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DR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肺腺癌细胞株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经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和10 μmol/L 5-Aza-CdR处理3 d后的肺腺癌细胞A549、LTEP-α-2,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免疫印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别检测肺腺癌细胞株(A549、LTEP-α-2)DR4基因mRNA、蛋白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肺腺癌细胞(A549、LTEP-α-2)对低浓度TRAIL高度耐受,提高TRAIL浓度(15.625、31.25、62.5、125、250、500 μg/ml)作用细胞24、48 h后,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5-Aza-CdR处理后,TRAIL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较处理前显著增强(P<0.05),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表现出变圆、皱缩甚至脱落等特征。应用5-Aza-CdR处理后,125 μg/ml TRAIL诱导肺腺癌细胞的凋亡率较处理前明显升高(P<0.05)。A549、LTEP-α-2细胞存在DR4 mRNA及蛋白的低表达,其基因启动子处于甲基化状态;经5-Aza-CdR处理后,肺腺癌细胞中D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其基因启动子处于非甲基化状态。结论 5-Aza-CdR可以逆转DR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上调基因表达,增强TRAIL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能力,从而逆转TRAIL耐药。5-Aza-CdR联合TRAIL可能是治疗肺腺癌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变化.方法 危重症患者67例,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治疗.CRRT治疗54例:根据CRRT时间分组,<6 h 18例,6~12 h 18例,>12 h 18例;根据循环温度不同分组,T≤36.5℃ 27例,T>36.5℃ 27例;根据置换液糖的含量(标准水平6.9 mmol/L)分组,含糖置换液27例,无糖置换液(蒸馏水等量代替)27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GCS≤8分24例,>8分30例.观察不同时间血糖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与常规治疗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78,P>0.05).CRRT<6 h组治疗前血糖与CRRT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3、4、5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RT6~12 h组治疗前血糖与CRRT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3、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治疗后5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RT>12 h组治疗前血糖与CRRT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3、4、5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36.5 ℃组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3、4、5 h的血糖均高于T>36.5℃组(t值分别为4.863、17.843、13.298、6.227、6.318、5.196,P均<0.01).含糖置换液组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3、4、5 h的血糖明显高于无糖置换液组(t值分别为41.764、36.566、36.688、79.122、25.838、21.049,P均<0.001).GCS≤8分组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3、4、5 h的血糖高于GCS>8分组(t值分别为21.542、64.666、44.677、34.028、53.456、16.197,P均<0.01).结论 RRT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受抑制,导致血糖升高,大多数病例CRRT治疗结束后血糖随时间推迟能够恢复正常,少数病例需要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9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也是普通外科风险较高的手术之一.2002年7月-2008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共实施7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结肠上皮异常表达的二肽载体(PepT1)功能及其转运细菌寡肽产物(fMLP)的病理学意义. 方法:用肠切除方法诱导大鼠结肠上皮PepT1表达,大鼠小肠横断后吻合作为对照研究.用Western blot及结肠灌注PepT1底物cephalexin的方法,检测结肠PepT1的表达和功能,分别在结肠Pep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用fMLP结肠灌注结合组织学检查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研究PepT1表达与结肠炎性损伤的关系.用PepT1的底物(Gly-Gly)竞争性抑制PepT1对fMLP的转运,观察PepT1在结肠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术后2周,肠切除诱导大鼠结肠表达的PepT1水平最高,术后4周下降,仅为2周的25%.其二肽转运功能随着PepT1的减少而下降.10 μmol/L fMLP结肠灌注4 h,可导致诱导组大鼠术后2周PepT1高表达的结肠上皮损伤,使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而不能导致诱导组大鼠术后4周PepT1低表达的结肠上皮损伤.抑制PepT1功能后,10 μmo/L fMLP 引发的结肠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结肠异常表达的PepT1,具有短肽转运功能.结肠上皮PepT1表达上调,使其对细菌产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肠上皮异常表达的PepT1,可以转运细菌产物而导致结肠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COX-2在大鼠全肝/部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O);全肝移植组(LT);50%部分肝移植组(PL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OX-2阳性细胞分布规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COX-2的表达为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所必需,IRI损伤较重的部分肝移植组(PLT)伴随有较高水平的COX-2 mRNA表达;且存在其表达量随再灌注后时间点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规律。结论COX-2参与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物IRI的重要效应分子,是IRI的参与者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MHD)患者骨钙素(OC)与血管钙化(VC)的关系。方法 选择MHD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按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72例,非糖尿病肾病组102例,收集病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25-(OH)-V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OC等临床指标和腹主动脉钙化评分。比较2组患者年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钙、磷、25-(OH)-VD、iPTH、OC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2组患者发生VC的差异,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VC和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非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钙、磷、25-(OH)-VD、同型半胱氨酸及OC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VC,其中轻度占6.94%,中度和重度占93.06%,非糖尿病肾病组中无+轻度VC者占80.39%,中度和重度占19.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VC从轻度到重度其OC、25-(OH)-VD值逐渐降低,2组间比较轻度组OC、25-(...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红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露情况。方法采用配对设计随机分组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n=30)和脓毒症患者组(n=30)进行静脉采血,行瑞氏染色血涂片观察和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并采用对Ps有高度亲和力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V检测技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进行荧光测定。结果显微镜下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呈棘形、泪滴形、球形、缗线形等变化,细胞明显聚集;同时红细胞聚集指数测定结果显示脓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s外露的红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Ps的外露表达明显增加,同时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9.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的治疗效应。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氯沙坦组(33例),培哚普利组(33例),对照组(3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院后第1天、2周、6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入院基础值比较,6个月内LVESVI、LVEDVI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对照组比较,LVES-VI、LVEDVI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LVESVI、LVEDVI值在2周、6个月时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对AMI患者抗左心室重构效应优于培哚普利,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0.
内窥镜治疗胆瘘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行内窥镜治疗15例胆道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胆瘘全部治愈,随访6~12个月,无再发胆瘘。内镜下治疗胆瘘具有安全、疗效肯定、刨伤小和并发症少等比点。可作为大多数胆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