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SIA)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调整和实施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合肥市社区疫苗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作为研究点,分析8月龄~14岁儿童SIA前后麻疹抗体水平。SIA前后分别调查儿童340名和348名,应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SIA前后麻疹流行状况。结果合肥市适龄儿童MV总体接种率为98.04%。SIA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上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38%。1~4岁组、≥3次免疫史者GMT分别为最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次免疫史者抗体保护水平低。2010年麻疹发病率为0.81/10万,较2009年下降91.86%,发病年龄以婴儿为主,≥2次免疫史者病例构成比最低。结论在麻疹逐渐减弱流行阶段,需要规范适龄儿童首剂次、2剂次MV常规免疫,开展必要强化免疫,加强免疫规划和病例监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早期微骨孔显微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注射疗法及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诊断明确的肌筋膜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注射疗法治疗;IS组:采用注射疗法加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HRV)的频域变化,低频LF、超低频LLF、高频HF、低高频比LF/HF及心率变异指数HR-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疗效并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①HRV频域指标组内比较:LF、LLF、HF以及HRVI治疗前舆治疗后1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5min、10min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LF/HF治疗前与治疗后5min、10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1、5、10min,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②组间比较: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I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VAS降低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③回访病例中,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疗法以及复合小针刀疗法均可有效改善肌筋膜疼痛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注射疗法复合小针刀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9年5月收治8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临床表现血尿8例,腰痛7例,腹部包块1例.B超检查8例,IVU检查8例,CT检查4例.术前诊断为肿瘤3例,诊断为肾结石5例,结石术中发现肿瘤并经冰冻病理确诊2例.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4例、单纯性肾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术1例.结果 8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中分化6例,高分化和低分化各1例;pT1 1例,pT2 1例,pT3 3例,pT4 3例;淋巴结转移2例.获随访7例,失访1例.术后生存时间2~42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患者均死于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常合并结石,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术后短期内易复发转移,预后极差.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October 1991 to May 2009 of eight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hematuria (eight cases), pain (seven cases) and abdominal mass (one case). All patients underwent B-ultrasound and IVU examination and four cases underwent CT scan. Three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a tumor before surgery. Five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renal calculus, two of the five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were performed in four cases, nephrectomy in three cases and palliative resection in one case. Results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revealed that six cases were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one case was well differentiated and one case was poorly differentiated. Two cases had stage pT1/pT2 and six cases had stage pT3/pT4. 2 cases had region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 Seven cases were followed-up. All patients died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The median tumor specific survive time was six months (range from two months to 42 months). Conclusion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is often occurs concurrently with urolithiasis which could lead to difficulty in diagnose before operation. As the 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advanced stage diseas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tended to early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nd the prognosis was very po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研究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治疗腰椎Ⅱ度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诊断腰椎峡部裂Ⅱ度滑脱并行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进行评估,其中34例接受Mis-Tlif手术,23例接受Open-Tlif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评估患者疼痛、功能、滑脱复位率及融合率。结果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Open-Tlif组(P<0.01)。Open-Tlif组出现2例硬膜囊损伤、3例下肢麻痹、2例伤口感染,Mis-Tlif组出现1例硬膜囊损伤、2例下肢麻痹、无伤口感染,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pen-Tlif组(P=0.032)。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Mis-Tlif组术后2 d及末次随访均低于Open-Tlif组。两组患者术后腿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滑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en-Tlif与Mis-Tlif均能有效治疗腰椎Ⅱ度峡...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激活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全身炎症反应.LPS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 对新近提出的“LPS受体簇”理论和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MaxiK)在LPS信号识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 LPS与CD14结合后,不同的信号分子在脂质筏内聚集,LPS被释放到脂质双分子层,并与由多种受体分子组成的受体簇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细菌刺激,形成了不同的LPS受体簇.MaxiK通道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早期即被激活.并且以IκB-α/NF-κB为中心的促炎症反应依赖MaxiK的功能.趋向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LPS受体簇在细胞膜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确切分子机制,以及组成受体簇的几种蛋白分子在刺激识别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身麻醉分为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药用药方法多为分次用药或恒速注入,分次用药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另外由于药物时量相关半衰期随用药和时间不断变化,用药时机很难掌握;恒速注入短时间内血药浓度不能达到稳态,效应部位浓度上升更慢,药物起效慢,持续恒速滴注在后期血药浓度仍会不断上升。单次诱导与恒速滴注相结合的方法虽解决了诱导慢的问题,但血药浓度、效应部位浓度不稳定的缺点仍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8.
合理降低西药房药品损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1,8(5):366-367
<正>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医院必须走优质高效低耗之路,医院西药更应该适应市场经济。药品损耗反映药房药品的管理水平,如何加强药品的规范管理,使药品的损耗率降到最低限度,力争获取最好的效益,笔者谈一下这些年积累的点滴体会。 1.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医技科室,药品是医院开展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病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西药管理水平的高低,应加强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U0126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μmol/L)的U0126处理HL-60细胞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形态,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生存素(Survivin)、p21和p27表达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5、10、20μmol/L的U0126处理HL-60细胞24、48、72 h,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抑制率(P0.01),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r=0.421、0.478)。与0μmol/L比较,5、10、20μmol/L的U0126能使细胞核发白,致密浓染,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PCNA、Survivin及p-ERK1/2表达均下调(P0.01),p21与p27表达均上调(P0.01)。结论:U0126能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泪管的CT解剖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正常成年人应用螺旋CT行头部容积扫描,然后经工作站做多平面重建及容积成像,测量鼻泪管相关数据,并与尸头测量结果比较;比较两种重建方法应用,观察鼻泪管与周围结构关系.结果 多平面重建后鼻泪管上口径为(3.68±0.85)mm,中口径为(4.94±1.36)mm,下口径为(7.30±1.73)mm,长度为(14.27±1.14)mm,后壁厚度为(1.15 ±0.33)mm,内壁厚度(1.06 ±0.43)mm,骨性鼻泪管与硬腭水平线的夹角为(112.74±7.05)°.鼻丘、前组筛窦和鼻泪管的位王关系恒定,鼻泪管位于鼻丘气房外下方、前组筛窦的前方.结论 三雏重建为临床鼻泪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多平面重建和容积成像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