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23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膜是否增厚分为2组:A组胸膜增厚组,B组未增厚组.根据胸水蛋白质的含量分为3组:a组蛋白质的含量< 50 g/L,b组50~60 g/L,c组>60 g/L.根据胸水吸收的时间分为3组:1组胸水吸收时间<2个月,2组2~4个月,3组>4个月.分析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与胸膜增厚、胸水吸收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225);a组胸膜增厚的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05、0.04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882);胸水不同吸收时间的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1组与2组、1组与3组、2组与3组之间P值分别为0.33、0.08、0.2).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不会影响胸膜增厚、胸水吸收时间,对胸膜炎的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在超声引导下局部胎盘组织注射甲氨蝶呤(MTX)与行子宫切除术治疗胎盘植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55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水平变化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2,P=0.2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h 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t=3.593,P<0.05),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t=2.185,P=0.033);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30)。结论:胎盘植入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MTX与行子宫切除术比较不仅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而且患者的接受程度及满意程度也高,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构建含有定点突变的人胰岛素原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首先利用RT-PCR方法从正常流产胎儿胰腺组织获取野生型人胰岛素原eDNA;然后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在人胰岛素原cDNA上产生2个突变位点,使突变的eDNA编码的蛋白质含弗林蛋白酶的识别位点,该突变型胰岛素原cDNA片段命名为INS-M2;最后将INS-M2亚克隆至腺病毒载体系统的穿梭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并与骨架载体共转染至细菌内,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载体.结果:HindⅢ和Xho I酶切、Poc I酶切及测序均证实载体pAd-INS-M2构建成功.结论:构建的含定点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腺病毒载体pAd-INS-M2为进一步转染非胰岛β细胞,对糖尿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估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患儿中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北京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为大剂量(30~50) mg/(kg·d),恢复期为小剂量(3~5) mg/(kg·d), 应用光学比浊法(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 LTA)测定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血小板聚集率以评价其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危险因素。结果 (1)川崎病患儿口服大剂量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AA%)分别为 3.3 %(1.2%, 7.1%)及2.9%(1.5%, 6.4%),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2)大剂量阿司匹林组AR发生率为9.75%(23/236), 小剂量阿司匹林组AR发生率为8.05 %(19/236),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3)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中19例存在AR与217例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 AS)患儿的年龄、 性别及凝血、 生化等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剂量无关。在川崎病治疗中存在AR,AR发生率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25-(OH)D浓度,并完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及尿β_2-微球蛋白检查,作为评估眼底、心脏、肾脏损伤的指标。根据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Ⅰ期组(89例)和Ⅱ期组(36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将研究对象分为靶器官损害组(71例)和无靶器官损害组(54例),观察血清25-(OH)D浓度与高血压儿童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期组血清25-(OH) D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5,P=0.956)。靶器官损害组血清25-(OH) D浓度明显低于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t=3. 631,P=0. 000)。血清25-(OH) D浓度与不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肾损害具有负相关性(r=-0.273,P=0.002),其中,血清25-(OH)D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负相关性(r=-0. 221,P=0.013)。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血清25-(OH) D浓度与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其中血清25-(OH) D浓度与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胃癌VEGF和nm2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nm23与血管生成及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胃癌组织中的VEGF、nm23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率和MVD值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高表达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RC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方法 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参比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参比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应用RC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M-蛋白、 β2-微球蛋白、CD4+、CD4+/CD8+)、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8.
总结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例老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早期识别消化道穿孔,及早进行急诊手术;在全面皮损评估的基础上,分别从预防表皮分离、创面处理及黏膜护理3个方面制定有效的创面护理方案;适时采取多种疼痛干预措施;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做好体液管理和用药护理。经过12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1周后随访,患者皮损完全愈合,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儿童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65例原发性高血压的10岁及10岁以上患儿进行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并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8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107例),比较两组患儿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例患儿中,58例(35.2%)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组和无代谢综合征组总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84.5%(49/58)和60.7%(65/107),心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8.3%(28/58)和30.8%(33/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受损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6.1%(31/36),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64.3%(8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病程6个月和平均舒张压≥80 mmHg(1 mm Hg=0.133 kPa)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发生靶器官损害概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常规进行糖代谢等代谢指标检测利于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对室性早搏儿童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将71例未经治疗的室性早搏儿童分为心源性疾病组(A组)、良性室性早搏组(B组)。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各组患儿HRT,包括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TS)进行自动分析,并记录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TO较B组高(-0.019±0.025vs-0.029±0.045),A组TS较B组略低(5.84±6.06 ms/RR vs 6.01±6.57 ms/RR),但无统计学差异(t=-1.040,p=0.302;t=0.118,p=0.906)。12例(16.9%)患儿发生终点事件,均为A组患儿,A组内9例TO异常者,发生终点事件7例,明显高于TO正常者(77.8%vs 23.8%,χ~2=5.562,p=0.018)。71例患儿TO异常者21例,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亦高于正常者(33.3%vs 10.0%,χ~2=4.192,p=0.041)。结论儿童心源性疾病时HRT现象减弱,TO异常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几率升高,提示HRT对于合并室性早搏的器质性心脏病及终点事件具有预测意义,且无创易行,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