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氯胺酮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儿童心率变异(HRV)的影响。 方法选择5~6岁的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氯胺酮组(n=23)患儿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咪达唑仑组(n=21)患儿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mg/kg。两组患儿维持自主呼吸。监测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用药前后HRV参数,包括总功率(TP)、低频段(LF)和高频段(HF),计算LF和HF的标准化值nuLF(LF/TP×100%)和nuHF(HF/TP×100%)。结果氯胺酮麻醉后TP和HF降低(P<0.05),LF变化不明显,nuLF由(63±16)% 升至(71±13)%(P<0.05),nuHF由(32±15)% 降至(21±13)%(P<0.05)。咪达唑仑麻醉后TP和LF降低(P<0.05),HF无明显改变,nuLF由(65±15)%降至(48±16)%(P<0.05),nuHF由(33±15)%升至(42±16)%(P<0.05)。 结论氯胺酮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儿童HRV产生不同影响,氯胺酮兴奋交感神经活性,咪达唑仑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对野生金荞麦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通过ISSR技术对8个野生金荞麦居群的共9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用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03条清晰条带,其中90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3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74 7,Shannon多样性指数I=0.572 8,遗传分化指数Gst=0.171 8。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43 1~0.384 9和0.684 3~0.954 5。结论 金荞麦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ISSR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03.
<正>伴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其患病人群和增加的速度很快。军队干休所离退休人员由于年龄等因素影响,糖尿病高发病率不容忽视,而所导致的伤残和病死更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因此通过加强糖尿病患者多元化的健康管理,减少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所造成的社会负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负责保障多个干休所以及暂  相似文献   
104.
105.
1 病例资料 本组98例就诊患者中有58例有明显停经史、36例伴不同程度阴道流血、26例伴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年龄在20~50岁之间。嘱病人膀胱充盈后,取平卧位,常规行子宫双侧附件探查并观察盆腔积液情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Cat S-I)影响小鼠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将8周龄野生型小鼠(C57/BL6)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基础饲料饲养基础上再注射5%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at S-I组(n=20)在基础饲料饲养基础上再注射Cat S-I[1 mg/(kg·d)],分别每天1次,共17天。腹腔注射3天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测下肢血流,计算缺血肢与非缺血肢血流面积比;术后第4天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法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水平;术后第7天,取缺血骨骼肌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1)Cat S-I明显抑制下肢血流的恢复。缺血与非缺血下肢血流比值统计结果显示:Cat S-I组小鼠缺血下肢血流恢复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2)Cat S-I组明显抑制毛细血管的形成。术后第14天非缺血骨骼肌中,与对照组比较,Cat S-I组毛细血管形成略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缺血骨骼肌中,Cat S-I组小鼠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Cat S-I组小鼠中,PPAR-γ、p-Akt、p-e NOS和VEGF等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Cat S-I调控缺血性血管新生可能与PPAR-γ激活及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e 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新型抗糖尿病药物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的多重性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以外,DPP-4抑制剂在心脏保护、血管再生、造血恢复、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也表现出了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通过调节DPP-4广泛存在的底物来实现的,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关于DPP-4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已有较多的相关报道。本文首次重点关注DPP-4及其抑制剂在促进血管再生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将来更好的认识该类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HBx基因转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Bx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HBx瞬时转入Hep G2细胞(转染HBx细胞组);以转染空载体细胞组和未转染Hep G2细胞组作为对照。以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肝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转染HBx细胞组的Hep G2肝癌细胞生长较其他两组密集。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HBx细胞组的Hep G2细胞较多处于增殖期(G2期细胞占5.68%)。荧光显微镜图像显示转染HBx细胞组处于增殖期的Hep G2细胞比率为47%,转染空载体细胞组为28%,未转染Hep G2细胞组为25%;转染HBx细胞组Hep G2细胞处于增殖期的比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HBx基因转染能促进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9.
尽管心衰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的益处已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生成还可通过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故ACE抑制剂并不能完全阻止AⅡ的生成,并增加体内缓激肽水平,引起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因此从理论上,ACE抑制剂和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亚型1(AT1)受体的非肽类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更为完全地阻断AⅡ的病理生理学作用,为心衰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对象与方法 20例心功能2~3级(NYHA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病程超过12周,超声证实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40%),并排除近期患瓣膜病、心梗、卒中等疾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的ACE抑制剂:依那普利(20mg/d)或卡托普利(150mg/d)持续应用至少4周的基础上,随机地分为氯沙坦(losartan)组和安慰剂组,双盲加用氯沙坦(50mg/d)或安慰剂,观察联合用药4周、12周后患者的运动耐量、中央及局部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内分泌等指标的改变. 结果联合用药12周后,氯沙坦组和安慰剂组的患者在性别、体重指数、心衰持续时间、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以及用药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氯沙坦组患者收缩压下降6mmHg(0.8kPa),但无显著差别;除安慰剂组4例患者心衰症状加重外,两组在不良反应事件方面并无差别;氯沙坦组比后者运动试验计步得分增加29.8%,总运动时间、平板步行时间等均无差别;静息心输出量、前臂、小腿动脉血流量和右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心房利钠肽等无明显变化.经治疗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无明显差别. 讨论轻、中度心衰患者最大程度地应用ACE抑制剂后,联合应用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是并未观察到联合用药对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中央及局部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内分泌等指标有明显改善.结果提示联合用药并不能为患者带来比单独应用ACE抑制剂更大的益处. (张晓莉曲毅摘王士雯校)  相似文献   
110.
治疗孤立性收缩压高对不同类型脑中风发生的影响   在老年人孤立性收缩压高(SHEP)的临床研究中,证明治疗孤立性收缩压高(ISH), 能减少总的脑中风的发病率,但是不是所有类型的脑中风都能减少,则未有研究。本文研究降压药治疗对各种类型脑中风的作用。共有4736例男女,年龄60岁以上的ISH。随机分为氯噻酮12.5 mg/d(第一步);或加用氨酰心安2.5 mg/d(第一步),或加用利血平0.05 mg/d。(第二步)。治疗组2365人,安慰剂组2371人追访4.5年。治疗组85人患缺血性脑中风, 安慰剂组132人,治疗组相对危险比为0.63;出血性脑中风两组分别为9与19人,相对危险比为 0.46;不明原因的脑中风分别为9名与8名,RR为1.05。缺血性脑中风中4个亚型:腔隙性梗死分别为23与43名RR=0.53,栓塞性为9比16,RR=0.56;动脉粥样硬化性,13比13,RR=0.99。不明原因的40比60,RR=0.64。治疗效果对出血性脑中风出现最快约1年左右就有效;对缺血性脑中风到治疗后2年才见效。结果:降压治疗可减少出血性及缺 血性脑中风发生率。降压达标时,脑中风的减少才能达到明显效果。   JAMA,2000,284:465   阿司匹灵用于一级预防脑中风及其他主要血管事件   已有报告证明阿司匹灵(AS)能减少缺血性脑中风25%。但对无临床症状的人,阿司匹灵的预 防效果如何则不明确。本文荟萃分析5个大规模一级预防试验结果,共有52251人随机参加,阿司匹灵75~650 mg/d;追访4.6年,每年脑中风率为0.3%。研究发现,AS对脑中风预防无明显作用(RR=1.08)。但对心梗有明显预防作用(RR=0.74)。AS用后颅内出血增加,RR=1.35, P=0.03。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AS副作用相似。结论:AS对脑中风的 作用,依服药者有无明显脑血管病变而定,这一点与AS对心梗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都有明显作用的情况大不相同。   Archive of neurology,2000,57-326   工作紧张对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度的影响   已经证明工作紧张是心血管的危险因子之一。本文目的研究这一关系能否用工作紧张对心血管的反应性有影响来解释,或者是工作到休闲时心血管反应恢复延缓所致。共有109名男性白领阶层工作人员参加,平均年龄47.2±5.3岁,观察2个工作日,一个休闲日的ABPM,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工作紧张度按Siegrists模型判定,如:(1)高度不平衡,工作量很大,报酬很低;(2)过度用心,高度不平衡引起工作日心率快。工作日之后心率也快,工作日SBP较高,休闲日SBP也高。3个监测日的迷走神经张力均较低(用心率变异性测定)。Logistic回归证明HR的危险比为1.95,迷走神经张力降低的危险比为2.67,两者都与 轻度高血压独立相关。结果:工作紧张会引起心率快、SBP高、迷走张力下降。   Am J Hypertens,2000,13:2251   严重肥胖患者明显减肥后可使静息与运动血压下降   肥胖常与高血压并存,减肥可下降静息BP。但对进行运动时的作 用尚未有人研究。19名过分肥胖患者(4名男性),年龄41±2岁,BMI 43±0.9 kg/m2,参加研究。用胃成形手术治疗减肥前后、静息、踏车运动(踏车运动量50与25 W)后血压变化。研究证明:手术使体重下降28%,BMI减到31.5、静息及运动后BP、HR都明显下降,静息血压从 133±4/87±3 mmHg降到115±4/77±2 mm Hg(P<0.001)。 运动血压峰值从181±8 /98±4降到162±6/83±5 mmHg(P<0.001)。结论:明显减肥可使静息及各个运动强度的SBP下降。胃成形术应当做为一个选择治疗手段,适用于一般疗法无法控制的严重肥胖高血压病人。   Hypertension,2000,35:880.   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效果比较   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对健康的效果还不清楚。运动后体重未减的健康效果如何也不清楚。本 文研究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独立效果,即对皮下脂肪、腹内脂肪、骨骼肌量、胰岛素敏感性等 的作用。52名肥胖人,体重指数31.3±2,腰围平均110.1±5.8 cm,分成4组;饮食减肥组 、运动减肥组、运动不减肥组、对照组。共观察3个月。结果:两个减肥组体重下降7.8 kg( 8%),对照组及运动不减肥组,体重无变化。与对照组相较,两个减肥组做运动试验最大耗氧 量减少16%,运动减肥组总脂肪量比饮食组多减1.3 kg。腹部、皮下、腹腔内、腹腔脂肪/皮 下脂肪比,都有类似变化。运动后未减重组,腹腔的脂肪也减少,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浓度(包括空腹与服葡萄糖后)无变化。葡萄糖使用率在饮食组为5.6 mg/kg骨骼肌/min,运动 组 为7.2 mg/kg骨骼肌/min,两组比较无区别。但较对照组及运动后体重不减组明显为高( P<0.001)。结论:通过运动组不限制每日食物热卡量也能明显减肥(特别是腹部肥胖),也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运动后即使体重不减,腹部脂肪也有明显减少,还可以防止体重继续增加。   Ann of Internal med.2000,133:92.   低度炎症与冠心病   本文研究4种炎症血内指标与冠心病关系,在英国18个小镇居民中进行病例对照比较。从5661男性40~59岁中观察15~20年。共有506名男性因冠心病急性心梗发病或死亡,观察血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A蛋白,血清白蛋白与白血球细胞计数。把这些指标的浓度分成三等 :高、中、低。发现高组与低组相较,冠心病OR为2.13,血清淀粉样蛋白的OR为1.65,白细胞计数的OR为1.12,白蛋白的OR为 0.67。这些指标与幽门螺旋菌,肺炎衣原体IgG滴度,血浆总半胱酸浓度无关。急性期这些指标相互关系十分明显(P<0.0001)。结论:某些与幽门螺旋菌,肺炎衣原体感染等无关的慢性感染可能与冠心病有关。   BMJ,2000,321:199.   2型糖尿病人高血压及降压治疗的优缺点   过去有研究认为利尿剂,β阻滞剂会诱发2型糖尿病。但有的研究结果却否定这种说法,其原因多因为数据不足,复杂因素太多。本研究12550成人45~60岁,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服用利尿剂,β阻滞剂后3年及6年各检查一次血糖。对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肥胖度、家庭史、体力活动度、伴发病等都进行了矫正后发现,用利尿剂的高血压病人,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仅为0.91(9.5%可信度为0.71~1.13)。用ACEI、钙拮抗剂的高血压病人,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度也不高,只有用β阻滞剂,发生糖尿病的RR为 1.28 (95% 可信度为1.04~1.57)。结论:利尿剂不会使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诱发糖尿病,β阻滞剂是有些增加糖尿病的危险,但这一轻度危险应当与该药良好的预防心血管危险作用权衡利弊,斟酌应用。    New England J of Med,2000,342:905   慢性心衰(CHF)病人体育运动锻炼对左室功能与周围血管阻力的作用   CHF病人进行体育锻炼可通过加强血管内皮功能,骨骼肌的有氧代谢,和改善工作能力,但 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未肯定。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体育锻炼对平均70岁左右,LVEF平均仅为0.27。病人随机安排2周在医院内踏车运动,每次10分钟每天4~6次,以后回家6个月做 踏车运动,每天20分钟,运动量达到70%最大耗氧量。37例做运动试验,36例作为对照。结果:6个月后,运动组的NYHA心衰分级明显改善。LVEF对照组为0.30,运动组为 0. 35 运动时周围血管阻力(TPR)在运动组下降15 dyne/s/cm-5, 对照组则增加为43 dyn e/s/cm-5。 每搏搏出量运动组增加14 ml,对照组增加l ml。LVEDV:运动组减少4 m m, 对照组增加1 mm 。   JAMA,2000,283:3095   组织型溶纤酶元激活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静脉内注射组织型溶纤酶元激活剂(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尚未肯定。本文 研究3948名急性缺血性脑中风(ICH)中70名(1.8%)接受t-pA的效果,住院病死率为15. 7%。未用t-pA组为5.1%。结论:用t-pA治疗ICH效果并不好。   JAMA, 2000,283:1151   静脉注射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   本文总结前瞻性,多中心研究389名,平均年龄69岁,55%为男性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接受t-pA的疗效。平均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为2小时44分。入选时脑中风指数(NIA)为13。30 天病死率13%。治疗后30天,35%病人疗效良好,43%病人功能恢复到不需人护理。3天t-pA治疗后,13名病人(3.3%)有症状性脑内出血的副作用,7名死亡。28名(8.2%)有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没有按照原治疗方案的病例高达127名(32.6%)包括:发病后3小时还做t-PA治疗、在t-pA治疗24小时内用抗凝剂、SBP>185 mm Hg等,还使用t -pA治疗。多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较好的病人因素是:基础状态脑中风指数就较低、CT 没有特殊的异常、年龄85岁以下、血压(平均压)较低等。结论:本研究认为在全 美国进行多中心研究,t-pA 治疗ICH疗效良好、颅内症状性脑中风的副作用可以达到一个 比较低的水平。   (编者按:两篇用t-pA治疗有不同结果的论文,集中在一起以供参考)   JAMA, 2000,283:1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