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沙枣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T)被称为"百宝树",是新疆蕴藏量大、耐盐碱、生长快、易繁殖,药用价值高的一种荒漠盐生植物资源,新疆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湖南地区7所医院革兰阴性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方法2002年5月~7月湖南7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69株革兰阴性菌中,痰标本送检阳性率最高占53.16%,湖南地区革兰阴性菌占前几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3.05%),铜绿假单胞菌(20.45%),肺炎克雷伯菌(14.50%),鲍曼不动杆菌(11.15%),阴沟肠杆菌(9.29%).细菌药敏结果显示湖南地区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已经超过90%,三代头孢的耐药率为26.02%~31.60%不等,酶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58%和15.99%,碳青霉烯类仍是湖南地区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结论细菌耐药性是临床上的严重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协作,商讨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区的序列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检测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肝豆状核变性患者(WD)ATP7B基因常见突变种类和形式。方法提取22例WD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第5、8、12及13号外显子并进行DNA直接测序检测,应用在线BLAST软件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共发现15例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其中10例患者存在8号外显子2273G→T杂合突变(即Arg778Leu),且均伴有2250C→G多态(即Leu770Leu,均为杂合子),未发现纯合突变。12号外显子中共发现2855G→A多态(即Arg952Lys)7例(杂合突变4例,纯合突变3例),其中1例合并12号外显子2828G→A杂合突变(即Gly943Asp),另3例合并Arg778Leu杂合突变。13号外显子2975C→T杂合突变(即Pro992Leu)1例。5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Arg778Leu是湖南地区汉族WD患者的突变热点,5号外显子为非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布及其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KP感染控制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8年某院临床分离的10 075株KP,比较不同年度、不同科室、不同部位感染KP的构成情况,分析KP的耐药变化趋势。结果 KP主要来源于痰标本,是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也是新生儿科分离的首位菌。KP的检出率由2009年的8.0%上升至2018 年的13.8%,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趋势2=389.9,P<0.001)。10年间KP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 0.6%、1.5%上升至34.4%、32.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从18.8%上升至62.6%。综合ICU和神经内科检出的KP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从1.9%、0上升至63.7%、52.9%。血、痰、尿、腹腔引流液的耐药率分别从0、1%、0、0上升至29.3%、26.6%、34.0%、22.9%。结论 KP检出率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0年呈连续上升趋势,CRKP检出率也呈连续上升趋势,不同科室、不同感染部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的原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09年1月新生儿科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对其病原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结果并探讨预防策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9%,均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早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是引起感染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与菌群移位、接触传播、静脉输入等因素有关,针对各可能的环节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后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情况 ,为颅内出血后医院感染的预防寻找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新生儿、成人两组 ,对新生儿科、神经内科 772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颅内出血患者总例数 772例 ,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 17.78% (16 / 90 ) ,例次感染率为 2 2 .2 2 %(2 0 / 90 ) ;成人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14 .0 8% (96 / 6 82 ) ,例次感染率为 16 .4 2 % (112 / 6 82 )。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口腔 (鹅口疮 )、呼吸道、胃肠道 ;成人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结论 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医院感染患者其住院日期明显延长 ;新生儿易感部位主要是口腔 ;成人主要是呼吸道 ;相应部位感染的预防是减少颅内出血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形成病房聚集性案例,给医疗机构带来灾难性后果。为快速识别住院病房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机构应培训各级医务人员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做好病房场所、诊疗技术和防护物质的准备,修订住院患者新冠肺炎的筛查流程,从而达到防范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考核及定期督查等措施在规范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操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名手术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的规范化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外科手消毒操作的规范率、对外科手消毒完成后及手术结束后手部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实施后外科手消毒操作规范率显著提高,术前和术后手部消毒质量合格率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考核及定期督查等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操作的规范率,并且有效提高在手术全过程中手部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强化眼科消毒预防眼部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与眼科有关的有效消毒方法,强化眼科消毒措施.方法 对眼科环境、器械及手术术野的消毒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归纳出好的消毒办法,确保消毒效果.结果 严格眼科的各项消毒措施,加强消毒管理,2006年医院眼科住院患者眼部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结论 选用适合眼科特点的消毒办法,是预防与控制眼部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可有效预防眼部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综合医院探视陪护管理小组的构建、运行及成效.方法 护理部联合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多部门共同组建探视陪护管理小组,开展制度制定、流程改进、培训督查,研发电子住院证、电子陪护证等.统计6个月运行效果.结果 督查患者22147例次,一患一陪落实率99.34%,患者总体满意度与住院环境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电梯单程运行时间和乘坐人次显著减少(均P<0.01);电子住院证已在53个护理单元应用,累计使用76116例次;其余护理单元已经完成应用培训,拟分批应用.结论 探视陪护管理小组的构建和运行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能使医患双方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