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目的:评价改良角膜刮片湿片法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先用钝刀刮除溃疡边缘处坏死组织,然后用较税利刀片刮取病变明显处组织,分别滴加真菌检查浮载液10%氢氧化钾和改良的浮载液,然后在光镜下查找真菌孢子和菌丝。结果:改良湿片法的阳性率89.28%,传统湿片法为60.71%。结论:改良角膜刮片湿片法是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简捷、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25例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控制眼压后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及眼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后囊完整,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得到控制。所有患者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5.
分析比较中日各2所院校眼科学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关教学的诸方面。结果4所院校的眼科教学内容大致相同,均以“三基”为核心内容。日本两校的课时数多于我国内容更丰富而新颖。教学程序多为先理论课后实习,但个别院校采用先示教病例后讲谭再实习的模式。各院校的手段多样化,对临床实习均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索E3泛素连接酶SYVN1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对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中波紫外线(UVB)处理的SRA01/04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对照组、OV-SYVN1组、UVB组、UVB+HA组和UVB+OV-SYVN1组,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YVN1和XRCC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的荧光强度变化。应用免疫沉淀实验验证XRCC5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YVN1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OV-SYVN1组中SYV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对照组比较,UVB组中γH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0 1);与UVB+HA组比较,UVB+OV-SYVN1组中γH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UVB+HA组比较,UVB+OV-SYVN1组中γH2A染色明显加强。UbiBrowser软件...  相似文献   
37.
眼睑皮肤深部真菌感染是一少见眼病,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临床上极易误诊。随着眼部及全身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真菌病已日渐增多。现将我们遇到的10例报告如下。本病以农村儿童及青壮年居多。患者自觉症状轻微,可有眼睑红肿、痒,但无明显疼痛。病变多位于接近睑缘处的皮肤。临床表现多样,形态不一。就诊时的表现与病程有关,病程较短者表现为局限性结节,较长者表现为溃疡性结节,病程长者则表现为脓肿或沿淋巴管扩散的成串排列的脓肿。  相似文献   
38.
小鼠基因与人类有高度同源性,小鼠眼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眼相似,加之某些纯系小鼠基因已经全部测序,因此小鼠青光眼模型较其他青光眼动物模型在青光眼相关致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有更多的优势.通过基因敲除/敲入、转基因等操作,不仅可以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与突变,还可以研究不同致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为青光眼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基因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9.
拷贝数变异及其在眼病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拷贝数变异(CNV)是人类基因组内大于1kb的DNA片段拷贝数的异常变化,它广泛存在于正常个体,可能是人类表型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包括眼病在内的人类疾病的热点.目前认为CNV的形成机制可能是非等位基因同源性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等所致.本文对CNV的多态性与表型变异、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青光眼、白内障、虹膜发育不良、葡萄膜黑色素瘤、X-连锁眼白化病等眼病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