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整形、美容就诊者心理特征分类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形、美容就诊者心态不同,就诊目和要求也会各^[1,2],因此,不 要重视其本身疾病或缺陷,而且应认真分析,评估其就诊时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严格把握捭术的适应症或禁忌症,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与融洽医患关系,达成共识或趋向统一,有鉴于此,现就一些常见的整形,美容就诊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对连云港地区1266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统计SMA携带者在本地区人群中的携带率。针对生育SMA患儿的高风险夫妇进行产前诊断,预防SMA出生缺陷。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进行SMA携带者筛查的孕妇共1266例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N1基因第7、8号外显子(E7、E8)的拷贝数,筛选SMA携带者。对于双方均为SMA携带者的高风险夫妇,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家系验证和产前诊断。结果 1266例孕妇中有25例携带者(E7、E8杂合缺失18例,E7杂合缺失7例),携带率为1.97%。检出双方均为携带者的夫妇1对,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为E7、E8杂合缺失。结论 初步阐明连云港地区SMN1基因突变携带率,可以为遗传咨询及预防出生缺陷工作提供指导,对减少该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APA、ACA检测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关抗心磷脂抗体(ACA),可能是引起反复自然流产(RSA)或死胎的原因研究已有报告(TulPPala,M,Lancet,1991,337,8979)。但对抗血小板抗体(APA)与RSA的关系研究报告甚少,本文对不明原因RSA患者进行APA、ACA抗体同时检测,探讨这些自身抗体与RSA之间的关系。一、对象RSA组为本院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RSA患者68例,流产次数2~4次,年龄24~32岁。正常对照组,1能以上正常足月分娩史,无不良孕产史的非妊娠妇女,36例,年龄24~28岁。二、方法APA和ACA、试剂盒均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提供,集中预约RSA患者抽…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5岁,平均35.6岁;T_(11)8例,T_(12)18例,L_1 19例,L_2 10例。根据AO分型,A1型10例,A2型17例,A3型18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1例。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传统跨伤椎4钉固定20例,为对照组;伤椎双侧6钉固定22例,为双侧组;伤椎单侧5钉固定13例,为单侧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对照组(20 932.4±298.3)元明显低于单侧组[(22 428.2±321.5)]元与双侧组[(23 630.5±310.5)]元(P0.05),且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在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3组间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丢失率方面,单侧组[(6.3±2.1)%]和双侧组[(5.6±2.8)%]均优于对照组[(9.2±1.8)%](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率方面,单侧组[(15.2±6.5)%]和双侧组[(13.9±7.2)%]均优于对照组[(23.6±7.5)%](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均适用于胸腰段骨折治疗,短期疗效相当;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在维持伤椎高度及防止后凸畸形发生上均优于传统跨伤椎固定;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固定住院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 :研究硝酸铈对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后背全层皮肤缺损的大鼠为动物模型 ,将浸有 2 0mmol/L、4 0mmol/L、80mmol/L浓度硝酸铈溶液的纱布 ,湿敷鼠背皮肤缺损创面上 ,于术后第 2h、2d、4d、6d、8d、10d ,肉眼观察愈合情况 ,利用图象分析仪计算创面面积。于术后第 5d、10d、2 0d用流式细胞技术 ,检查真皮组织的细胞增殖周期情况。结果 :( 1)硝酸铈能加速创面愈合 ,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 ,其中以 2 0mmol/L浓度硝酸铈效果最佳。 ( 2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计算S期所占的百分比了解创面真皮组织细胞增殖情况 ,实验发现外敷硝酸铈的创面 ,真皮组织细胞增殖均较对照组活跃 ,其中 2 0mmol/L浓度影响最大。结论 :2 0mmol/L、4 0mmol/L、80mmol/L硝酸铈对创面愈合及真皮细胞增殖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各组比较 ,以 2 0mmol浓度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1例临床表征为身材矮小、鼻根部内陷、双侧隐睾、智力低下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该染色体结构异常与临床表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对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其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Y,der(X)t(X;Y)(p22;q11),mat。CMA检测结果提示患儿X染色体短臂Xp22.33p22.31存在约8.3 Mb片段缺失,Y染色体长臂Yq11.221qter存在约43.3 Mb片段重复。其父亲染色体核型正常,母亲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der(X)t(X;Y)(p22;q11)。结论患儿携带母源性der(X)t(X;Y)(p22;q11)染色体非平衡易位,携带者的表型与其性别以及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大小和位置密切相关。男性携带者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落后等异常表型较女性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