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高氧液对急性光气中毒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家兔光气染毒后血气、生化指标及形态学的变化,研究高氧液对急性光气中毒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6只,雌雄不拘。1组为空白对照组;另外2组动物吸入光气,其中一组(阳性对照组)静脉输入平衡盐,另一组(高氧液组)静脉输入高氧液,3组分别于实验的不同时间取血,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8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高氧液组与阳性对照组动物光气中毒后血浆MDA含量都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aO2、SOD活力则呈下降趋势,肺组织GSH含量下降,GSSG含量升高。在1、3及8h时两组动物的血浆MDA含量、SOD活力及肺组织GSH、GSSG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高氧液组在3、8h时(即在治疗后)PaO2分别为[(9.91±0.49)、(9.15±0.46)mmHg],均高于阳性对照组[(9.03±0.76)、(8.11±0.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MDA含量分别为[(3.66±0.35)、(5.31±0.15)μmol/L],均低于阳性对照组[(4.32±0.26)、(7.4±0.3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SOD活力分别为[(237.37±29.96)、(208.10±18.80)NU/m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建立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系L02自噬模型并探讨其中的线粒体应激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L02细胞,用不同浓度(100、200、400、800、1000 μmol/L)t-BHP及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或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进行处理,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蛋白水平,以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Mito-SOX Red染色流式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BHP剂量≥800 μmol/L时可明显诱导L02细胞内LC3-Ⅱ发生聚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800和1000 μmol/L t-BHP处理可显著增加LC3-Ⅱ蛋白水平,并降低p62蛋白水平(P均<0.05)。同时线粒体ROS水平在≥400 μmol/L t-BHP处理后明显升高,在1000 μmol/L t-BHP处理后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给予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或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后可有效拮抗t-BHP(1000 μmol/L)处理引起的LC3-Ⅱ和p62蛋白水平改变。结论: 我们成功建立了t-BHP诱导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的自噬模型,证明线粒体ROS介导了此过程的发生,同时p38/MAPK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VA与VE对辐射诱发大鼠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辐射后过氧化损伤及VA、VE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为辐射后过氧化损伤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实验设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辐射 )、VA、VE及VA +VE联合用药 5组。在辐射前每天分别以VA 10mg·kg- 1和VE 30mg·kg- 1给相应组大鼠灌胃。 6d后 ,除阴性对照组外 ,其余大鼠均接受 6Gy 60 Co照射 ,照射后 3d宰杀取血作生化分析。结果 :阳性对照组大鼠出现明显中毒症状。VA、VE和VA +VE组MDA含量分别为 ( 12 8.86± 56.2 7) μmol·gpr- 1、( 110 .84± 33.89) μmol·gpr- 1和 ( 149.94± 32 .82 ) μmol·gpr- 1,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 ( 2 0 1.2 5±37.0 1) μmol·gpr- 1(P <0 .0 5)。VA、VE和VA +VE组SOD活性分别为 ( 1.35± 0 .79)U·gpr- 1、( 1.66± 0 .61)U·gpr- 1和 ( 1.69± 0 .71)U·gpr- 1,也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 ( 2 .95± 0 .52 )U·gpr- 1(P <0 .0 5) ;VE组全血CAT活性为 ( 1.4 3± 0 .2 9)U·ml- 1.sec- 1,高于阳性对照组的 ( 1.18± 0 .2 2 )U·ml- 1·sec- 1(P <0 .0 5)。实验组给予VA、VE或VA +VE后 ,血清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 :VA、VE能减弱辐射导致的自由基损伤 ,VA、VE联合用药对抗自由基损伤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沙棘中的重要成分异鼠李素(ISO)对细胞衰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D-Gal)诱导细胞衰老模型,取20~23代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4组:对照组、D-Gal组、D-Gal+ISO组(5 μmol/L)、D-Gal+ISO组(10 μmol/L)。其中D-Gal浓度为10 g/L,干预时间为72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状态;各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总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标志蛋白p21、p27和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SO浓度≤10 μmol/L时对HUVEC无明显毒性作用;与对照组比较,D-Gal能够诱导细胞衰老指标SA-β-Gal活性增加(P<0.05);提高p21、p27表达水平,提高细胞总ROS水平和MDA含量,降低总SOD和CAT活性,降低Nrf2及下游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D-Gal组比较,ISO能够降低细胞SA-β-Gal活性,抑制p21、p27表达,降低细胞总ROS水平和MDA含量,提高总SOD和CAT活性,增强Nrf2及下游蛋白表达(P<0.05)。结论:ISO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延缓D-Gal诱导的HUVEC细胞衰老,在此过程中激活Nrf2通路可能是其发挥抗衰老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小鼠部分肝切除术(PH)后的再生过程中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1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6个PH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小鼠只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并不切除肝脏;PH组小鼠进行70%肝切除术,并分别于术后第6小时以及第1、2、3、5、7天处死。另外采用丙酮酸乙酯(EP)作为HMGB1的特异性抑制剂进行干预实验,9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H组和EP干预组,每组3只,EP干预组小鼠在70%肝切除术后按40 mg/(kg·d)给予EP腹腔注射,术后第2天处死。取各组小鼠肝组织提取总蛋白及核浆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提取的不同蛋白样品中HMGB1、TLR4、RAGE、NF-κB p65、Cyclin D1、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小鼠于进行70% PH后的1周内,肝组织内胞核中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第2天上升至顶峰(P < 0.05),之后逐渐回落,细胞质中该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其一致。干预实验中,相比较假手术组,术后第2天PH组中TLR4、RAGE、NF-κB p65、Cyclin D1、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P < 0.05)。EP干预后,虽然肝组织内胞核蛋白中的HMGB1以及总蛋白中TLR4与RAGE的表达水平与PH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变,但胞浆蛋白中的HMGB1和下游NF-κB p65、Cyclin D1、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HMGB1在小鼠肝再生过程中对细胞的增殖发挥了调控作用,该蛋白可能作为调控肝再生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56.
探讨了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课前资料准备和实验课中有关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针对课前准备,从实验大纲制定、教材使用与管理、实验备课管理、实验教具准备、教师心理状态准备、教师语言准备六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所应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互动性教学法、培养创新意识教学法分别进行论述。也探讨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即教师应从认真的课前准备、规范的教学程序、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师生互动五方面进行提高,以确保教学准确、高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皂苷对砷暴露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人正常肝细胞HL-7702进行砷暴露及太白楤木皂苷保护处理。砷暴露组用10μmol L-1终浓度的NaAsO2处理,太白楤木皂苷保护组用不同浓度太白楤木皂苷预处理12 h后,再进行砷暴露处理。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12 h后收集细胞样品,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损伤产物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重要因子细胞色素C(Cyto C)释放和Caspase-3的激活情况。结果砷暴露可以引起肝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给予不同浓度的太白楤木皂苷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5μg mL-1太白楤木皂苷保护效果最佳。砷暴露可以引起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细胞ROS水平升高,GSH水平降低,氧化损伤产物MDA水平增加,线粒体凋亡途径因子Cyto C和Caspase-3的激活。太白楤木皂苷(5μg mL-1)预处理能够显著拮抗砷暴露引起的细胞上述指标变化。结论砷暴露可以通过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激活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发挥其损伤毒性作用。太白楤木皂苷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抗砷暴露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细胞密度对细胞克降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五种细胞系BT325、786-0、293、C6和NIH3T3的克隆形成能力,分析细胞密度或细胞数量对这些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细胞密度增加时,明显降低NIH3T3和786-0细胞系中具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数,更高的细胞密度才能导致293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细胞密度的增加对BT325和c6这两种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细胞密度对于BT325、C6以及293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增加786-0和NIH3T3的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细胞密度可影响这五种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和克隆形成能力,且两者关系密切。结论:可能存在一种与细胞数量相关的因素能抑制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的扩增。另外,在永生化细胞系中,干细胞的扩增频率与细胞的有丝分裂频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9.
Vit.C,E对60Co γ线照射家兔血清和肝脏SOD和MDA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Vit.C,E对^60Coγ线照射家兔的保护作用以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中国本兔随机分为12组,每组5只,Vit.C5组iv,剂量分别为10,20,40,80和160mg.kg^-1.Vit.E油剂ig5组,剂量分别为5,10,20,40和80mg.kg^-1,第3日进行^60Coγ线(4.5Gy)照射家兔,每5日处死,剖腹取肝脏和腹腔静脉血,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催化活必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辐射动物补充Vit.C和Vit.E组的肝SOD的催化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Vit.E的作用更明显,呈现了一定剂量效关系,各Vit.C组肝脏MD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1),但血清MDA的含量轻微下降,各Vit.E组肝脏和血清中的MD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单独使用Vit.C的抗氧化作用,有时还会加重损伤;单独使用Vit.E具有一定的SOD活性保护和MDA清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对外周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则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