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2例生长发育迟缓伴有特殊面容及肢体发育异常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实现罕见病的精准诊断,为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单基因检测及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疑似CdLS患儿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并行一代测序验证以及患儿父母的验证。结果:本研究中的2例患儿均检测到国内外尚未报道的NIPBL基因突变,c.2252 dupA、p.Asn751Lysfs以及NM-015384.4:c.6179dupA,父母均无携带,为新生变异。结论:对于发育迟缓伴特殊面容及肢体异常的患儿要考虑到Cornelia de Lang综合征可能,采用基因检测手段实现精准诊断,为患者及家属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儿童谷固醇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因皮肤皱褶处黄瘤9个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1例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进行总结。设置检索策略谷固醇血症、黄瘤、植物固醇、高胆固醇血症、ABCG5基因,以及sitosterolemia、xanthoma、phytosterol、hypercholesterolemia、ABCG5 gene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知网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对谷固醇血症文献进行复习检索,总结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患儿表现为皮肤黄瘤伴异常血脂升高,诊断为ABCG5基因突变谷固醇血症。经过3个月严格限制植物固醇、部分限制动物固醇的饮食方案后复查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几乎降至正常范围。皮肤黄瘤无变化,部分脂瘤有增大倾向。结论:谷固醇血症临床表现多样,黄瘤可为其特征性皮肤表现,儿科医师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4.
生长激素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生长发育迟缓的药物, 常见的治疗适应证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特纳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和特发性身材矮小等, 疗效因适应证不同而呈现差异。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潜在不良反应, 包括颅内高压、股骨头骨骺滑脱、脊柱侧弯等, 需要在治疗期间加以考虑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塞米松甲状腺内注射治疗15例甲亢患儿。结果显示:注射1个疗程,高代谢症状明显控制15/15例,甲状腺肿明显缩小14/15例,突眼改善9/11例,T3、T4降至正常12/2例,总有效率93.3%(14/15例)。该疗法较单纯他巴唑治疗优越(P〈0.025),且疗程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HLA-Ⅱ类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具有复杂的多基因控制的特点,尤其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及其产物在 AITD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人种的研究表明,HLA-Ⅱ类基因位点存在于AITD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二者共同作用影响AITD的发生。H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决定HLA-Ⅱ类分子的多样性。本文拟就HLA-Ⅱ类基因及其抗原分子结构、功能以及AITD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Xp21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又称复合型甘油肌酶缺乏症。1977年,英国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医生McCabe首次报道儿童甘油肌酶增高合并肾上腺发育不良,并命名为复合型甘油肌酶缺乏症(Complex Glycerol Kinase Deficiency,CGKD)[1]。该病多以急性/慢性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临床关系,为T1DM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2018年新诊断及使用3C疗法治疗的T1DM患儿,分析T1DM患儿与健康体检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25(OH) D水平,将T1DM患儿分为3组(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比较三个亚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情况,探讨不同tanner分期、性别、季节、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结果:T1DM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42.31±22.01)nmol/L,较健康对照组的(50.37±22.28)n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患儿中,维生素D充足组的空腹C肽水平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及维生素D缺乏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空腹血糖水平及单位体质量胰岛素用量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按血清25(OH)D水平测定时间不同分A组(1-3月、10-12月)和B组(4-9月),A组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合并DKA组25(OH)D水平低于无DKA组(P<0.05)。结论:T1DM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合并DKA、及1-3月及10-12月的患儿;维生素D充足的T1DM患儿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上要加强T1DM患儿的维生素D的监测以及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汉族儿童Graves’病 (Graves’disease,GD)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 (HLA -DQA1)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及DNA测序方法 ,对已经确诊的重庆汉族GD患儿 85例和正常对照组 5 0名儿童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HLA -DQA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GD组和对照组中检测到 7种单链构象 ,分别标为abcdefg带型。GD组中d(HLA -DQA1 0 10 2 )、f(HLA -DQA1 0 30 2 / 0 5 0 1)两带型频率 (分别为 4 3.5 % ,VS 8.0 % ;2 7.0 %VS 8.0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χ2 =18.79,P =0 .0 0 1,RR =8.86 ;χ2 =6 .80 ,P =0 .0 0 9,RR=4 .2 7) ,而b带型 (HLA -DQA1 0 10 1/ 0 30 1)频率 (8.2 %VS 5 2 .0 %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χ2 =2 9.4 3,P <0 .0 0 1,RR =0 .0 8)。结论 :HLA -DQA1 0 10 2和HLA -DQA1 0 30 2 / 0 5 0 1可能与GD易感性相关 ,而HLA -DQA1 0 10 1/ 0 30 1可能与GD的保护性相关。提示上述 3基因位点可能分别是重庆地区汉族儿童GD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状况,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2年2月至2010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的T1DM患儿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的31例学龄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分为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泵治疗组,进行疗效分析,比较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波动情况、治疗达标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每日胰岛素用量、尿酮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103例T1DM患儿年龄38 d至15岁4个月,平均(8±3)岁;初发病例78例(75.7%),男孩多见(57例,55.3%),发病年龄以7~10岁最多(47例,占45.6%),冬春季发病51例(49.5%),合并感染67例(65.2%),以呼吸道感染(27例)和消化道感染(15例)多见.而62例(60.2%)以酮症酸中毒就诊,并发脑水肿者4例(3.9%).部分患儿合并桥甲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治疗组酸中毒纠正时间短、尿酮体消失快(P<0.01),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持续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住院时间短,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T1DM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合并酮症酸中毒,感染可能是患儿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之一.胰岛素泵治疗可较好控制血糖,使用方便,是目前儿童T1DM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