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对支原体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Mh)的分离鉴定、半定量计数和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和Mh在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主要是单一的解脲支原体感染,∪∪为58.6%,∪∪ Mh为33.3%;Mh为8.1%,药物敏感性排序,前4位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83.9%,美满霉素80.5%,克拉霉素57.5%,交沙霉素51.7%。结论目前支原体对人体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较严重,而且出现了多重耐药株。提示临床要积极开展泌尿生殖系统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菌活性,以减少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刮拭机体相应的全息穴区及经络腧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例.结果 显效:67%.有效25%,无效:8%,总有效率92%,无效率8%.结论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任何副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位阑尾炎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近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高位阑尾炎13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16~67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缓解急性胰腺炎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胰腺炎的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制酸、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对急性胰腺炎所致的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风池穴温针灸治疗面瘫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临床上我用温针灸风池穴为主治疗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病源均为我院门诊病人 ,2 0例中 ,男 8例 ,女1 2例 ,年龄在 1 6~ 67岁之间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两年。2 治疗方法取穴 :主穴 :风池、曲池或合谷、足三里均为双侧配穴 :地仓透颊车、阳白、翳风、人中、背俞针法 :取 2 8号 1 .5寸毫针刺双侧风池穴 ,待得气后施温针炙 ,双侧足三里、曲池 (或合谷两穴交替 ) ,根据病人体质施补、泻、平补平泻手法。配穴依症状近取头面诸穴 ,病久者加背俞穴。 1次3 0~ 40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医学模式转变中,护理心理学占有了一席之地,发挥着其独特的效能.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其心理活动十分复杂,感情脆弱,情绪波动大.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实施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胃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连续收治的实施D1或D2式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廓清程度和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实施了胃癌切除术,D1式34例,D2式96例。D2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1式(20.6%比39.6%,P〈0.05)。进一步分析单个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式术后死亡率为4.2%(4/96),D1式为0(0/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4例,均为D2式切除术。与吻合口瘘、胰瘘等相关的肺部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D2式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淋巴结清除程度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提高手术廓清技能和标准化胃癌淋巴结廓清术可能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