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复合两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1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缩松行外周神经阻滞。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1周、2周、3周及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各组的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用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三组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组在治疗后1天、3周、1个月时的NRS值均低于后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在治疗后3天和1周时NRS值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另两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糖皮质激素对三叉神经痛亦有一定效果,其中复方倍他米松效果优于曲安缩松。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比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与单纯桡骨远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夹板固定对尺侧柱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配对方法设计临床研究,要求性别相同、年龄相近、治疗后桡骨远端解剖学评分等级和尺骨茎突骨折类型一致,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者纳入夹板组,单纯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治疗者纳入内固定组,共配对34对(68例)。结果:随访至治疗后12周,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良好。夹板组出现尺侧柱并发症9例,内固定组24例(P0.05)。通过Bunger的Colles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夹板组优良率79.4%;内固定组97.1%(P0.05)。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夹板组优良率91.2%,内固定组64.7%(P0.05)。夹板组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分别为健侧的(81.4±6.8)%、(80.3±10.2)%,内固定组分别为(76.8±8.0)%、(71.4±8.5)%(P0.05)。夹板组手捏力为健侧的(73.1±6.5)%,内固定组为(69.8±6.4)%(P0.05)。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终末桡骨远端骨折,虽解剖学评分不及单纯桡骨远端内固定治疗,但获得了更满意的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及旋后活动度范围优于后者,且因尺侧柱损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双乌祛痛热奄包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肿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按PRICE原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双乌祛痛热奄包敷于患处,对照组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患处,2组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1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4.
踝关节侧方韧带的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在美国每天有27000个临床病例被报道。在踝关节扭伤的患者中,近85%的扭伤都涉及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其中约65%是单纯距腓前韧带的损伤,约20%同时涉及到了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而距腓后韧带的损伤非常少见,往往只有在严重的骨折脱位中才会出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逆移位手法与传统复位手法对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效果,验证逆移位手法的科学性。方法:将8对踝关节尸体标本行闭合间断骨钻孔后,根据受伤机制施加暴力,制备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尸体模型。试验采用二阶段配对交叉设计进行。同一尸体左右足进行配对后,随机决定A组先用A方案(逆移位复位手法),再用B方案(传统逆损伤复位手法),则B组先采用B方案,再用A方案,两种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交叉进行。通过X线观察腓骨的侧方移位及前后移位、内踝分离及侧方移位、后踝向上移位、距骨倾斜、距骨移位、下胫腓间隙,结合Leed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种复位手法均能使骨折移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ds分级评定结果示,传统复位手法优良率为87.6%,逆移位手法解剖复位优良率为93%,高于传统复位手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移位复位手法对各骨折端位移的复位与传统复位手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复位手法治疗治疗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复位效果相当。说明不施加旋后内旋也可以达到复位,避免传统复位手法复位过程中出现二次骨折,为在临床中实现踝关节内手法精准复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对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国际麻醉研究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著所采用的研究设计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示我国应注重开展麻醉学临床研究。从理论上的因果论证强度来讲,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佳研究设计类型,但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及其优缺点,以及国际范围内对随机对照试验透明性的要求,将会影响其在麻醉学领域的合理应用。此外,"Anesthesiology"与"Anesthesia and Analgesia"发表队列研究的论著远多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呼吁我国麻醉学同行重视建设高质量麻醉相关专病队列,为高质量、系统地开展临床研究奠定良好基础。结合麻醉学学科实际,熟悉不同研究设计类型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麻醉同行做到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重视高质量观察性研究,提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从而生产高质量研究证据,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切实推动麻醉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4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引起麻醉医师对医院感染控制和职业防护的强烈关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择期手术将逐渐恢复。如何做好非湖北地区医院择期手术麻醉相关的感染控制和防护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更关系到包括麻醉医师在内的每位医务人员的安全。本文根据医院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结合麻醉科工作特点,指出在麻醉诊疗过程中,与之相关感染控制方面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并提出指导建议,具体包括:(1)在标准预防和手卫生方面的细节问题与建议;(2)在清洁、消毒方面的细节问题与建议;(3)关于人工鼻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我院创伤一科2002年8月-2006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及PFN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36例,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3~97岁,平均68.4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按AO分型,A2型25例,A3型1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9.
神经外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比较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用于开颅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PCA)的临床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择期开颅手术病人 45例 ,所有病人均满足以下条件 :ASAⅠ~Ⅱ级 ;术前无癫痫病史及呼吸功能障碍 ;术后1h内病人完全清醒、合作、定向力恢复 ;手术入路为颞部、桥脑小脑角或翼点入路。病例排除条件 :术后有癫痫发作及意识障碍者 ;出现失语及听力障碍者 ;因颅内出血或严重脑水肿须再次手术者 ;出现心、肺、肝、肾及消化系统并发症者 ;术后未正确使用PCA治疗 ;48h内非病人主观原因终止PCA治疗的其它原…  相似文献   
50.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 my ,PLD) ,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 ,其治疗机制是椎间盘内减压[1] 。影响PLD疗效的两大基本要素是适应症的选择和减压是否充分[1,2 ,4 ,5] 。那么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 ,减压是否充分即髓核切除是否足量就成为关键。为了增大髓核切除量 ,我们自 1995年开始应用双侧穿刺法进行PLD术 2 7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3年 3月~ 1999年 12月 ,在C型臂X光机或CT引导下 ,应用P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1例 ,其中CT引导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