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PCR-测序法对来自广州地区10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株katG基因的261~330位密码子长度约210 bp目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菌株katG基因序列(GenBank:X68081.1,1-4810)进行对比,并应用DNASTAR软件推测氨基酸突变情况。在PCR和基因序列测定中,引物设计相同,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GAAACAGCGGCGCTGATCGT-3和5'-GTTGTC-CCATTTCGTCGGGG-3'。结果 10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95株成功扩增出katG基因,95株中有70株呈现katG基因突变(73.68%);基因突变类型均为点突变,突变均发生于315位点,未见插入或缺失型基因突变;氨基酸突变包括3种类型,其中:66株发生AGC(Ser)→ACC(Thr)突变即S315T(94.28%),2株发生AGC(Ser)→ATC(Ile)突变即S315I(2.86%),2株发生AGC(Ser)→AAC(Asn)突变即S315N(2.86%)。结论在所测菌株范围内,广州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具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302.
目的:研究克拉屈滨(2-CdA)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等5家医疗单位住院且采用1个疗程CLAG方案(具体为:克拉屈滨5mg/m2,d 1-5,持续24 h静脉滴注;Ara-C 2 g/m2,1/d,d 1-5,静脉滴注;G-CSF 300 mg,1/d,d 0-5,皮下注射)治疗的岁;FAB分型:M11例,M2a 3例,M2b 4例(其中1例伴髓外侵犯),M41例伴髓外侵犯,M55例,HAL 1例;NCCN分型:中危组6例,高危组9例;难治8例,复发7例。前期中位化疗次数4(2-8)个(其中例15曾接受化疗8周期,并12例(12/15,80%),CR中位持续时间为65(0-528)d。所有患者化疗后均出现IV级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粒缺期中位持续时间为20(14-33)d,治疗相关死亡1例。7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患者的中位无事件复发/难治性AML,CR高,但CR持续时间短,骨髓抑制重。因此,控制感染是关键,CR后应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相似文献   
303.
奎屯-乌苏山前倾斜平原为一典型的离子淋溶-累积体系。自天山隆起后,地势高处的水溶性碘借助于流经水的作用,不断地被淋溶并被搬迁至地势低洼处,形成平原上部碘低,平原下部碘高的重新分配现象。在受地表条件影响较少的深层地下水中这种分布更明显。地方性甲状腺疾病分布规律与此情况吻合,即平原上部为缺碘区,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并  相似文献   
304.
1病例摘要 现病史:患儿,男,3岁3个月,因“反复抽搐发作22个月余”收入我院。患儿于2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发作,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周紫绀、双眼凝视、四肢发硬、呼之不应,不伴流涎及大小便失禁,持续约数秒钟,经刺激后缓解,抽搐后进入睡眠状,醒后精神活动如常。就诊于当地医院儿科,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05.
目的: 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鄂尔多斯市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应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以社区为单位抽取104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档案,利用spss13.0软件对影响高血压患者患病的有关因素进行多重回归分析. 结果: 鄂尔多斯地区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史均为该地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鄂尔多斯地区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应加大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饮酒、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306.
本文采用4小时、16小时微量释放细胞毒法监测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对K562细胞及PLC/PRF/5细胞杀伤活性及某些影响因素。实验提示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健康人。rIL-2可明显增加健康人NK细胞活性,但对HBV感染者NK细胞增强作用不明显。HBsAg、rHBeAg和rHBcAg均可明显抑制NK细胞活性,并有剂量依赖性,加入外源性rIL-2仍不能纠正。提示HBsAg、rHBeAg和rHBcAg可通过某种机制阻抑rIL-2与NK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07.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特征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3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评估LVH, 并将其分为LVH组和左心室构型正常组,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动态血压参数等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及代谢指标与LVH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指标对LVH的诊断价值。结果 4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中, 男342例(79.5%), 女88例(20.5%), 就诊时年龄(12.6±2.3)岁, 123例(28.6%)存在LVH。LVH组体质指数(BMI)[(30.0±5.2)比(26.2±4.3)kg/m2]、2级高血压比例[75.6%(93/123)比59.6%(183/307)]、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131±10)比(128±10)...  相似文献   
308.
消化系统肿瘤具有恶性程度及病死率高的特点, 成为老年人群重点预防的疾病。消化系统肿瘤在发生前常存在可被侦测的改变, 包括出血及黏膜形态结构异常。然而肿瘤本身以及上述异常病变的精准监测仍存在诸多技术难关, 是影响消化道肿瘤早期检出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近年随着人工智能(AI)在消化内镜图像分析、生物传感器、新型生物标记物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AI有望让出血、黏膜形态结构异常与肿瘤等老年人消化重点病种的智能识别逐渐成为可能。本文从消化器官与黏膜两个层面、形态与功能两个维度, 综述AI在老年人消化重点病种的应用进展, 为降低老年人急症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9.
目的 研究中药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心脾两虚型血液病激素相关性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期间110例经激素治疗后失眠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睡前护理和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增加中药敷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6);观察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01);治疗4周内两组患者嗜睡、食欲不振、醒后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敷贴联合耳穴贴压能够减轻心脾两虚型血液病激素相关性失眠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10.
患儿男, 9岁, 因"血压升高13个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 病初最高血压184/122 mmHg(1 mmHg=0.133 kPa), 口服3种降压药物, 血压仍在2级以上, 腹部增强CT发现右肾中极楔形灌注减低区, 肾动脉造影见右肾上前段的一支叶间动脉狭窄, 行肾分支动脉栓塞术, 用微球及弹簧圈栓塞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 d患儿血肾素浓度恢复正常, 心脏超声左心房内径恢复正常, 左心室质量指数降至正常, 肾功能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 降压药物调整为2种, 血压控制在2级以下, 分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