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高血压大鼠不同昼夜时点给药后降压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高血压大鼠不同昼夜时点给药后降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组 ,在口服NG-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NG-nitro -L -arginine -methlester,L -NAME)复制大鼠高血压模型的基础上 ,对高血压大鼠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应用余弦软件分析血压的节律情况 ,计算出血压的峰值、中值和谷值所对应的时间点 ,分别于各时点前三个小时给予依那普利 (10mg kg·d- 1 ) ,连续 2周。结果 :依那普利能够降低L -NAME引起的高血压 ;峰值前、中值前和谷值前给予依那普利后 ,血压分别下降 12 .2 %、8.2 %和 8.3%。结论 :在抗高血压治疗中 ,峰值前给药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光照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膜受体基因(mt1和mt2)表达的影响,为生物钟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12:12)条件下饲养.6周后用活动度测定仪筛选昼夜节律表现比较一致的大鼠,每组36只,再根据不同检测时间点随机分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继续于相应光照条件下(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饲养1周后,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mt1和mt2的变化,用余弦软件进行节律特征分析,并比较在两种光照条件下基因表达的节律变化.结果 在全黑暗光制下,clock、mt1和mt2均呈节律性表达,其峰值相位分别位于CT7、CT9和CT11;在光照-黑暗交替(12:12)光制下,各基因表达的节律特征发生了变化,峰值相位分别为ZT21、ZT8和ZT6.在不同光制下,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振幅有所不同.结论 光照能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光照可能通过clock对mt1和mt2的表达节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光照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膜受体基因(mt1和mt2)表达的影响,为生物钟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12:12)条件下饲养.6周后用活动度测定仪筛选昼夜节律表现比较一致的大鼠,每组36只,再根据不同检测时间点随机分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继续于相应光照条件下(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饲养1周后,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mt1和mt2的变化,用余弦软件进行节律特征分析,并比较在两种光照条件下基因表达的节律变化.结果 在全黑暗光制下,clock、mt1和mt2均呈节律性表达,其峰值相位分别位于CT7、CT9和CT11;在光照-黑暗交替(12:12)光制下,各基因表达的节律特征发生了变化,峰值相位分别为ZT21、ZT8和ZT6.在不同光制下,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振幅有所不同.结论 光照能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光照可能通过clock对mt1和mt2的表达节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4.
氡及其子体对小鼠血液和骨髓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氡及其子体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观察小鼠外周血血常规的变化及用3H-TdR掺入法观察小鼠骨髓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变化。结果小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下降。高剂量组骨髓细胞3H-TdR掺入量显著减少。结论吸入氡及其子体后可引起贫血症状,并在较高剂量下抑制骨髓细胞DNA合成。  相似文献   
85.
目的运用360度绩效考评法评价精神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深化精神科星级护理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定星级护理服务模式的目标及相关考核标准,以护理部及护士长、护工、医生及护士、患者和家属、护士本人作为考评者,每季度对精神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7年精神科护士绩效考评总评分为(93.82±8.87)分,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分别是(46.13±3.17)分和(47.92±3.08)分。结论360度绩效考评法能从多角度反映精神科护士的综合情况,有利于精神科护士的个体职业发展和整体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6.
晚期肿瘤病人由于长期慢性消耗,恶病质及肿瘤的扩散引起机能紊乱,病人极为痛苦。尤其是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居家休养,间隙期较长,且不良反应多出现在这段时期,需要病人独立处理,严重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所以,病人在间歇期更需要医护人员,尤其是社区护士的专业性指导。认知疗法是通过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不合理成分,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想像信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观察1,25-(OH)2D3对SKOV-3细胞增殖和microRNA-22和microRNA-21表达的影响,探讨microRNAs在1,25-(OH)2D3抗肿瘤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1,25-(OH)2D3(10-9、10-8、10-7mol/L)处理SKOV-3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 time RT-PCR分析microRNA-22和microRNA-2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25-(OH)2D3对SKOV-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存在着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0.01)。1,25-(OH)2D3可以降低microRNA-22的表达水平(P<0.05),但是不影响microRNA-21的表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1,25-(OH)2D3可以诱导SKOV-3细胞阻滞于G0/G1,浓度越高阻滞越明显(P<0.05)。1,25-(OH)2D3促进SKOV-3细胞核内DNA断裂点增加,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在SKOV-3细胞中,1,25-(OH)2D3可能是通过抑制microRNA-22,促进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到达抑制肿瘤的作用。[营养学报,2014,36(1):35-39]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研究氡暴露对大鼠胸腺、脾脏、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氡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探索氡致机体免疫损伤的可能机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将1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动物整体暴露于HD-3型多功能生态氡室,累积受照剂量分别达200工作水平月(WLM)和400WLM后,腹主动脉采血,胸腺、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分离股骨取骨髓。采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骨髓、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采用荧光探针检测不同剂量氡暴露组淋巴细胞内活性氧(ROS)、游离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的变化。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后,观察脾脏、胸腺淋巴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200WLM氡暴露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为(6.84土1.40)×10-9/L,高于对照组的(3.34±1.10)×10-9/L(P〈0.01),2剂量组骨髓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P〈0.01);200WLM组胸腺淋巴细胞ROS高于对照组(P〈0.01),骨髓、外周血淋巴细胞MMP低于对照组(P〈0.01),脾脏、胸腺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细胞Go/G,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脾脏细胞则相反;200WLM氡暴露组胸腺细胞凋亡率为(1.63±0.46)%,高于对照组的(0.69±0.64)%(P〈0.05),而400WLM氡暴露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氡及其子体可暴露对大鼠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暴露不同时间对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HaCaT)细胞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以及低剂量亚砷酸钠预处理HaCaT细胞对诱导ROS水平改变的时间效应.方法 设未预处理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对照)、0.15、0.6、2.5、10 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8、24、72 h]和预处理8h组(加入0.15μmol/L亚砷酸钠预处理8h后,加入1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8h)及预处理24 h组(加入0.15 μmol/L亚砷酸钠预处理24 h后,加入1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8h).利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8h和0.6、2.5、1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及0.6、2.5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72 h后HaCaT细胞内ROS水平均较高,而0.15、1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72 h后HaCaT细胞内ROS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砷酸钠染毒8h时,HaCaT细胞内ROS水平达到峰值;之后,低剂量(0.15、0.6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于24 h下降,72 h有所回升,而高剂量(≥2.5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则呈持续下降.预处理8h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高于预处理24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未预处理HaCaT细胞8h组比较,预处理8h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较高,预处理24 h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CaT细胞急性暴露于亚砷酸钠后能够引起HaCaT细胞内ROS产生增加,而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暴露诱导HaCaT细胞ROS水平的改变与暴露时间密切相关,且低剂量亚砷酸钠暴露对HaCaT细胞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可能取决于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盐酸阿霉素(DOX)致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微波组、单纯DOX组和联合组(微波+DOX)。单纯微波组和联合组都给予12μW/cm。微波照射,1h/d,连续辐照3d,对照组和单纯DOX组置于同一环境,但不给予电磁辐射。第4天分别给予单纯DOX组和联合组以浓度为0.125mg/L的DOX。用钙离子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一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DOX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DOX组相比,联合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游离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先900MHz、12μW/cm^2低强度微波照射能够明显减轻DOX引起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