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了解安徽省既往有偿献血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较集中的乡镇,由当地卫生专业人员担当访问员,用结构化的问卷,以入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有效问卷共1360份,应答率为98.2%。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6%,其中对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4.9%,84.6%和75.3%,男性好于女性(χ2=168.844,P﹤0.01);知识获取途径前3位依次为电视(93.3%)、收音机(56.6%)和家人(52.4%)。献血时间大多为1~3年(91.6%),以单采血浆为主(65.0%),混合献血导致的感染率最高(26.8%);安全套使用情况男性好于女性(χ2=7.718,P﹤0.05),HIV阳性人群好于阴性人群(χ2=146.313,P﹤0.01);接受采血者1350人(98.5%),HIV检测结果阳性者91人(6.8%)。[结论]虽然艾滋病示范区有偿献血员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其(尤其是女性和中老年)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对视力屈光初筛异常儿童转诊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线索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2家幼儿园共4 464名学龄前儿童开展视力普查。对初筛视力异常的1 724名儿童,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不同幼儿园类型进行随机分层,分为干预组(896名)和对照组(828名)。干预组给予3个月的强化健康指导与卫生服务,对照组给予3个月的常规保健管理。  结果  2019年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初筛异常发生率为38.62%,其中裸眼视力异常发生率为4.40%,存在近视风险发生率为37.10%,存在远视风险发生率为2.20%,存在散光风险发生率为6.10%。干预后,干预组转诊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的17.15%(χ2=465.09,P < 0.01);在转诊就医的儿童中前往定点医院比例,干预组为45.94%,对照组为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P < 0.01)。干预后,在选择就诊医院意向上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1,51.51,15.40,27.79,19.96,24.24,P值均 < 0.01)。  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现状不容乐观。实施儿童视力健康评估、儿童眼保健自我管理指导、提供社区眼保健服务等干预措施,能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初筛异常的转诊率,对及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预防近视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儿童期是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营养状况将会影响人一生的身心健康状态。营养摄入与饮食行为密切相关,儿童期的饮食行为主要受家长喂养行为的影响,因此家长的喂养行为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综述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家长喂养行为的评价方法和量表,总结这些量表的适用性和信效度,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高质量的托育服务能为儿童、家庭和社会带来持续性的收益。建立完备的托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有助于保障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托育机构质量监测系统,也缺少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托育质量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托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政府的监管部门、评估内容架构和评估方式等。提示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托育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局质量的系统评估。从政策保障、制度建设、专业评估工具研发等方面着手,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托育质量监管模式,以保障托育机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态度,并探讨其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IPIP-NEO简约版修改形成的成人个性量表,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根据分级抽样的原则抽取1 398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1 221份,应答率为87.3%。结果:调查对象外向性和谨慎性维度平均得分较高(>70),神经质和开放性维度平均得分较低(<55)。她们对高危行为的否定态度与外向性和开放性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063和-0.092,P<0.01),与谨慎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078,P<0.01);对高危行为者的"反感"态度与协作性和谨慎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096和0.095,P<0.01)。结论:调查人群的个性特点主要倾向于外向、谨慎、非情绪化和保守。个性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态度有重要影响,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26.
严琼  童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1):1185-118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ADHD发生的关系,为儿童ADHD的防控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原则,从农村地区的5所幼儿园和城市地区的2所幼儿园共抽取1 142名4~7岁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DHD评估量表(第4版)-学龄前儿童版》评估ADHD的症状水平。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阳性率为7.01%,男童检出率为7.38%,女童检出率为6.56%。农村地区检出率为7.99%,城市地区为6.67%。多因素分层回归显示,女童、父亲年龄较大者,家里儿童读物数量较多者,ADHD症状水平较低。此外,3岁后每年生活总花费较高者,其ADHD症状阳性率越高,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儿童中,农村儿童则相反。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生活的投入与儿童ADHD密切相关,但是城乡差异和儿童年龄差异在其间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现况,明确影响入托需求的主要原因,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2019年6月采用多阶段抽样,对上海市徐汇区所有的13个街道的1 869位0~3岁儿童家长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51.4%的家庭有入托意愿,希望幼儿入托年龄为1~2岁和2~3岁的比例相当,分别为44.4%和45.9%。52.3%的家长会选择将幼儿送进带托班的幼儿园,93.7%的家长希望托育机构提供入托期间的餐食。入托费用方面,60.9%的家庭可负担费用在2 000~4 999元/月,家庭能承受入托费用越高的家庭,其送子女去托育机构的可能性越高(OR=1.47,95%CI:1.22~1.78)。工作状态为朝九晚五的母亲送子女去托育机构的可能性要比不工作的母亲高4倍(OR=4.20,95%CI:2.92~6.06)。结论 托育服务供给应当准确把握服务利用方的需求,增加社区型和普惠型托育机构,满足工作母亲的入托需求,有效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的可及和可得性。  相似文献   
28.
艾滋病高危人群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或非概率抽样法抽取示范区内既往有偿献血员、暗娼、吸毒者、性病门诊就诊者共计3 872人,使用结构化问卷,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单独面访。[结果]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均高于70%,但对主要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不同类别的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同;电视等大众媒介是各类人群实际接受和期望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高危人群每次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均不高,如暗娼与非商业性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率仅7.8%;性病门诊就诊者与非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率仅3.8%。[结论]示范区内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不同类别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电视是示范区各类人群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来源;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应从单纯关注高危人群的知识了解转变为促进其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29.
大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与依恋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并探讨其与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27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依恋模式为安全型占59.3%,沉溺型占18.3%,漠视型占13.1%,恐惧型占9.3%.HIV/AIDS相关知识与安全型得分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漠视型呈负相关.调查对象接纳感染者的态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恐惧型呈负相关;对高危行为的反对程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漠视型、恐惧型呈负相关;对感染的影响担心程度与沉溺型呈正相关,与漠视型呈负相关,与恐惧型呈正相关;对感染风险意识与安全型呈负相关,与恐惧型呈正相关.结论依恋模式对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
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艾滋病高发区性病门诊患者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和行为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7个艾滋病综合示范区的县级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时段内门诊患者,由当地卫生专业人员担当调查员,用结构化问卷。以面访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952份,应答率为95.2%.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8%,对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3.0%,76.1%和74.1%;男性和中青年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最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者260人(27.3%),其中男性36.1%,女性7.5%;与非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者127人(48.7%),每次都用者仅10人(3.8%)。结论 安徽省艾滋病综合示范区性病门诊患者的AIDS相关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女性和年长者。安全套使用比例相对较低,行为干预应从知识宣传向促进安全性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