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53篇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笔者自1991年6月~1993年12月,收治经CT或钻孔手术探查证实的外伤性颅内血肿57例。采用临床症状、体征与脑干反射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既提高了手术抢救成功率,又增加了非手术治愈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7例中,男...  相似文献   
82.
紅細胞的沉降率是診断疾病的方法之一,对疾病病理变化及疗效的观察很有帮助。 1979-1980年,我科在肿瘤治疗工作中,对病理学确診的14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沉等項观察。血沉值(采用We-stergren法)和血浆纤維蛋白原由我院检驗科測定,血清粘蛋白由我科实驗室測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利用B超或CT引导下放射性核素(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内照射治疗不能耐受放化疗或放化疗失效而复发的淋巴结转移方法、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淋巴转移复发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局部麻醉,间距1 cm,以术前TPS计划的粒子数及进针方向做参考,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及神经,在B超或CT定位下用粒子针进行植入,粒子针插植边缘达到肿瘤影像学边缘,粒子间距0.5~1 cm,术后即行超声复查,了解粒子分布状况,必要时进行补植入,避免剂量冷区。粒子活度为(1.85×107)~(2.96×107)Bq,中位植入粒子数35粒(2~68粒)。结果根据疗效评估标准,1~6个后进行CT扫描,随访10~36个月,其中完全缓解38.1%(16/42),部分缓解52.3%(22/42),无变化2例、(PD)2例9.5%(4/42),总有效率90.5%(38/42)。6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1.2%、40.7%。结论通过用TPS计算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所需的受照剂量,在B超和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核素(125)Ⅰ粒子进行肿瘤体内照射,开拓了新的治疗方法,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功能不受损伤,并发症少,止痛效果快。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利用B超或CT引导下放射性核素125I粒子组织问植入内照射治疗不能耐受放化疗或放化疗失效而复发的淋巴结转移方法、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淋巴转移复发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局部麻醉,间距1cm,以术前TPS计划的粒子数及进针方向做参考,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及神经,在B超或CT定位下用粒子针进行植入,粒子针插植边缘达到肿瘤影像学边缘,粒子间距0.5~1 cm,术后即行超声复查,了解粒子分布状况,必要时进行补植人,避免剂量冷区.粒子活度为(1.85×107)~(2.96×107)Bq,中位植入粒子数35粒(2~68粒).结果 根据疗效评估标准,1~6个后进行CT扫描,随访10~36个月,其中完全缓解38.1%(16/42),部分缓解52.3%(22/42),无变化2例、(PD)2例9.5%(4/42),总有效率90.5%(38/42).6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1.2%、40.7%.结论 通过用TPS计算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所需的受照剂量,在B超和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核素125I粒子进行肿瘤体内照射,开拓了新的治疗方法,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功能不受损伤,并发症少,止痛效果快.  相似文献   
85.
石峰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4):297-297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麻醉相比普通输注泵用药更加个体化,可控性高,给药更为精确.我院2005-2009年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作无痛胃肠镜检查,完成1 700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肥胖病人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9年11月共120例肥胖病人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种术式之间的差异。结果 LC组患者在切口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MC组,住院费用与MC组相接近。结论 LC相对于MC治疗肥胖病人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四肢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四肢淋巴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囊性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分叶状囊性肿物;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增厚,呈网格样改变,可见多发扩张淋巴管;血管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多房囊腔,周围可见增粗迂曲血管,淋巴管囊内出血可见液-液平面。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MRI较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8.
89.
淋巴管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孝柏  岳云龙  张建梅  温廷国  石峰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81-1084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结果:根据所合淋巴管扩张程度不同,组织学上将其分为3型:囊性淋巴管瘤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1例和血管瘤淋巴管瘤2例.结论: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I在...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泰兴镇0~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680名门诊体检儿童外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活性,并对其母亲作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680名儿童中佝偻病发生率22.1%,其发病与孕期缺钙、早产、低体重、双胎、喂养及辅食添加不当等因素有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地区、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母亲给予营养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儿童喂养方式,促进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