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重组BCG-Sj26GST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桂  石佑恩 《免疫学杂志》2002,18(1):24-26,36
目的 检测日本血吸虫重组BCG Sj2 6GST疫苗免疫小鼠不同时间后的血清IgG及其亚类和循环抗原 (circulat ingantigen ,CAg)反应。方法  1× 10 6克隆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unit,CFU)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BALB/c鼠 ,分别于免疫后 0、4、8、10、14和 16周各剖杀 4只 ,收集血清 ,常规ELISA法检测IgG及其亚类和CAg ,同时设PBS皮下注射对照组。结果皮下注射组IgG在免疫后 10周 ,IgG1在免疫后 14~ 16周 ,IgG2a在免疫后 4周和IgG2b在免疫后 16周达最高水平 ,未能测到CAg ;静脉注射组IgG在免疫后 10周 ,IgG1和IgG2a在免疫后 8周以及IgG2b在免疫后 16周达最高水平 ,CAg在免疫后 14周升高。结论 日本血吸虫重组BCG Sj2 6GST疫苗能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的IgG、IgG2a和IgG2b ,静脉注射的免疫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42.
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 ,能够在体内引起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但免疫应答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就影响免疫效果的若干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3.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佑恩 《医药导报》2005,24(4):265-266
概述血吸虫病的危害、治疗血吸虫病的一般药物,论述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4.
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以便制定对策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和现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发病情况,在相关单位收集水气象资料,按全国爱卫办颁布的鼠密度调查方法开展鼠情监测。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直线相关等统计学分析。了解气象水等洪涝灾害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水气象与鼠类密度之间的关系、鼠密度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长江水位与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和流行无相关关系,鼠密度与钩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当野外鼠密度大于10%(夹夜法)可引起钩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结论 鼠密度可作为钩端螺旋体病监调和疫情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项目和指标。  相似文献   
145.
采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加福氏佐剂免疫小鼠,不仅可减少虫负荷(减虫率28.1%),还可降低血吸虫成虫的产卵量(减卵率71.4%)。抑制虫卵内芽肿的形成.结果提示,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具有较高的减卵率.可望作为混合多价疫苗的侯选组分.  相似文献   
146.
COLLABORATIVESTUDYONEVALUATIONOFIMMUNODIAGNOSTICASSAYSINSCHISTOSOMIASISJAPONICABYTREATMENTEFFICACYASSESSMENTGuanXiaohong管晓虹an...  相似文献   
147.
148.
目的用皮内基因免疫注射的方法定位显示重组质粒pCDSj32在皮肤细胞的表达及其诱发小鼠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用生理盐水做媒体,将大量制备的质粒pCDSj32溶至100μg/100μ1,于小鼠尾根部远端1~2cm处进行皮内注射,4wk后取注射部位皮肤,石蜡包埋、切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CDSj32在皮肤细胞的表达.对照组和100μg/100μ1 pCDSj32单剂量免疫组小鼠各10只,于免疫后4wk,分别用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计数成虫数和每克肝组织虫卵数.结果 pCDSj32皮内免疫注射后,可在朗罕细胞、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和毛囊基底细胞的胞浆内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与对照组相比,100μg/100μ1 pCDSj32单剂量免疫后4wk,可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减成虫率达38.30%,肝脏组织减虫卵率为56.01%.结论首次用皮内基因免疫的方法证明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Sj32可在皮肤多种细胞内表达,并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该免疫方法是继肌肉免疫注射之后又一种颇为有效的基因免疫途径,它将为抗血吸虫感染免疫提供一种模拟生理应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评价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的致突变性。方法应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进行初步评价和检测。结果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在S9活化和非活化两种测试条件下,在每皿6.25~100.00μg浓度范围内,对3种菌株的回复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各剂量组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为阴性;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各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初步检测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0.
制备五种血吸虫抗原,以血吸虫卵提取抗原(SEA)和成虫尿素提取抗原(AVA)的混合抗原效果最佳,病人血清检测阳性率为96.5%。为确保致敏红细胞的稳定性和标准化,用二氨酚取代鞣酸法,致敏过程改为一步法完成,获得满意效果。用标准化的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血吸虫病,对不同流行地区可获得相应的阳性检出率,可弥补粪检漏检率4.8~11%。并减少了交叉反应,嗜异性抗体对本试验无影响。可作考核防治效果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