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21.
新型肿瘤抑制因子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氧作为新的信号因子,在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与活性氧密切相关,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作为最重要的抗氧化酶在机体的防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nSOD活性在肿瘤组织内显著降低甚至检测不到及MnSOD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表型逆转的实验提示,MnSOD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抑制因子,很可能为肿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太白楤木皂苷的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利用其防治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体外化学法检测太白楤木皂苷的总抗氧化能力。在细胞实验中,采用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 (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细胞氧化损伤。设立相应对照组和药物保护组,给予太白楤木皂苷 (5 μg/mL)预处理保护,收集样品,流式细胞仪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抗氧化转录因子核呼吸因子2 (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2,Nrf2)及其下游的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1,HO-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 (γ-glutamate-cysteine ligase,GCL)的表达水平。结果:太白楤木皂苷体外实验检测总抗氧化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细胞实验中,tBHP可以显著提高细胞ROS水平,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太白楤木皂苷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tBHP诱导的细胞ROS水平。同时发现太白楤木皂苷可以显著拮抗tBHP引起Nrf2及其下游的HO-1、GCL 的催化亚基 (GCLC)和调节亚基 (GCLM)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太白楤木皂苷在化学反应体系及细胞水平,均显现出了抗氧化作用,具有抗氧化防治疾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光气是一种经典的窒息性化学战剂,同时也是应用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各种意外泄露造成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光气中毒主要引起难治性的肺水肿,目前国际上尚未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光气肺水肿的有效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的重大国际难题。我们教研室从50年代起从事窒息性毒剂肺损伤防治研究,特别是对光气肺损伤机制及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氧化损伤和炎症呼吸爆发在光气肺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咖啡酸苯乙酯(CAPE)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中的主要成分。CAPE结构中含有儿茶酚结构,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已有研究表明,CAPE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多重作用,提示CAPE是一种潜在的光气肺水肿救治候选药物。本研究初步探讨CAPE对光气染毒SD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设相应对照组,光气染毒后,CAPE治疗组立即给予CAPE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光气染毒后6 h,取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检测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重要炎症转录因子NF-κB及下游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光气染毒组肺泡盥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也因氧化损伤应激而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下降。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给予CAPE治疗可以显著抑制上述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各项指标变化。这些结果表明,CAPE作为一种高效抗氧化剂,能够显著改善光气中毒引起的各项损伤相关指标变化,具有很好的救治作用,其中抑制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其发挥救治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这些结果也进一步提示,CAPE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抗光气肺水肿的候选救治药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4.
Vit.C, Vit.E对60Coγ线照射家兔外周血的影响和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维生素C, E对家兔60Coγ线照射外周血的保护作用以及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选择中国本兔作为研究对象,按质量性别均衡的原则随机分为11组,每组5只,自由摄食饮水. 实验第1日开始各Vit.C组进行Vit.C针剂iv, Vit.E组进行Vit.E油剂ig,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ig相同量的脱除Vit.C, Vit.E的花生油. Vit.C的注射剂量分别为10, 20, 40和80 mgkg-1,Vit.E的灌胃量分别为5, 10, 20, 40和80 mg*kg-1,连续5日. 喂养第3日阳性对照组及各Vit.C, Vit.E组的家兔进行60Coγ线照射,照射剂量为4.5 Gy. 照后继续给药至第5日 ,处理前12 h停喂饲料,不停水,乙醚麻醉家兔,立即剖腹取腹腔静脉血,肝素抗凝后送检 ,分别测定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家兔4.5的60Co照射后,辐射各组实验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WBC)与对照组的白细胞数相比明显减低(P<0,01),维生素C,E未表现出保护WBC作用;外周血红细胞(RBC)与对照组相比,除Vit·C10mg·kg-1组和Vit·E20mg·kg-1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外(均为P<0.05),其他各组均呈现下降趋势;血红蛋白(HGB)与对照组相比,除Vit·C10mg·kg-1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外(P<0.05),其他各组也呈现下降趋势;给照射动物灌胃Vit·E,可见随Vit·E剂量增加而外周血中PLT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动物经照射作用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压积(MPV)未见显著变化。但是,补充Vit·C10 mg·kg-1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可导致MCV降低,MCH,MCHC和MPV升高,其中对于MCHC、血小板压积MPV的升高作用比较明显。结论Vit·C在较低剂量时对辐射动物的外周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硫辛酸的急性毒性及抗辐射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硫辛酸自 1991年被首次发现以来 ,对它在能量代谢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欧洲则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具有很好的效果。直到 1989年 ,它才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被重新认识 ,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有关其急性毒性及抗辐射作用报道甚少 ,现初步研究了硫辛酸的急性毒性及抗辐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试剂 硫辛酸 ,购自万兴化工有限公司 ,批号 :0 2 0 4 0 1。溶剂为市售菜子油 ,经高温及无水乙醇处理。1 2 动物 一级昆明种小鼠 ,体重 18 2~ 2 1 9g ,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3 硫辛酸急性毒性及LD50 测定 昆明种小鼠 80只 ,…  相似文献   
26.
小鼠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急毒实验及其对外周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雄性小鼠 ip阿霉素 (ADM)急毒 L D50 及对外周血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8组 ,阴性对照组和 ADM7个不同剂量组 ,除阴性对照组外 ,其余依次经 ip1.2 5 ,2 .5 0 ,5 .0 0 ,10 .0 0 ,15 .0 0 ,2 0 .0 0和 40 .0 0mg· kg- 1 7个不同剂量的 ADM,阴性对照组给予对应剂量的生理盐水 ,观察动物给药后 10 d内的生存情况 .结果 ADM的 7个剂量组动物的死亡率随 ADM的剂量由低到高依次是 0 ,0 ,0 ,2 0 % ,70 % ,90 %和 10 0 % .ADM可引起外周血除红细胞分布活力 (RDW)、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和淋巴细胞百分比 (L YM)外几乎所有的指标降低 ,红细胞 (RBC)、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 T) 3种血液成分降低显著 (P<0 .0 5 ) ,并随 ADM剂量的增加而愈发明显 .结论 雄性昆明种小鼠 ADM ip L D50 为 13.2 mg· kg- 1 ,其 95 %可信限范围为 10 .6~ 16 .4mg· kg- 1 . ADM毒性导致的血液 3种成分数量及相关功能的下降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7.
维生素C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mtDNA缺失改变,线粒体呼吸酶活力和氧化应激水平的角度研究维生素C(Vc)对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衰老小鼠模型,PCR法检测实验小鼠mtDNA固定片段的缺失情况,氧电极法检测肝线粒体呼吸酶琥珀酸脱氢酶(SUCOX)和NADH氧化酶(NADHOX)活力,荧光法检测肝和脑MDA含量和GPX活性,化学法检测SOD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和Vc保护组小鼠都出现mtDNA固定片段缺失,但Vc保护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线粒体呼吸酶琥珀酸脱氢酶和NADH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Vc保护组线粒体呼吸酶琥珀酸脱氢酶和NADH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对照组和Vc保护组小鼠肝脑MDA含量和SOD活性降低。结论Vc可以减轻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的氧化损伤,保护mtDNA和增强线粒体氧化呼吸酶活性。  相似文献   
28.
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是营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9.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自由基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问题教学法,在自由基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以及抗氧化剂应用等方面以问题为线索,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更高层次掌握知识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0.
MDA和SOD在VC、VE对60Co照射家兔作用中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与目的:研究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对辐射损伤家兔的保护作用以及SOD和MDA在这一作用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健康家兔30只,按体质量和性别均衡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iv生理盐水1 ml/kg和ig处理过的花生油1 ml/kg,其余3组分别为复合实验1、2、3组:分别iv剂量为10、20、30 mg/kg的VC,同时ig剂量分别为20、40、60mg/kg的VE.喂养第3 d阳性组及各实验组给予剂量为4.5Gy的60Co γ线全身照射.照射后继续给药至第5 d后,宰杀家兔取肝脏和腹腔静脉血后检测SOD和MDA的变化.结果:家兔经照射后,血清照射组SOD活性较正常组增加,而给予VC、VE复合干预之后,随干预剂量增加,活性稍有降低,但均高于正常组;而肝脏照射组SOD的活性较正常组低,给于不同剂量的干预因素后,各组SOD值较照射组均增高.照射后血清MDA较照射有明显下降趋势,高剂量时最低.而给于干预因素后,肝脏MDA较照射组均明显降低.且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均低.结论:照射后,肝脏即应激性地释放SOD入血液,使血液中SOD增高,执行抗氧化功能,给予干预因素后,血液中MDA即降低,因此肝脏SOD向血中释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