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我院自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五年,采用中药治疗人体猪囊虫病28例,现初步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8岁;发病至诊断最长的十二年,最短的五个月,一般均在三、四年;身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全胸腔镜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以寻求更好的疗效、更小的创伤、更易于操作的微创手术方式。方法 2011年6月华西医院心血管外科在全胸腔镜下行Box Lesion双极射频(双侧肺静脉+左心房后壁隔离)治疗3例单纯性心房颤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0岁、60岁和66岁。手术在全胸腔镜下进行,在双侧胸壁肋间隙各行3个5~10mm的小切口;观察患者术后早期窦性心律的转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例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40min、170min和155min,均在术后即刻转复为稳定窦性心律,术中平均失血量约80ml,术后住ICU 1d,术后平均住院7d,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复查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结论本组手术初步显示Box Lesion双极射频心房颤动治疗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3.
复方姜黄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姜黄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疗效观察并评价其在延缓发病,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方面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正常组和预造模组。对预造模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0mg/kg腹腔1次注射造模。预造模组成模后再次随机分模型对照、药物对照、复方姜黄胶囊治疗高、低剂量组。其中正常组大鼠非取材死亡2只,模型组大鼠死亡3只;药物对照组死亡2只;治疗量高组死亡3只;量低组死亡3只,共剩余32只。各组灌胃,均为1次/d,连续7周。观察不同组间的空腹血清血糖(FBG)、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Cr(肌酐)、胰岛素(INS)、C-肽、CK(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等项生化指标。结果复方姜黄胶囊对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改善肾功能有良好的功效,能有效降低UAE和BUN、Cr含量,复方姜黄胶囊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对影响DN进程中的FBG均有效,且呈现量效关系。结论复方姜黄胶囊通过降低血糖,降低肾小球高滤过,抑制肾脏肥大,抑制肾小球及基底膜(GBM)增厚,抑制系膜增生,改善脂质代谢等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4.
本科医学教育主要分为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两大部分,基础医学教育不仅为医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而且为培养医学生终身自我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基础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搞好基础医学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75.
目的验证复方姜黄胶囊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Diabetic hyperlipemia,DH)的疗效,并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50±10g),按体重编号,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为糖尿病模型组。有3只因血糖不符合成模标准予以剔除,1只死亡,26只存活至实验结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姜黄胶囊治疗组(9只)、西药治疗组(二甲双胍和辛伐他汀,9只)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空白对照组(8只)。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大鼠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结束时,进行大鼠心脏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治疗前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较正常组大鼠明显下降(P〈0.05)。治疗2周后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大鼠FBG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各治疗组FBG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LD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姜黄胶囊能降低糖尿病性高脂血症大鼠的FBG,改善脂代谢等各项指标,表明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利湿降浊法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大鼠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在乌鲁木齐市新医路路口和新疆师范大学之间,有一所致力于“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而声名远播的医疗机构——新疆老年病医院,该院院长李惠娟就是扛起我区“爱心护理工程”大旗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77.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对止血与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都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的本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血栓与止血这一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其临床应用已远远超出了出血性疾病的范畴,而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旨  相似文献   
78.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是由机体浆细胞和前浆细胞及淋巴细胞产生的。循环中的Ig每日约更换 1/ 4 ,健康人体每日合成约 2~ 5 g。当机体发生感染时 ,其合成量可达到原来的 7倍[1] 。Ig在人体免疫防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其含量变化与机体生理状况的改变密切相关 ,故测定血清Ig的含量有助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实验室检测血清Ig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单向琼脂扩散法 (扩散法 ) ,此法影响因素较多 ,重复性差 ,且耗时较长[2 ] 。为此 ,我院 2 0 0 3年 3— 5月用免疫透射法比浊法 (比浊法 )对血清Ig进行测定 ,并与扩散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79.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关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2)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38例乙型肝炎患进行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3)结果 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合(P<0.01),在HBeAg阴性组合中前S1抗原多存在于抗HBe阳性血清组,明显高于抗HBe阴性血清组(P<0.01)。在136例HBsAg阴转且含不同抗体组合中均未检出前S1抗原。(4)结论 血清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有不同的相关性,其结果对乙型肝炎在临床上的病情分析,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显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华西医院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行SCA检查并同期行64-MSCT检查患者共93例,其中男74例,女19例;年龄(58.2±8.5)岁,全部患者为窦性心律,心率≥90次/分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控制心律,选取管腔内径≥2 mm的可显像冠状动脉节段,管腔内径狭窄≥50%确定为冠状动脉节段狭窄。根据节段显示情况及是否存在伪影将图像质量分为Ⅰ~Ⅳ级,Ⅰ~Ⅲ级符合影像学评价要求。以SCA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MSCT显像成象质量及检测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SCA能清晰显像的冠状动脉节段(100%,1 238/1 238),造影图象质量均符合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中可评价图象要求(Ⅰ~Ⅲ级);64-MSCT评价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427/481)、91.7%(694/757)、87.1%(427/490)和92.8%(694/748)。64-MSCT造影对左回旋支近段和第一钝缘支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其他节段低:左回旋支近段的敏感度68.3%(41/60),特异度60.6%(20/33),阳性预测值75.9%(41/54),阴性预测值51.3%(20/39);第一钝缘支的敏感度58.8%(10/17),特异度93.5%(58/62),阳性预测值71.4%(10/14),阴性预测值89.2%(58/65)。影响冠状动脉狭窄判断和图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冠状动脉钙化和心脏活动伪影。结论 64-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体评价与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对左回旋支近段及第一钝缘支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