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5篇
内科学   251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56篇
外科学   397篇
综合类   987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351篇
  7篇
中国医学   349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与跨膜离子转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lzheimer' s Disease,( AD)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寿命的突出问题。一般公认 ,脑内出现高密度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是 AD的病理学特征。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 β-淀粉样蛋白 ( Amyloidβ-Protein,AβP) [1 .2 ]。AβP由 40~ 42个氨基酸组成 ,是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βAPP的裂解产物。βAPP的编码基因位于 2 1号染色体 ,在正常人脑以及其它器官也有表达。因此 ,βAPP和 AβP在正常细胞的功能意义已受到人们的注意 ,对此问题的了解可能有助于阐明它们在 AD发病中的意义。目前积累的资料主要涉及到 AβP的神经毒作用[3 ] 。本文从…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通过检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经历人工寒潮后体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组织因子(TF)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变化来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双肾双夹法复制RHRSP模型,随机分为寒潮组和非寒潮组,并于寒潮的不同时段处死两组大鼠获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的ET、CGRP、TF和TM的表达。结果寒潮组ET、CGRP、TF和TM的表达在寒潮后3 h、6 h1、2 h明显高于非寒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历寒潮的RHRSP中ET、CGRP、TF和TM的表达增高,这些变化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WT1基因与肿瘤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的关系 ,为临床判断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 33例ALL患儿的同一份标本进行WT1mRNA及mdr1mRNA检测 ,用GQS 96 0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初治组ALL的WT1及mdr1阳性率分别为 6 7%及 15 % ,完全缓解组分别为 2 2 %及 18% ,复发难治组分别为 92 %及 75 % ,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WT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组相比 ,P均 <0 0 1,复发难治组中mdr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初治组和完全缓解组相比 ,P均 <0 0 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2 )WT1与mdr1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但复发难治组WT1与mdr1均阳性者多 ,占 6 7% ,均阴性的为 0 ;与初治组及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ALL患儿WT1基因表达的同时出现肿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是白血病难治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提示预后差。动态监测WT1及mdr1,可预测白血病难治及复发 ,指导个体化治疗 ,有利于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提高护士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运用自我效能意识的灌输、积极的心理暗示、积累成功体验、建立榜样效应和建立支持系统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结果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干预有利于提升护士的自信,更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潜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调查分析大型国企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社会适应与家庭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与社交焦虑量表(LSAS)对华北油田地区23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学历因素呈正相关;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都与家庭关系相关显著(P〈0.05);家庭收入与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均呈负相关。结论1当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正常,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学历成正相关,并且家庭关系状况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显著(P〈0.01);2性别和高中生的社会焦虑有显著相关,其他家庭因素对高中生的社交焦虑的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与高中生的社交焦虑呈负相关;3家庭收入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均呈负相关;尤其是在强迫和适应不良两因子中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6.
<正>专家简介:利天增,男,烧伤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主任、学科首席专家。2000年组建广东省烧伤学会,任第一届广东省烧伤学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广东省烧伤学会名誉主任委员。获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历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州市医疗卫生科技进步专项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两次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高教局、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历任《中华烧伤杂志》编委、《现代医院杂志》编委,参加编写《中国残疾预防学》等6本著作。  相似文献   
117.
2013年11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足重在预防,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性别、患病时程、周围神经病变、足部畸形、周围血管病变、吸烟、溃疡和截肢病史、血糖监控不足等)的筛查是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糖尿病足病情评估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策略,其中加强以糖尿病足患者足跖压力管理为代表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简要阐述了糖尿病足国际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和治疗机构的开展情况,对比国内这两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给出有效措施和发展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桑银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治疗后心脑微血管病的变化,探讨桑银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用微量血糖测试仪检测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和糖耐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电镜观察心脑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银降糖胶囊对STZ大鼠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P〈0.01);2h血糖曲线下面积为38.88±8.59(P〈0.01)。大剂量组ET-1为(149.60±16.83)pg/ml(P〈0.01),NO为(61.20±11.36)μmol/L(P〈0.01)。结论桑银降糖胶囊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NO含量,下调血浆ET水平,有效抑制由于高血糖等因素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糖尿病内皮细胞损伤及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室内出血(IVH)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分别于出生时、生后7、14、21和28d及纠正胎龄36周时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水平。结果6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BPD组20例,ROP组10例,IVH组8例。BPD组与对照组出生时EP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d时点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34+KDR+:(0.019±0.009)%伽(0.026±0.012)%,P〈0.05;KDR+CDl33+:(0.004±D.002)%傩(0.008±0.004)%,P〈0.01;CD34+KDR+CDl33+:(0.005±0.002)%船(0.008±0.004)%,P〈0.05。从出生时至生后21d,BPD组血浆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OP组出生时至生后28d的EPC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纠正胎龄36周时KDR+CDl33+和CD34+KDR+CDl33+EPCs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IVH组生后不同时点的EP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早期的EPCs和VEG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早产儿BPD的发生,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数字化虚拟可视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型的可行性与价值。 方法 17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CT扫描数据集导入相应软件,重建跟骨骨折三维可视模型。2名高年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每例跟骨骨折的三维数字化分型和sander分型评估,使用Kapppa值计算相关度,比较两种分型的可信度差别。 结果 重建了15个跟骨骨折的数字化三维可视模型,准确地反映了跟骨骨折的解剖部位、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数字分型的可信度Kapppa值为0.795(0.691~0.874),属于可信程度, sander分型的Kapppa值为0.641(0.591~0.701),属于基本可信程度。 结论 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的跟骨骨折的分型直观明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临床诊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