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牙龈反复出血疼痛3个月余,于2010年11月2日来院诊治。患者近3个月余出现牙龈反复出血疼痛,逐渐加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口腔溃疡",经局部用药,全身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未见好转。15d前出现右侧面颊部肿胀,偶有发热,最高达38℃,近期无体重下降。我院以牙龈溃疡原因待查收院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22.
生长激素治疗大鼠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及其对阴茎神经纤维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长激素对糖尿病 (DM)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过程中 ,通过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纤维组织中nNOS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其作用机理。将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 4组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 (STE)建立DM动物模型 2 8只 ,然后分治疗组1 4只 ,给予生长激素治疗 ;对照组 1 4只 ,不治疗只注射柠檬酸缓冲液 ;空白组 1 0只 ,注射柠檬酸缓冲液 ;正常组 1 0只 ,不进行任何处理。各组分别于第 4周、第 8周处死动物 ,取阴茎用免疫组化用SP法观察阴茎组织中神经纤维n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糖尿病导致阴茎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减少 ,nNOS表达下调可能是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局部使用生长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近10年来32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11例保留面神经腮腺全切术,4例因面神经受累切除面神经,2例术中行面神经重新吻合术,7例行颌下三角清扫术,6例腭部行部分骨切除术;有14例行颈淋巴清扫,18例进行术后放疗。结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前应该仔细询问检查,避免与多形性腺瘤混淆,尽量采用术中快速冰冻来明确诊断、术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联合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阻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性细胞系(SACC-LM)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CC-LM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组和Genistein组,应用Transwell小室通过平均穿膜细胞数观察Genistein 对SACC-LM细胞侵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钆贝葡胺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微小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钆贝葡胺增强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微小肝癌病灶复发结果。记录DSA、钆贝葡胺增强MRI诊断微小肝癌病灶复发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效能。【结果】TACE术后,85例HCC患者中有41例(48.2%)患者经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为复发微小病灶。DSA、钆贝葡胺增强MRI诊断分别显示38例、39例为复发微小病灶。DSA诊断复发微小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7%、100.0%,钆贝葡胺增强MRI诊断复发微小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钆贝葡胺增强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1、0.778,DSA与钆贝葡胺增强MRI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02。【结论】DSA、钆贝葡胺增强MRI诊断肝癌TACE术后复发微小病灶效能相似,可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探讨局限型进展期胃癌患者肠道细菌移位与恶液质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预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恶液质患者6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胃癌非恶液质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5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细菌DNA片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所有入选对象随访两年,计算两年生存率。结果恶液质组细菌移位发生率(15/60,25.0%)显著高于非恶液质组(4/50,8.0%,P=0.019)和健康对照组(0/55,0.0%,P=0.000)。细菌移位阳性的恶液质患者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水平均显著高于细菌移位阴性的恶液质患者(P=0.012、P=0.003、P=0.036、P=0.017)和细菌移位阳性的非恶液质患者(P=0.011、P=0.034、P=0.000、P=0.022),并且其两年生存率明显低于细菌移位阴性的恶液质患者(P=0.023)。胃癌患者CD3^+ T、CD4^+ T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 T/CD8^+ T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3、P=0.031、P=0.016、P=0.041),CD8^+ 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8)。结论肠道细菌移位可能与局限型进展期胃癌患者恶液质的发生有关,并影响恶液质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9.
30.
【摘要】 目的 分析乙状结肠全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12例,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乙状结肠全去带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8.6个月。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 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仅1例出现单侧输尿管反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1例(91.7 %),夜间尿失禁2例(16.7 %),1例可通过夜间唤醒控制。新膀胱容量220~550 ml(平均350 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15~55 cm H2O(平均35 cm H2O,1 cm H2O = 0.098 kPa)。结论 乙状结肠全去带原位新膀胱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原位排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