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氢溴酸山莨菪碱应用于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接受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160例,其中82例围手术期采用氢溴酸山良菪碱加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78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支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疼痛、血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 h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术后24、72 h血肌酐变化值、疼痛评分、血尿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术后24、72 h的血肌酐值、术后24、72 h的尿素氮及尿素氮变化值、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溴酸山莨菪碱应用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可减少患者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减少血尿时间,安全性佳,对加快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变异对肝癌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520例HBV感染(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变异检测,并观察其继发肝癌情况。结果 52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前C区(1896)变异肝癌发病率为8.3%,BCP区(1762/1764)变异肝癌发病率为30.0%,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同时变异肝癌发病率为10.9%,变异者合计肝癌发病率为22.9%;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均未发生变异(野生型)肝癌发病率为1.1%。变异者肝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未发生变异者(P<0.01)。结论 HBV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变异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应加强对此类患者HBV基因变异的检测。  相似文献   
84.
欧阳林辉  徐锋  李勇  管军  周炳华 《河北医药》2010,32(22):3205-3206
鞍区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但鞍区结构复杂,肿瘤的质地,血供,以及与周围结构粘连程度决定了手术难易和并发症的多少.尤其是操作中容易对视神经或视交叉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而并发术后视力下降[1].这类损伤往往恢复较差,需要通过通过熟悉鞍区解剖结构和熟练显微操作技术来减少这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及炎症指标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将28例经过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两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15例.所有患者均对其病变最狭窄处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和测定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结果 SA组存在不稳定斑块,UA组亦存在稳定斑块,且两组的斑块性质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UA组显著高于SA组(P<0.01).结论 UA患者多为斑块破裂所致,斑块的破裂与炎症因子有相关性.hs-CRP及TNF-α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冠脉斑块易损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11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和44例冠心病病人颈动脉IMT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全部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心病病人颈动脉IMT为(1.07±0.48)mm,冠状动脉正常者为(0.63±0.32)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2,P〈0.01).冠心病病人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分别为(112.61±14.94)ng/L、(0.50±0.11) μg/L、(300.79±35.73) ng/L,冠状动脉正常者分别为(89.36±7.90)ng/L、(0.34±0.13)μg/L、(243.58±60.71)ng/L,冠心病病人血清IL-6、IL-8、IL-10浓度高于冠状动脉正常者(t=3.00~4.97,P〈0.05).结论 颈动脉IMT及血清IL-6、IL-8、IL-10浓度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 ,颈胸椎管内黄韧带骨化亦被发现。此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压迫及 /或脊神经受压症状。手术行椎板减压加骨化之黄韧带切除 ,若合并Arnold Cliari氏畸形应行后颅凹减压及 /或脊髓中央管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可达治愈。 1989年~ 2 0 0 1年共收治了 10例颈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脊髓及脊神经压迫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年龄 17~ 5 5岁 ,平均 38岁。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年。均无外伤史。症状 :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渐进性双下肢麻木、无力及行走困难 ,伴有或不伴有大小便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组合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例)用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治疗,另一组(20例)用依那普利 钠催离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两组药物治疗第4周末24h动态血压发现,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了25.5mmHg,24h平均舒张压下降了16.4mmHg;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7.2mmHg,24h平均舒张压下降了11.5mmHg。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24h脉压下降幅度为11.1mmHg和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24h脉压下降幅度为5.7mmHg,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优于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01);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0%和50%。结论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早期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可尽快达到<130/80mmHg的目标血压。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优于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青年人生理反应和胸外按压质量的变化及心肺复苏反馈技术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样本前后对照研究.纳入15例世居平原的健康青年人作为受试者,事先均接受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在重庆(海拔259 m),受试者先后实施4 min经验按压和4min反馈按压,每轮按压均通过AED PLUS记录按压深度、频率等按压质量参数.经验按压指受试者根据感觉经验进行胸外按压,反馈按压指受试者根据AED PLUS测量并实时反馈的按压质量数据调整按压深度和频率等.每轮按压前后均测量受试者的血压、脉率和经皮氧饱和度.所有受试者飞机进入拉萨(海拔3658 m)1周后重复上述测试.受试者监测参数干预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受试者在拉萨比在重庆基线生理指标显著异常,收缩压(125.9±9.5) mmHg vs.(112.7±13.4)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75.3±7.7)mmHg vs.(64.2±7.3)mmHg,心率(86.3±13.0)次/min vs.(72.7±11.6)次/min,氧饱和度(90.4±1.7)% vs.(97.8±0.9)%,均P <0.01.在拉萨,经验按压仅造成心率增快(91.1±14.9)次/min vs.(86.3±13.0)次/min,P<0.01;反馈按压则造成心率增快(87.9±17.5)次/min vs.(80.9±11.7)次/min,P<0.05,收缩压升高(130.9±11.7) mmHg vs.(120.1 ±11.9)mmHg,P<0.05,和氧饱和度下降(88.3±3.4)% vs.(90.6±1.9)%,P<0.01.在拉萨,反馈按压比经验按压更接近指南要求,综合合标率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3.6% (55.9%) vs.0.6%(5.3%),P<0.01.结论 高原环境使急进高原青年人心肺复苏术质量下降.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可有效引导施救者改善胸外按压质量,可能是以刺激施救者消耗更多体能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90.
SOFA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价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ESICM)感染相关问题工作组制订的 SOFA评分体系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 SOFA评分、最大 SOFA评分、Δ SOFA评分的差异 ,评价 SOFA评分在预后估计中的作用。结果 :累计最大 SOFA评分、累计ΔSOFA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显著差异 (P均 <0 .0 1) ,入院时累计 SOFA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单个器官系统相比 ,存活组与死亡组最大 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中除肝、肾外 ,余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而入院时各单个器官 SOFA评分仍无显著差异。存活组在入院最初 7日每日平均评分逐渐下降 ,而死亡组每日平均评分逐渐升高 ,7日内 2组有显著差异的变化出现在入院后 4 8小时 (P<0 .0 5 )。随器官衰竭个数的增加 ,病死率急剧增加 ,累计最大 SOFA评分呈直线上升 ,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最大 SOFA评分和 ΔSOFA评分对 MODS有良好的预后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