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农药的免疫毒性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逐年递增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范围也日趋广泛 ,在发挥农药控制有害昆虫正效应的同时 ,其对健康的损害作用亦不容忽视。近年来 ,随着免疫毒理学的发展 ,在研究农药一般毒作用的同时 ,人们也开始重视对免疫系统的毒作用。本文从农药的免疫毒性作用和机制两方面 ,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作一介绍。1 免疫毒性作用1 1 对免疫器官的毒作用动物的脾脏和胸腺在免疫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林丹、乐果、甲基对硫磷、西维因以及新开发的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等 ,都可以…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不同昼夜时点给药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组,在经口NG 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lester,L-NAME)复制大鼠高血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余弦软件分析血压的昼夜节律,计算出血压的峰值、中值和谷值所对应的时间点.分别于各时点前三个小时给予依那普利(10 mg*kg-1*d-1),连续2周.然后对大鼠血压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并经尾动脉采血,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结果峰值前、中值前和谷值前给予依那普利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分别下降12.2%、8.2%和8.3%;血浆中NO含量分别上升了62.8%、36.5%和34.5%;血浆中ET含量分别下降了6.5%、9.7%和9.8%.结论依那普利能够降低L-NAME引起的高血压;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峰值前给药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提高血浆中NO含量.  相似文献   
163.
工业毒理学研究动态—国际毒理学大会简报苏州医学院童建1995年8月,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召开了一次国际毒理学大会。五大洲50个国家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部分为欧洲国家代表。大会报告和交流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工业、环境、生态、农业和食品...  相似文献   
164.
实验观察到视交叉上核(SCN)中c-fos化的表达具有昼夜市律性,0.5yγ射线辐照大鼠后,其SCN中Fos蛋白表达增高,其中以光照或更为明显,辐照后仍存在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165.
α粒子照射后除了引起机体本身的可见的变化如细胞死亡、增殖、癌变,其引起的遗传损伤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辐射可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过程.使受照射细胞的应答反应传递到子代细胞中,并表现出一系列遗传学变化。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可能与旁效应、自由基、DNA修复缺陷、端粒功能失调以及基因大片段缺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探讨光照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膜受体基因(mt1和mt2)表达的影响,为生物钟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12:12)条件下饲养.6周后用活动度测定仪筛选昼夜节律表现比较一致的大鼠,每组36只,再根据不同检测时间点随机分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继续于相应光照条件下(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饲养1周后,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mt1和mt2的变化,用余弦软件进行节律特征分析,并比较在两种光照条件下基因表达的节律变化.结果 在全黑暗光制下,clock、mt1和mt2均呈节律性表达,其峰值相位分别位于CT7、CT9和CT11;在光照-黑暗交替(12:12)光制下,各基因表达的节律特征发生了变化,峰值相位分别为ZT21、ZT8和ZT6.在不同光制下,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振幅有所不同.结论 光照能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光照可能通过clock对mt1和mt2的表达节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探讨光照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膜受体基因(mt1和mt2)表达的影响,为生物钟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12:12)条件下饲养.6周后用活动度测定仪筛选昼夜节律表现比较一致的大鼠,每组36只,再根据不同检测时间点随机分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继续于相应光照条件下(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饲养1周后,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mt1和mt2的变化,用余弦软件进行节律特征分析,并比较在两种光照条件下基因表达的节律变化.结果 在全黑暗光制下,clock、mt1和mt2均呈节律性表达,其峰值相位分别位于CT7、CT9和CT11;在光照-黑暗交替(12:12)光制下,各基因表达的节律特征发生了变化,峰值相位分别为ZT21、ZT8和ZT6.在不同光制下,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振幅有所不同.结论 光照能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光照可能通过clock对mt1和mt2的表达节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8.
张飞云  童建冲 《护理研究》2008,22(6):1606-1607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社会支持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对67例乳腺癌病人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且与5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均较健康对照者差(P〈0.05);社会支持与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病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护士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目的研究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的糖代谢,分析维生素D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禁食过夜后,按2g/kg剂量的葡萄糖灌胃。灌胃后0、15、30、60、120min尾部取血,测定血糖。灌胃后0、15、60min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不禁食的小鼠腹腔注射0.75U/kg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后0、15、30、60min取尾血、测定血糖。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鼠对外原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小鼠胰岛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基因敲除小鼠基础糖代谢与野生型小鼠无明显差异。但在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糖水平显著升高。两种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无明显差别。基因敲除小鼠胰岛未发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维生素D缺乏损害了小鼠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70.
细胞色素P450 1A1(CYP 1A1)与癌症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化学致癌物均需经CYP 1A1代谢活化后才能发挥其致癌作用。槲皮素(Quercetin,Que)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啮齿类动物实验显示槲皮素能抑制致癌剂,促癌剂的致癌,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