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对早期流产患者的妊娠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常规且必要的。通过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是宫内妊娠以及排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此外,特别是在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例中,学者们希望找到妊娠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利于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成人心脏外科围术期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指导采用更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满足病人需求。[方法]用自制问卷随机对成人心外科住院病人术前、术后、出院前3个阶段进行调查。[结果]成人心外科病人出院前的健康教育需求最集中且普遍较高;术前最关心目前病情、手术效果、手术风险、主刀医生;术后对目前病情、手术效果、每天的饮水量、术后能吃哪些食物关注度较高。[结论]对成人心外科住院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时,要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的需求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脑梗死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50例经临床诊断并经MR证实的脑梗死病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d);亚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14d);慢性期组(发病时间>14d)。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 I)测定各组病例ADC值。结果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ADC值分别为0.435±0.104、0.515±0.096和0.807±0.151,各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各期ADC值与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抗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Ⅰ,PrxⅠ)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40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rxⅠ蛋白的表达.于大鼠肝癌模型进一步观察PrxⅠ蛋白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中的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癌栓形成过程中Prx Ⅰ蛋白其阳性表达率的改变.临床随访4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肿瘤首次复发时间与Prx Ⅰ蛋白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肝癌原发灶组织的Prx 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栓组织的表达阳性率(70%比15%,P<0.05),蛋白印迹结果 显示PrxⅠ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具有相同趋势,条带光度平均值在原发灶和癌栓组分别为1534.2和735.6(P<0.01).大鼠肝癌模型汇管区肝癌组织在4、8、12、16、20、24周时,PrxⅠ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0%、75%、65%、40%、20%,存在显著差异(P<0.01).临床随访资料显示:原发灶PrxⅠ蛋白表达阳性组的门静脉癌栓患者(28例),其术后肿瘤首次复发时间(6.3个月)明显晚于PrxⅠ蛋白表达阴性组(12例)患者的时间(3.7个月).结论 肝癌门静脉癌栓组织中存在PrxⅠ蛋白的低度表达;PrxⅠ蛋白的表达与癌栓患者术后复发存在密切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eroxiredoxin 1 (Prx 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Prx 1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Immunohisto 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Prx 1 protein in 40 patients with HCC with PVTT. Experiments on Sprague Dawley (SD) rat hepatoma model were further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rx 1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nalyzed to fi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urrence and positive rate of Prx 1.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rx 1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primary tumor tissues than in tumor thrombosis samples (P<0.01).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Prx 1 in primary tumor tissu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umor thrombosis. Western blotting confirmed a same trend in the level of Prx 1, the average luminosity of the blots were 1534.2 and 735.6,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 rat hepatoma model, the 4, 8, 12, 16, 20 and 24-week positive rates of Prx 1 in liver tumor tissues were 60%, 80%, 75% ,65%, 40% and 25% respectively. Clinical outcomes showed that the time to firs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Prx 1 in the primary tumor posi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group (6. 3 vs 3. 7 months, P<0. 01). Conclusions Prx 1 protein was down-regulated in HCC with PVT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rx 1 and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06.
患者男,19岁.体检发现心脏听诊有杂音.体检:身体发育好,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Ⅲ级以上的杂音.上下肢血压相差近2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07.
石洁 《中医杂志》2011,(17):1528-1529
1病历摘要刁某,男,65岁,2010年11月23日因"间断胸闷2年,加重1周"入院。该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憋气,就诊于北京市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诊疗不详),胸闷仍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9.
1999年英国皇家理工大学Nicholson教授及其同事首次提出代谢组学的概念[1]。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解释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它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