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44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71.
卫生部决定2001年开始在我国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鉴于国内在推广ICD-10中存在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卫生部《2001年全国卫生统计工作要点》,保证各地按卫生部规定的统一标准使用ICD-10,以期收集到准确的信息数据。经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批  相似文献   
572.
心血管病是长期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其死亡人数占据我国疾病首位。做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筛查出心血管病中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首先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和总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评定为心血管病高危个体的进行强化干预;对于中危个体,如年龄<55岁且10年风险为中危的个体再进行心血管病余生风险评估,并结合风险增强因素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心血管病高危个体,以制定干预措施。生物标志物异常作为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医学工作者对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的意识,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汇总国内外临床指南及最新研究证据,总结生物标志物用于体检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证据和路径,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总结了可用于以及潜在可用于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重点归纳了基于两种证据质量高的生物标志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和B型利钠肽的心血管健康筛查路径,并概括了相应的心血管病风险管理与干预措施,旨在促进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心血管病风险筛查和健康管理,为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73.
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组织省内医院管理专家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他们的经验。我们认为,该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对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普遍指导价值,现将调查报告刊登在此,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74.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了WTO,又胜利地召开了党的十六大。众所周知,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要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就要树立“大质量”观点,大力倡导和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激发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改进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简称QC小组)活动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和体现先进产业文化的一种形式。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了在医药行业内自觉、扎实、健康、有效地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提高医药产品质量,应对入世,增强医药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75.
576.
科技文稿的作者应是 :(1)参与选题和设计 ,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2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修改 ,在学术界进行答辩 ,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 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 ,仅对科研设计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稿中的各主要结论 ,均必须至少有 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稿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 ;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 ,应征得体人同意 ,并附证明信。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 ,排序应在投…  相似文献   
577.
578.
医院无线局域网布署规程(草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在确保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向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最主要的工作目标之一。这促使医疗系统探索新的途径来提高效率、准确性、减少医疗事故,同时保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全球的医疗系  相似文献   
579.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是一个新建医院,也是一个按照中央《决定》在领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的医院。 这个医院给我们最突出的印象是:工作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但却团结得如一家人;行政业务经费未向政府要钱,但却能自给自足,并将收支节余率连年保持在10%以上;院址处于市郊,比较偏僻,但病源——来院求诊和住院治疗者却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80.
《我国医院评审工作评估》研究报告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1989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卫医字(89)第25号《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我国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工作正式启动。1994年2月国务院以第149号令发布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第4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从此医疗机构评审作为国家对医院管理的一项制度纳入了法制轨道。为了全面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于1999年8月以第35号令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第73条规定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评审的具体实施。同年9月发布《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进而规范评审工作。1996年卫生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