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可通过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食品导致新生儿的脑膜炎和小肠结肠炎等疾病。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新出现的病原菌,降低婴儿和潜在人群的感染,本文综述了克罗诺杆菌在鉴定与分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感染来源和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我国克罗诺杆菌的分离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片吸虫的超微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功能。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大片吸虫的成虫体表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连续观察,应用透射电镜对大片吸虫的体被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大片吸虫虫体体表覆盖有体棘,体棘的前端分叉成锯齿状;虫体的感觉乳突有的呈多个聚集分布,而有的为单个分布。透射电镜下,虫体可分为体被、肌层和细胞体层。体被为一合体层,厚度约25μm,包括外质膜、基质和基底膜;基质富含分泌颗粒、线粒体、空泡。体被的最外层观察到糖萼和质膜凹陷,可能与虫体的免疫逃避和营养吸收有关。肌层分布有环形和纵行两种肌肉,肌肉层的肌肉间隙和原生质管可能是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质管内的分泌颗粒和小空泡可能为主要的营养物质。细胞体层内细胞核清晰,细胞质内有线粒体、胞质空泡和分泌颗粒。结论大片吸虫成虫体被可能是成虫逃避免疫攻击和营养吸收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包括ITS1、5.8S和ITS2及其侧翼序列)、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Ⅰ(NADⅠ)、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序列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epck)多重PCR初步鉴定广西南宁地区采集的片形吸虫的种类。方法于南宁市某屠宰场采集11头感染片形吸虫的牛肝脏,分离片形吸虫成虫,并孵育获得虫卵。提取片形吸虫成虫的基因组DNA,PCR扩增ITS+、NADⅠ和COXⅠ序列并测序,所得序列经BLAST在线工具进行比对,并结合pepck基因多重PCR鉴定虫种;提取部分片形吸虫的虫卵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并测序;采用BioEdit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片形吸虫亲代及子一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共获得151条片形吸虫成虫,ITS+序列扩增产物长964bp,仅NN20-2为Fh型,与GenBank中瑞士肝片形吸虫(登录号:MK321602)的同源性为100%;NN17-11、NN20-9和NN20-14携带巨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的双重序列特征,属于Fg/Fh杂合型,序列图谱上特定变异位点出现双峰,个体间双峰比值存在明显差异,NN17-11为Fg∶Fh=1∶1,NN20-9和NN20-14为Fg∶Fh=1∶5;其余147个样本是Fg型,可细分为19个亚型,其中NN4-1等100个虫体与GenBank中越南巨片形吸虫(登录号:MN970009)的同源性为100%,其余虫体中共出现14个变异位点,多为双峰。线粒体基因NADⅠ和COXⅠ序列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535bp和438bp,分别有34、22个变异位点,细分为28、21种单倍型,所有虫体的NADⅠ和COXⅠ均属于巨片形吸虫类群。pepck PCR产物电泳显示NN17-11、NN20-2、NN20-9和NN20-14等4个虫体出现巨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的双重条带,其它样本只有巨片形吸虫的单条带。虫卵的ITS+序列结果显示,ITS-Fh型片形吸虫NN20-2成虫有1个虫卵(1/30)转变为Fg/Fh型;巨片形吸虫NN20-3成虫有5个虫卵(5/30)呈现Fg/Fh型,其余虫卵与母体基本一致。结论广西南宁地区片形吸虫种群以纯种巨片形吸虫为主,同时存在少量杂合型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兴安县华支睾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为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不同方位的 5 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虫卵;钩虫卵阳性者再以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蚴培养;3~ 9 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 在自然水体环境采集小型野生鱼类,用压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 结果 共调查 1 045 人,总感染率为 4. 40%(46 / 1 045),无混合感染;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均为 4. 40%(21 / 477 和 25 / 568);华支睾吸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 0. 57%(6 / 1 045)、2. 68%(28 / 1 045)、0. 48%(5 /1 045)和 0. 67%(7 / 1 045);感染度除钩虫有 1 例中度感染外,其余均为轻度感染。 小型野生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 12%(12 / 100)。 结论 兴安县的华支睾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处于低度流行状态,钩虫是当前本地居民感染的主要虫种,需重点防控,华支睾吸虫病亦存在一定的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支睾吸虫体被的超微结构特征,用华支睾吸虫囊蚴实验感染大鼠(100个囊蚴/鼠),感染后40 d,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虫体体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虫体体被结构。扫描电镜下可见,虫体体表有许多结节突起,突起之间有丝状物连接;虫体的感觉乳突突出于表面,大小和分布不均。透射电镜下可见,虫体的表皮由体被、肌层、细胞体层组成。体被表面覆盖许多突起,突起内有线粒体、分泌颗粒和分泌小泡,最外层的突起有脱离虫体的趋势。基质层内有球形和杆状两型分泌颗粒、分泌小泡、线粒体。肌层分布有环形肌和纵行肌2种。细胞体层内细胞核清晰,细胞质内可见两型特征性的分泌颗粒和分泌小泡。细胞体层和体被通过胞质桥相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南宁市猫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南宁市猫屠宰点购买猫肝,解剖胆囊和肝脏,查找华支睾吸虫并计数;对收集到的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华支睾吸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2基因扩增和测序,通过BLAST比对分析确定虫体种类。结果 从南宁市2个猫屠宰摊面共收集了105个猫肝脏,其中有68个发现有华支睾吸虫感染,感染率为64.76%。单个肝脏虫体数量最多达980条,虫体数量中位数为72条/个肝脏。从检出的虫体中分离到3种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吸虫,经形态学和ITS2基因扩增、测序、比对分析鉴定,均为华支睾吸虫。结论  南宁市市售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该加强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血常规指标动态变化,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后相关脏器的潜在损伤情况。方法 实验动物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感染组(n=12)和对照组(n=8),经口灌胃,实验组每兔灌囊蚴500个,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在感染前至感染后28周,间隔2周或4周进行耳缘静脉抽血,采用手工检测或试剂盒方法,分别对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和肾功能指标肌酐(CREA)、尿素氮(BUN),以及总蛋白(TP)、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检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RBC于感染后第28周出现下降[(5.76±0.50)×1012/L vs.(5.29±0.32)×1012/L](t=3.01,P<0.01);WBC第2周出现一过性升高[(9.71±0.83)×109/L vs.(12.26±1.90)×10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程度选取6个县(市、区)作为固定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000人,覆盖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