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230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眼睑皮肤深部真菌感染是一少见眼病,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临床上极易误诊。随着眼部及全身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真菌病已日渐增多。现将我们遇到的10例报告如下。本病以农村儿童及青壮年居多。患者自觉症状轻微,可有眼睑红肿、痒,但无明显疼痛。病变多位于接近睑缘处的皮肤。临床表现多样,形态不一。就诊时的表现与病程有关,病程较短者表现为局限性结节,较长者表现为溃疡性结节,病程长者则表现为脓肿或沿淋巴管扩散的成串排列的脓肿。 相似文献
12.
13.
拷贝数变异及其在眼病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拷贝数变异(CNV)是人类基因组内大于1kb的DNA片段拷贝数的异常变化,它广泛存在于正常个体,可能是人类表型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包括眼病在内的人类疾病的热点.目前认为CNV的形成机制可能是非等位基因同源性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等所致.本文对CNV的多态性与表型变异、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青光眼、白内障、虹膜发育不良、葡萄膜黑色素瘤、X-连锁眼白化病等眼病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神经再生素(nerve regeneration factor,NRF)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hyper-intraocular pressure,HIOP)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16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NRF)组和空白对照(PBS)组,前房灌注法建立右眼实验性急性HIOP模型,左眼作正常对照(NC)。于灌注前、灌注后4 d、7 d,NRF组和PBS组右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NRF4.5μg或等量(5μL)0.1 mol.L-1磷酸缓冲液。实验兔第14天安乐致死。实验兔致死前48 h以辣根过氧化物酶逆向标记双眼RGCs,视网膜铺片后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法呈色,计数下半视网膜距视盘边缘为2 mm、4 mm、6 mm处的RGCs密度。结果距视盘边缘分别为2 mm、4 mm、6 mm处,NC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 621±407)mm-2、(762±235)mm-2、(366±125)mm-2;NRF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 268±378)mm-2、(699±253)mm-2、(284±104)mm-2,距视盘边缘2 mm、6 mm处,NRF组与NC组RGCs密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6);PBS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 002±410)mm-2、(627±211)mm-2、(264±107)mm-2,与NC组RGCs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距视盘边缘2 mm处,NRF组与PBS组的RGCs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NRF可提高实验性急性HIOP兔眼RGCs的存活率,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72岁,因“右眼视物不见8年”于2003年10月来本院就诊。20年前患者有青光眼病史,经药物治疗眼胀症状缓解,但视力逐渐下降。近8年来,右眼完全视物不见。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左眼0.6,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清,周深1CT,虹膜5、11点钟有裂孔,多处虹膜有萎缩,瞳孔缘色素外翻,对光反应消失(图1)。晶状体前囊膜皱缩,皮质灰白色混浊,核褐黄色,眼底看不进。左眼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皮质周边混浊,核棕黄色,眼底正常。角膜内皮计数:右眼1254个/mm^2,左眼2322个/mm^2。右眼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大,失去正常的六角形形态,密度减小(图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正常晶状体前表面的地形特征。方法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对人的8只离体眼球晶状体前表面进行扫描,扫描获得的数据通过图形软件surfacer v 10.0重建晶状体前表面,计算获取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对测量的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行两因素方差分析。计算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并和离中心点的距离做曲线回归,计算晶状体表面非对称性指数(LSAI)。转换坐标系后,将晶状体前表面水平径线和垂直径线各点做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的曲线拟合。结果人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显示中央区较陡峭,向周边区逐渐平坦。每个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与距离的曲线回归显示两者间为3次幂函数关系。从晶状体前表面中央至周边的LSAI逐渐增大。晶状体前表面水平径线和垂直径线做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为双曲线最大。结论人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近似为圆形,但并非完美的旋转对称,且越靠近中心对称性越好。晶状体前表面由中央区至周边区渐平坦,曲率半径加速变大。人晶状体前表面曲线最接近于双曲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兔眼的解剖特点及制作后囊膜混浊模型的方法。方法:测量新西兰兔30只(60只眼)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球轴长度。每只兔随机选取左眼或右眼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中的乳化功率、时间等参数进行统计。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后囊膜混浊的形成情况。结果:30只兔60只眼的平均前房深度是2.39±0.24mm,平均晶状体厚度是6.61±0.26mm,眼球轴长度是15.17±0.40mm。30只兔眼均顺利进行了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乳化平均功率15.43%±4.31%,平均时间91.19±21.78秒。术后1个月后囊膜混浊开始形成,术后3个月每只眼都形成了明显的后囊膜混浊。结论:利用兔进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作为研究后发性白内障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谷氨酰胺合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GLT-1)表达的改变,研究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谷氨酸代谢变化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挫伤模型48只。术后1d、7d、14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GS、GLT-1的表达。结果视神经挫伤后1d、7d、14d,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0.0000、P=0.0000)。视神经挫伤后1d,GS高表达(P=0.0054);挫伤后7d,GS表达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9);挫伤后14d,GS低表达(P=0.0333)。视神经挫伤后1d、7d,GLT-1的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5、0.6537);但挫伤后14d,GLT-1低表达(P=0.0403)。结论视神经挫伤后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视网膜GS、GLT-1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姜堰市农村防盲白内障手术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防盲工作短期集中白内障手术质量和存在问题.设计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象 251例(254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其中131例(134眼)接受术后调查.方法 患者施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现代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6个月时通知患者在手术医院进行复查,检查远视力、近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后节、眼压.主要指标视力、眼压、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时裸眼远视力≥0.3者占41.8%,裸眼远视力≥0.05者占82.8%;矫正远视力≥0.3者占64.2%,矫正远视力≥0.05者占92.3%.裸眼近视力≥0.1者占79.9%,矫正近视力≥0.1者占85.8%.屈光不正、后发障、瞳孔变形、瞳孔移位、人工晶状体色素沉着、人工晶状体偏位、高眼压是主要术后并发症.合并的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是影响术眼脱盲的主要因素,影响患眼脱残的原因除此以外,还包括屈光不正和后发障等.结论 影响手术效果的严重并发症均控制在较低范围内,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是影响患眼脱盲的主要因素.需增加检查设备以提高防盲手术中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