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石琳  王泽  崔涛  慈小燕  闫凤英  伊秀林  武卫党 《中草药》2021,52(8):2384-2391
目的研究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carnitine/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N1、N2 (OCTN1、OCTN2)对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药性成分的跨膜转运机制,预测OCTN1和OCTN2在各药性成分跨膜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OCTN1、OCTN2高表达细胞株S2-OCTN1、S2-OCTN2,测定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苦味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和辛味药性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OCTN1、OCTN2的抑制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通过测定OCTN1、OCTN2及空白载体转染细胞Mock对不同药性成分的摄取能力,判断各药性成分是否为OCTN1和OCTN2的底物,进一步测定延胡索乙素在OCTN1和OCTN2中的米氏常数(K_m)和细胞摄取底物最大转运速率(V_(max))。结果苦味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和辛味药性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OCTN1和OCTN2的转运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对OCTN1的IC_(50)分别是15.43、14.06、21.23、4.91、23.29μmol/L;对OCTN2的IC_(50)分别是19.08、14.24、8.90、17.06、13.98μmol/L。OCTN1对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摄取活性分别是Mock的3.46、8.72和2.88倍,OCTN2对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摄取活性分别是Mock的2.58、5.86和9.75倍,OCTN1和OCTN2对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摄取活性与Mock均无显著差异。转运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延胡索乙素在OCTN1上的K_m和V_(max)为6.39μmol/L、120.92 pmol/(mg·min),在OCTN2上的K_m和V_(max)为25.66μmol/L、637.03 pmol/(mg·min)。结论元胡止痛方中的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对OCTN1和OCTN2的转运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是OCTN1和OCTN2的底物,因此在不同药性成分跨膜转运过程中存在由OCTN1和OCTN2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62.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33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左心力衰竭)(n=119)与非心力衰竭组(n=211),根据Killip分级将心力衰竭组患者分为Ⅱ级(n=99)、Ⅲ级(n=10)、Ⅳ级(n=10),检测两组入院时尿酸、D-dime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利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左心房内径(LA)、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心室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水平,并比较心力衰竭组不同Killip分级尿酸、D-dimer、LVEF、BNP、LV、LA、E/A水平,分析尿酸、D-dimer水平与Killip分级及LVEF的相关性,评估联合尿酸、D-dimer检测对AMI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随访两组室壁瘤、室速、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力衰竭组尿酸、D-dimer、BNP、LV、LA高于非心力衰竭组,LVEF、E/A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均P<0.05);不同Killip分级尿酸、D-dimer、BNP水平Ⅳ级患者显著高于Ⅱ级、Ⅲ级,LVEF低于Ⅱ级、Ⅲ级(均P<0.05);尿酸、D-dimer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联合检测尿酸、D-dimer对AMI后心力衰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4%、89.4%;心力衰竭组室壁瘤、死亡发生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均P<0.05)。结论:尿酸、D-dimer水平联合检测能够预测AMI后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患者预后,敏感性、特异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63.
奎屯-乌苏山前倾斜平原为一典型的离子淋溶-累积体系。自天山隆起后,地势高处的水溶性碘借助于流经水的作用,不断地被淋溶并被搬迁至地势低洼处,形成平原上部碘低,平原下部碘高的重新分配现象。在受地表条件影响较少的深层地下水中这种分布更明显。地方性甲状腺疾病分布规律与此情况吻合,即平原上部为缺碘区,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并  相似文献   
264.
烟酸缺乏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双手掌及手指红斑,伴瘙痒3月余。2年前因精神受刺激后性格变孤僻,抑郁失眠,寡言少语,急躁易怒,不思饮食,酗酒(日饮酒量约250~500mL),体重由70kg下降为45kg。就诊前有日晒史,双手掌及手指背部出现红斑,伴瘙痒,脱屑角化,色素沉着,外院治疗无效。红斑向上蔓延至腕部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10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是否临床诊断为SBP,分为SBP组29例和非SBP组7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评分[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PCT、TLR4、MyD88、NF-κ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BP发生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究血清PCT、TLR4、MyD88、NF-κB对SBP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患者并发症数≥2的例数、总胆红素(TBIL)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TP评分、MELD评分、血清PCT、TLR4、MyD88及NF-κB表达均较非SBP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P<0...  相似文献   
266.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CHD并NAFLD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伐他汀组51例与阿托伐他汀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匹伐他汀组患者予以匹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达标率,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严重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匹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达标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血清ALT、AST、γ-GT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小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匹伐他汀组患者治疗期间严重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可更有效地改善CHD并NAFLD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严重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7.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Nkx2.5基因突变筛查及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Nkx2.5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110例CHD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Nkx2.5基因外显子1及其侧翼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其SNP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CHD有关。结果在Nkx2.5基因外显子1中,CHD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有任何突变位点,仅在CHD组找到1个新的SNPs;这个新的SNPs位于上游63碱基,其基因型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1,df=2,P<0.01;χ2=15.233,df=2,P<0.01),等位基因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3,df=1,P<0.01;χ2=7.146,df=1,P<0.01)。结论Nkx2.5基因突变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之间无相关,Nkx2.5基因上的SNP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8.
对中医药院校新生刚进入大学时在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中医专业的特点,提出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中医专业思想建立角色定位及转换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指导中医药院校新生度过转型期的学习方法,为学校在帮助新生尽快进入大学生活状态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69.
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气体信号分子网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至今还不清楚.近年来我们围绕气体信号一氧化氮及一氧化碳调节网络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开展了系列研究.方法: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血流动力学测定,血管环舒张反应研究,肺动脉超微及显微结构研究,分子生物学,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生物化学,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培养等.结果: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其调节网络在肺血管结构重建、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参与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促进作用,证明二者对肺动脉高压时胶原堆积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同时发现,二者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因子的促进作用参与其对肺血管结构重建、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调节.结论: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其调节网络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0.
超声介导肝癌酒精注射治疗前后的护理石琳(消化内科)超声介导肝癌酒精注射治疗是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准确刺入肝癌组织后注入适量无水酒精。通过酒精对肿瘤组织的迅速脱水和固定作用,直接引起肿瘤内血管栓塞、组织缺血及坏死。我科1992年4月~1993年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