 报告全球每年用于痴呆的治疗和护理费用超过604×109美元,但迄今尚无有效治愈或控制病情进展的方法。本文讲讨论AD 的最新进展和展望未来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癫痫患病率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痴呆与变性病专病数据库中AD患者,统计AD合并癫痫的患病率,分析神经心理学评估特点、临床发作表现、脑电图特征等,并与不合并癫痫的A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376例AD患者中11.4%合并癫痫。其中4.0%患者出现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早于AD确诊时间,7.5%在AD确诊后出现。AD患者中首次出现癫痫年龄为(59.8±19.9)岁,确诊为AD年龄为(62.8±6.6)岁。癫痫类型多为局灶性发作(65.1%),脑电图表现多为局灶慢波(69.8%)及局灶癫痫样放电(23.3%)。合并癫痫AD患者较不合并癫痫AD患者确诊AD时间提前8年。结论癫痫在AD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率,癫痫可能是认知损害进展为AD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癫痫及认知损害可能对延缓痴呆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纪勇  艾林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1):1159-1165
正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数是一个或多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病理性积累,与聚集的蛋白质相关。既往唯一确定诊断方法是尸检(神经病理)来确认这些异常蛋白质沉积或病理变化的存在。尸检或活检发现这种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诊断疾病的必要条件。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确诊,即在疾病的不可逆性改变之前可能会得到更好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痴呆患者随访依从性及照料者照料现状,探索照料者因素与痴呆患者随访依从性的相关性及其他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痴呆患者285例,对患者随访(180±7)d,根据完成随访与否分为随访组和失访组,对两组患者及主要照料者进行连续观察,包括确定患者痴呆类型、疾病严重程度,调查痴呆患者照料现状及照料者相关因素等。统计随访者及失访者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随访依从性的因素。结果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为153例(53.68%),失访者为132例(46.32%)。对可能影响随访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不仅患者文化程度、患者病程、抗痴呆药物治疗为独立相关因素,照料者的文化程度、是否单独照料者也分别是影响痴呆患者随访依从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我院入组研究的痴呆患者中重度认知障碍患者所占比率高,患者随访依从性良好率不高,照料者因素中照料者文化程度、是否单独照料者与随访依从性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77.
纪勇  艾林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1):1131-1133
正基于生物学标志物,目前用于研究目的,由(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AA)近期发布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最新诊断框架(NIA-AA Research Framework),简称AT(N)诊断框架,即通过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蓄积沉积和tau蛋白异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中药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其化瘀与理气组方对模型大鼠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分模型对照组、维甲酸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化瘀组方、理气组方治疗组,并以正常大鼠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相应药物干预;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大鼠胃黏膜p16基因甲基化状态;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Western blot检测p16在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胃黏膜异型增生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均为33.33%(6/18),高于正常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312);化瘀和理气治疗组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为0.00%(0/15);m RNA(P<0.001,P<0.001)和蛋白表达(P<0.05,P<0.01)水平两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解毒化瘀健脾中药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其化瘀与理气组方中药均对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p16基因具有一定的去甲基化作用,并能显著增加其转录与蛋白翻译水平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80.
对食管癌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观察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6例,按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分为2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