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62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 通过对缺铁性贫血(IDA)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探讨缺铁性贫血治疗与抗HP感染治疗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确诊IDA合并HP感染患儿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进行铁剂治疗加抗HP感染治疗和单纯的铁剂治疗,并分析治疗结束当月、随访一年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当月,治疗组患儿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为(39.16±17.23)g·L-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随访一年,原治疗组患儿SF水平达到(39.59±16.52)g·L-1,显著高于原对照组患儿(22.31±13.16)g·L-1,Hb、MCV、MCH三项指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过程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 HP感染与IDA之间关系密切,临床对IDA患儿的治疗中应同时给予铁剂治疗和抗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9例,随机分为微创组86例和联合组83例;微创组全身麻醉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联合组微创手术后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12个月评定2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4.0%)高于微创组(73.3%)(P0.05);微创组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VAS评分[(4.32±0.63)、(4.11±1.21)、(3.54±1.14)、(2.92±1.12)分]均低于治疗前[(4.81±0.44)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61.12±5.63)、(64.39±4.57)、(77.16±6.39)、(84.12±7.14)分]高于治疗前[(57.14±4.36)分](P0.05);联合组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VAS评分[(4.31±0.69)、(3.01±1.21)、(2.56±0.91)、(1.96±0.45)分]均低于治疗前[(4.75±0.51)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62.32±3.69)、(78.32±3.28)、(85.69±4.32)、(93.62±5.55)分]高于治疗前[(58.13±3.91)分](P0.05);联合组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低于微创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微创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2%)与微创组(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微创手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从挥发油含量限度、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建立都梁方中挥发油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考察白芷、川芎中挥发油含量限度,在此基础上以性状、薄层对挥发油进行鉴别,并以GC-MS对多基原白芷进行定性分析,建立HPLC法测定都梁方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结果川芎、白芷中所含挥发油的限度应分别为:0.60%mL·g^-1、0.05%mL·g^-1;都梁方挥发油为黄色油状液体,薄层鉴别中显藁本内酯斑点;白芷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均含有十二烷醇、肉豆蔻醇、棕榈酸等,且三者的峰面积均较高,可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在所确定的色谱条件下藁本内酯在0.003313~0.053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为1.21%(n=9)。结论确定都梁方中川芎、白芷挥发油限度,初步建立薄层色谱法、GC-MS法及HPLC法用于都梁方挥发油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建立清上蠲痛汤水煎液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分析和指认。方法?采用HPLC-UV建立清上蠲痛汤复方指纹图谱,使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4.6?mm×150?mm,4?μm),以甲醇-乙腈-0.25%冰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选择355?nm;采用HPLC-Q-TOF/MS进行定性分析,再进行对照品比对验证。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所用色谱方法符合指纹图谱技术定性研究要求。标定34个色谱峰,并指认其中14个峰,分别为绿原酸、阿魏酸、木犀草苷、紫花前胡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蔓荆子黄素、藁本内酯、蛇床子素、羌活醇、异欧前胡素、苍术素。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0批清上蠲痛汤水煎液进行考察,相似度均在0.97以上。结论?该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体现了清上蠲痛汤组分的整体特征,为清上蠲痛汤水煎液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富集桑叶中总生物碱和总酚。方法?联合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对桑叶中总生物碱和总酚成分进行富集纯化,并对工艺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该工艺可较好的富集纯化桑叶中总生物碱和总酚成分,指标性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DNJ)、绿原酸、芦丁的含量可达到0.17%、3.05%、0.92%。结论?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富集桑叶中总生物碱与总酚的方法可行,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郄穴用于痛证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郄穴用于止痛的病症范畴及临床疗效,为研究其作用机理及推广该类特定穴在痛证中的使用提供依据。从近年来郄穴治疗痛证的使用情况来看可大致归纳为:头痛、胃脘痛、胆绞痛、痛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损伤、术后镇痛等40多种病症,尤其在骨、伤科病症中使用较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用于痛证治疗的大多为阳经郄穴,亦有阴经郄穴治痛证的应用。可以认为郄穴治疗痛证疗效好,范围较广,是痛证治疗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特定穴位之一。虽然目前郄穴用于临床研究较多,但其作用机理仍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7.
以4,7-二取代香豆素-3-乙酸为侧链酸,用酰氯法与7-ACA,7-ADCA,7-ACT及一系列的3-取代苯甲基头孢母核<5c-5f)进行缩合,合成了一系列7β-(4,7-二取代香豆素-S-乙酰胺基)头孢菌素衍生物(2a-2m)。并且研究了7-ACA的3位乙酰氧基被取代酚取代及2a的3位乙酰氧基被取代吡啶取代的亲核取代反应,分别合成了一系列3-取代苯甲基头孢母核(5c-5f)及3-取代吡啶离子甲基头孢菌素衍生物(2n,20)。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4个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对包括青霉素耐药菌株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丹参滴注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乙腈0.5%冰醋酸系统梯度洗脱程序,考察在加热、醇、酸碱等条件下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丹酚酸B减少,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增加。结论?在高温和酸碱条件下,丹酚酸B被降解为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观察江苏地产浒苔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芪降糖颗粒(500mg/kg)、浒苔多糖低(100mg/kg)、中(200mg/kg)、高(400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d,观察给药期间动物体质量、进食和饮水量的变化。于给药28d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值、口服糖耐量、糖化血清白蛋白以及血清胰岛素的含量。小鼠处死后,剖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测定胰岛数和胰岛面积。结果 与空白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浒苔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水平(P<0.01),血糖曲线下面积(P<0.01),显著增多胰岛数目(P<0.01),增大胰岛面积(P<0.01),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P<0.05~0.01),且浒苔多糖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糖化白蛋白的浓度(P<0.05)。结论 江苏地产浒苔多糖在200~400mg/kg剂量范围内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改善模型小鼠的耐糖力,缓解胰岛病变程度。该结果将为以江苏地产浒苔多糖为原料的功能性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跟骨下脂肪垫炎是由足跟受损伤后脂肪垫发生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而表现为足跟部疼痛。本症好发于老年人 ,临床症状多较重 ,迁延难愈 ,故常可影响正常生活。临床上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差 ,且易复发。笔者自 1 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采用针刺配合导引治疗本病 1 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6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1 0例 ;左脚痛者 7例 ,右脚痛者 9例 ;年龄 2 8~ 5 0岁 ,平均 3 9岁 ;病程 1周~ 3年 ,平均 1年。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足跟部疼痛 ,多于行走或负重时加重 ,休息后减轻 ;2局部检查有压痛及叩痛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