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230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和远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高度近视和远视的治疗是较复杂的难题 ,虽然已有不少治疗方法 ,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和问题。例如 ,普通框架眼镜较笨重而且单眼难以配戴 ;角膜接触镜的配戴和护理都比较麻烦。 OK镜对高度近视效果比较差 ,且远期效果不能肯定。屈光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其中一些手术会破坏眼球的结构及稳定性 ,而且长期效果不能肯定。目前一些国家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phakic intraocularlens,P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和远视 [1 - 3 ] ,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现综述如下。1 PIOL 植入的原理及发展史PIOL植入的原理是将与患者屈光度…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uter retinal tubulation,ORT)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142眼)AM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雷珠单抗组(65例82眼)与阿柏西普组(45例60眼),均完成术后2 a随访,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及ORT的变化。结果 基线、治疗后6个月两组治疗眼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雷珠单抗组治疗眼数比例(86.59%、26.83%)均高于阿柏西普组(55.00%、0,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雷珠单抗组:77.18±10.21、74.24±12.46、73.36±10.71;阿柏西普组:75.45±13.56、75.71±14.74、72.65±11.99],均高于同组治疗前[59.15±13.92、59.21±14.01](均为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CRT[雷珠单抗组:(345.22±30.71)μm、(340.37±41.05)μm、(341.67±42.02)μm;阿柏西普组:(346.87±29.68)μm、(341.65±42.65)μm、(343.41±40.87)μm]均较治疗前[(389.57±58.65)μm、(388.67±57.54)μm]降低(均为P<0.05),但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两组ORT(雷珠单抗组:34.15%、46.34%、60.98%;阿柏西普组:40.00%、60.00%、68.33%)均较基线上升(18.29%、23.33%),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湿性AMD患者ORT患病率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抗VEGF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视力及黄斑形态,但无法抑制ORT进展,必须重视鉴别ORT与视网膜下液及水肿,减少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方法 选取33例(36眼)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来矫正角膜散光。术前测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散光。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弧形切口直径为9 mm,深度为90%。术后3个月时复查患者角膜散光、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并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进行散光分析,主要观察以下矢量数据,即目标诱导散光向量、手术诱导散光向量、差异向量和矫正指数。结果 术前患者角膜散光为(1.16±0.35)D,术后3个月下降到(0.54±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裸眼远视力为0.81±0.42,术后3个月提高到0.2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76±0.30,术后3个月提高到0.0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进行矢量分析显示,目标诱导散光向量为0.80~2.20(1.16±0.35)D,手术诱导散光向量为0.40~1.80(1.07±0.40)D,差异向量为0.20~1.00(0.54±0.22)D。矫正指数为0.89±0.35,理想值为1,提示总体为少许欠矫。大部分患眼(32眼)角度误差在15°范围内。成功指数平均值为0.47,提示还残留部分散光未得到矫正。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到散光矫正的成功率为53.0%。变平效果平均值为0.94,变平指数平均值为0.83。结论 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能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65.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视力、视功能(visual function,VF)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随访检查172例(20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3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视力。用尼泊尔眼病调查视力分级标准进行日常生活视力检查分级,同时由调查员采用美国眼科研究所开发的VF和QOL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病例平均VF得分为79.00±15.46,与视力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4,与远视力等级回归系数为-7.769,经t检验(t=-7.12,P=0.000)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眼疾手术史的回归系数为-6.5059,经t检验(t=-2.92,P=0.004)有统计学意义。平均QOL得分为89.35±13.97,与视力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59。QOL与远视力等级的回归系数为-8.2867,经t检验(t=-9.27,P=0.000)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组平均VF得分(F=1.09,P=0.3398)和QOL得分(F=0.62,P=0.540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36个月患者的VF和QOL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66.
农村防盲医疗队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农村防盲医疗队短期集中开展的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视功能 (visualfunc tion ,VF)和生存质量 (qualityoflife,QOL)的影响。 方法 在手术前和术后 6个月时由调查员对江苏省姜堰市接受白内障防盲手术的患者进行VF和QOL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手术前后同时接受调查的患者 131名 ,占全部接受手术患者的 5 3 9% ,131名患者术前平均VF和QOL分别为 5 0 95±2 9 6 2和 6 8 0 7± 2 4 90 ,术后平均VF和QOL分别为 83 2 1± 16 4 0和 86 5 3± 16 33,手术前后VF和QOL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VF=13 2 5 ,PVF<0 0 1;tQOL=9 5 ,PQOL<0 0 1)。结论 农村防盲医疗队短期集中开展的白内障手术明显提高了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术后随访工作的不正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7.
神经生长因子对成年兔视神经夹伤后 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兔视神经夹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兔随机分成NGF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兔。建立兔右眼视神经夹伤模型后分别将载有0.06 ml NGF(浓度:5×10-4g/L,NGF组)或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于视神经损伤处;并向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02 ml NGF(浓度:5×10-4 g/L ,NGF组)或等量PBS(对照组)。所有兔左眼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夹伤后1 d、2周、8周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夹伤后8周时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视神经的改变,同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作视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夹伤后2周时FVEP检查结果显示,NGF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为0.765±0.150,对照组为0.494±0.108, N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夹伤后8周时NGF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为0.581±0.138,对照组为0.409±0.119, N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伤后8周时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NGF组RGC、视神经纤维的退变较对照组轻。夹伤后8周时NGF组和对照组视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10 955±608.7)、(7 898±608.8)根/ 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G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RGC的存活,促进轴突的再生,因而对视神经夹伤后的修复、视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53-257)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相似文献
70.
农村白内障防盲手术前患者眼病意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白内障患者的眼病意识和眼病治疗障碍.设计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江苏省姜堰市6个月内筛查出等待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51例.方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依印度Aravind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临床评价的眼病意识调查问卷和本地居民生活习俗而设计.主要指标眼病存在意识、眼病治疗意识、眼病治疗障碍、健康意识和错误治疗行为.结果意识到自己眼病存在时间在1年以上的患者为89.6%;知道自己眼病可以治疗的时间在1年以上为0.12%,6个月至1个月为31.9%,1个月内为65.7%;患者治疗障碍主要为:还能看见、经济困难、年纪大不要求手术、不相信手术能成功.结论在农村进行眼病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经济是提高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根本措施,提供价廉效优的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提高白内障手术率的关键.(眼科,2006,15:42-4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