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ak省位于泰国一缅甸边境的中部地区,在连续的10年里疟疾感染人数最多。本研究检测了Tak省急性疟疾感染的成年患者的血液学变化,并将恶性疟或间日疟患者血象值与显微镜下未检测出疟原虫但伴有发热的患者的血象值进行了比较。抽取研究对象的静脉血,转入加有EDTA的试管中,用来制备血膜片和作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查。试管置于冰上,2h内送至现场实验室,  相似文献   
42.
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动态消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三类循环抗原(CAg)在感染家兔的动态变化及治疗后的消长情况。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的三株单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分别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中三类抗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家兔感染后第4wk,有39%家兔血中GAA呈阳性反应,而仅8.6%家兔MAA、SEA呈阳性反应,第8wk三类CAg均呈阳性反应,并于第10wk左右达高峰。未治疗组家兔直至感染后第27wk,血中三类CAg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9wk家兔接受吡喹酮治疗,治疗后第4wk,CAg水平开始下降,治疗后第6wk有10%家兔SEA阴转,治疗后第8wk,GAA阴转率为20%,SEA为70%,MAA为80%,治疗后第14wk除1例外,三类CAg全部阴转。结论:GAA早期诊断效果较好,而MAA和SEA在治疗后较GAA消失快,三类CAg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不同时间后的血清IgG及其亚类和CAg反应。方法:10^6CFU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BALB/C鼠,分别于免疫后0、4、8、10、14、16周各剖杀4只,收集血清,常规ELISA法检测IgG及其亚类和CAg。结果:皮下注射组IgG在免疫后14周,IgGl在免疫后14-16周,IgG2a在免疫后4周和IgG2b在免疫后16周达最高水平,未能测到CAg;静脉注射组IgG在免疫后10周,IgGl和IgG2a在免疫后8周以及IgG2b在免疫后16周达最高水平,CAg在免疫后10周升高。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GST疫苗能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的IgG、IgG2a和IgG2b,静脉注射的免疫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44.
血吸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经历了从死疫苗到减毒活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 ,以及最近发展起来DNA疫苗 ,合成肽疫苗等漫长过程 ,取得了很大发展。1 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1 1 死疫苗 是从血吸虫生活史各期中抽提抗原 ,免疫各种实验动物再攻击感染。大量资料表明 ;用死虫抗原作疫苗 ,免疫后的预防效果很不理想 ,未获成功。1 2 减毒活疫苗 减毒的方法很多 ,包括物理的如射线照射(X线 ,紫外线 ,钴 6 0等 ) ,化学的如采用化学诱变剂NTG处理。经上述处理的尾蚴或童虫进入宿主体内能诱导很强的保护作用 ,如在保护被牛血吸虫 (苏丹 )和日本血吸虫 (中…  相似文献   
45.
为了进一步探讨pCDSj32诱发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免疫机制,分别用100μg和300gpCDSj32质粒免疫小鼠,观察血清Ig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单剂量免疫后4wk,血清IgG滴度可达1:320以上,以后血清抗体滴度均维持在1:640-1280,最少可持续24wk。  相似文献   
46.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以免疫后不同攻击感染时间,不同免疫途径和不同免疫粢九为主要参数,。结果 各实验组经为29.69%~39.74%,各实验组减虫率和减卵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8周,SCI组可诱导最佳的保护性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7.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血吸虫DNA疫苗保护性免疫效果,首先构建、鉴定和表达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Sj32)。实验结果表明:pCD-Sj32免疫BALB/C小鼠能诱导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力,减虫率为35.6% ̄44.4%,减卵率为39.4% ̄69.0%;100μgDNA一次肌肉注射,免疫后8周攻击感染组的效果好;CD8^+淋巴细胞、IL-2、TNF和INF-γ可能在血吸虫病免疫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pC  相似文献   
48.
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分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根据菲律宾株265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扩增出26kDa的编码区基因,并克隆到pBluescript质粒,初步酶切鉴定后,从两端对插入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与菲律宾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8%,仅第582位碱基不同,菲律宾为A,而大陆株为G。比较从cDNA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两者100%  相似文献   
49.
重组BCG—Sj26GST疫苗诱导小鼠sIL—2R和IFN—γ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 BCG- Sj2 6 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 s IL- 2 R和 IFN- γ的影响。方法第 1次实验采用 1× 10 6 和 1× 10 8CFU疫苗皮下免疫 BAL B/ C鼠 ,免疫后 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感染后 6周剖杀小鼠 ,同时设有 PBS对照组。第 2次实验用 1× 10 6 CFU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小鼠 ,于免疫后 0、4、8、10、14和 16周各剖杀 4只 ,分离脾脏 ,用 Sj2 6或 Con A刺激脾细胞 ,用 EL 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 s IL 2 - R和 IFN -γ含量。结果疫苗免疫 ,尾蚴攻击后 ,s IL- 2 R和 IFN- γ水平显著升高 ;动态观察发现 s IL- 2 R和 IFN- γ分别于免疫后 8~ 10周和 4~ 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 BCG- Sj2 6 GST疫苗可加强宿主 Th1反应 ,促进 Th1细胞分泌 IL- 2和 IFN- γ,它们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提高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