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42.
孕康口服液治疗先兆流产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兆流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下腹痛。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服用的保胎药物 ,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我院门诊选用纯中药制剂孕康口服液治疗先兆流产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 1999年 7月 1999年 12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先兆流产患者 6 0例 ,年龄 2 1岁 4 1岁 ,平均年龄 2 8 5岁 ;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且胚胎存活者。其中早期先兆流产 4 8例 ,晚期先兆流产 12例。随机分为孕康治疗组和黄体酮对照组 ,每组 30例。排除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宫颈口松弛的患者。2 治疗方法治疗组 :孕康口服液 ,每次口服 2 …  相似文献   
43.
人植入前胚胎细胞超薄电镜切片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人植入前胚胎细胞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观察不同时期人早期胚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生殖中心试管婴儿助孕技术后异常受精的3原核胚胎,于2~8细胞期进行固定,改进透射电镜的常规操作方法,使用3%~4%琼脂进行预包埋,制成超薄切片后在镜下观察植入前胚胎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结果使用本方法可以对少量胚胎进行超薄切片的制作。结论使用3%~4%琼脂预包埋的方法可以成功的制作人植入前胚胎细胞的超薄电镜切片。  相似文献   
44.
D2胚胎核状态影响胚胎质量和着床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第2d(D2)胚胎核状态对D3胚胎质量和胚胎着床潜能的影响,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06年7~10月的409例常规IVF-ET/ICSI移植周期的胚胎。评估D2胚胎卵裂球的核特征,将胚胎分为A级(胚胎的每个卵裂球内均可见单核)、B级(胚胎至少有1个卵裂球内未见核)和C级[胚胎至少有1个卵裂球内见多核(≥2个核)],比较各级胚胎的D3停滞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并比较移植胚胎来自同一D2核类型的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A级胚胎的D3停滞胚胎率低于B级和C级,优质胚胎率高于B级和C级(P<0.01)。B级胚胎的停滞胚胎率低于C级,优质胚胎率高于C级(P<0.01)。移植胚胎的D2核类型相同的周期共234例,其中移植胚胎均为A级胚胎的周期(A组)51例,移植胚胎均为B级胚胎的周期(B组)183例。A、B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着床率高于B组(P<0.05)。结论:对D2胚胎进行核评估可预测胚胎的继续发育能力和着床潜能,将其与D3形态评估相结合,将有助于识别有活力的胚胎,减少移植胚胎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外源重组人钙调素(rhCAM)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小鼠超促排卵,收集2-细胞胚胎置于含不同浓度rhCAM的IVF-30培养液中,观察并记录胚胎形态,TUNEL法检测囊胚细胞数及囊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0μg/ml rhCAM组的胚胎体外培养48、72 h的囊胚形成率和孵化囊胚率均高于对照组,该组体外培养72 h囊胚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00μg/ml rhCAM组的胚胎囊胚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rhCAM可促进胚胎体外发育并可抑制胚胎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与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课程模式的优劣。方法:把OSCE作为评价工具同时辅以调查问卷,对我院两种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较好。结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第2d(D2)胚胎核状态对D3胚胎质量和胚胎着床潜能的影响,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06年7-10月的409例常规IVF-ET/ICSI移植周期的胚胎。评估D2胚胎卵裂球的核特征,将胚胎分为A级(胚胎的每个卵裂球内均可见单核)、B级(胚胎至少有1个卵裂球内未见核)和C级[胚胎至少有1个卵裂球内见多核(≥12个核)],比较各级胚胎的D3停滞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并比较移植胚胎来自同-D2核类型的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A级胚胎的D3停滞胚胎率低于B级和C级,优质胚胎率高于B级和C级(P〈0.01)。B级胚胎的停滞胚胎率低于C级,优质胚胎率高于C级(P〈0.01)。移植胚胎的D2核类型相同的周期共234例,其中移植胚胎均为A级胚胎的周期(A组)51例,移植胚胎均为B级胚胎的周期(B组)183例。A、B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着床率高于B组(P〈0.05)。结论:对D2胚胎进行核评估可预测胚胎的继续发育能力和着床潜能,将其与D3形态评估相结合,将有助于识别有活力的胚胎,减少移植胚胎数。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 I)对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研究IGF I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 ,建立体外滋养层细胞粘附模型 ,IGF I按不同的时间和剂量处理细胞 ,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光密度值代表粘附细胞的相对数目。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粘着局部磷酸化粘着斑激酶 (pFAK)的表达。结果 :随IGF I浓度的增加 ,滋养层细胞的粘附数目明显增多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0 0nM时粘附细胞数目最多 ,但与 10nM时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相同浓度的IGF I处理时 ,随时间的延长 ,粘附细胞数目也明显增多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0nMIGF I培养 2h达最佳量效反应 (P <0 0 0 1)。加入抗整合素αvβ3 抗体能明显阻止其促粘附作用(P <0 0 0 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10nMIGF I处理后 ,粘着局部出现pFAK ,而对照组则无pFAK表达。结论 :IGF I能促进滋养层细胞粘附到纤维粘连蛋白 (FN) ,且这种粘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生理剂量的IGF I通过刺激整合素与配体结合 ,激活FAK ,进而激活整合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显著促进滋养层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49.
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促排卵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莉  章汉旺 《生殖与避孕》2006,26(8):486-490
随着人工助孕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排卵治疗也成为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首要而关键的一步。然而临床上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克罗米酚及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主要FSH)等引起一些副作用,致使临床妊娠率一直徘徊不前,新的促排卵药物的诞生已成为必然。现许多学者发现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LE)用于促排卵后,无类似克罗米酚的抗雌激素作用,促排卵效果好,对宫颈黏液、子宫内膜、性激素水平等影响小,发生流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的危险低,同时可提高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减少联合使用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因此LE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含14000条基因的cDNA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分泌早期与分泌中期子宫内膜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所检测的14000个基因中,分泌早期子宫内膜与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313个。其中,分泌中期子宫内膜表达上调基因数为175个,下调基因数为138个。结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受许多因素的调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高通量的筛查出相关基因,从而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分子标志物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